春季鸡病防控莫放松

随着春季的到来,天气忽冷忽热的情况下鸡群的抵抗力降低,这成为很多疾病发生的诱因。春季多风干燥,病原微生物容易通过空气传播。同时春季正值鸟类大规模迁徙,易引起新城疫、禽流感等烈性传染病的暴发。因此做好春季鸡病防控是每个养殖场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春季疾病的控制,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饲养管理是基础
根据春季的特点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的方法,春季作为冬夏转换的季节,尤其北方春季较短,气温回升、变化的幅度较大,特别是初春季节,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对鸡群产生较大的应激。在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外,此时重点是做好保温和通风量增加的平稳过渡。应注意通风量增加应缓和,避免因为气温升高就大幅度调整进风口大小及风机开启数量,造成鸡群应激,抵抗力下降而诱发呼吸道等疾病发生。有温控仪控制风机的鸡舍可以每周调整一次,每次调整不宜超过1℃。
春季气温升高,微生物繁殖加快,加之冬季注重保温,舍内存留较多灰尘等有害物,因此应加强对舍内卫生清理消毒的工作,饮水管可用3/万高锰酸钾每两周消毒一次,带鸡消毒应适当增加水量。二、均匀有效抗体是保证
均匀有效的抗体水平是鸡群健康的重要保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免疫程序,然后落实每项免疫接种工作。要保证免疫的确实有效,应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及时补免。密切关注鸡病流行趋势及周边疫情情况,必要时增加免疫项目、次数及剂量。保持ND抗体log29、AIH5抗体log26、AIH9log28的水平。新城疫免疫应考虑活苗和油苗兼顾,开产前应同时免疫,保证产蛋高峰期间抗体稳定。产蛋期每8~10周进行一次活苗气雾免疫,连续两次气雾免疫均不能达到保护值时进行ND油苗免疫。禽流感的免疫在开产前应进行3次,产蛋期间抗体监测结果一旦低于保护值立即补免。传支免疫尽可能使用多种血清型疫苗。三、防疫隔离是屏障
春季是鸡病多发季节,完善生物安全体系是避免鸡群发病的有效手段。首先思想要高度重视,做好职工的培训,提高全员防疫意识,严格执行各项隔离防疫措施。其次根据场内不同区域生物安全的需要划分各级防疫区,不同级别的防疫区域采取相应的隔离消毒措施。另外做好防鸟工作,鸟类迁徙是禽流感传播的重要途径。
养殖场应设立防疫级别预警机制,根据疫情发展的情况执行相应的防疫预案,做到防患于未然。四、预防性投药是保障
及时做好鸡群预防性投药工作,对防止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重点把握好几个关键期的投药:
1.疫苗反应期。育雏期间活苗免疫较多,各种活苗免疫都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每个养殖场免疫程序相对固定,可建立鸡群健康档案,找到疫苗反应发生的时间规律,提早投药预防,避免因疫苗的免疫反应继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呼吸道病的发生,重点关注进雏后2~3周和ILT免后反应。必要时在免疫前3天投喂3~5/万的强力霉素进行预防。
2.天气骤变期。春季气温变化较大,除早晚温差的影响外,冷暖空气的交替作用常造成气温的剧烈变化(大于10℃),这样就会给鸡群造成很大的应激,养殖场应关注天气预报,提早做好准备,可在天气变化前1~2天投喂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有效预防。
3.转群应激期。在培育后备鸡过程中,转群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鸡只在转群时会造成很大应激,各种免疫应避开在转群前后3天进行。转群前2天投喂抗生素和多维降低应激影响。
春季虽然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只要把握好疾病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关注日常饲养管理,适时强化免疫接种,保证隔离有效,及时做好预防性投药等工作,就一定能够有效抵御各种传染病的发生。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568

(0)
上一篇 2012年2月21日
下一篇 2012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