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冻精改良”重塑奶业新格局

日本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给儿童提供牛奶更重要的了”;温总理在讲话中谈到:“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个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牛奶。”然而,作为世界上第三大产奶国,由于荷斯坦奶牛适合在干燥寒冷的北方发展,南方缺乏自己的奶源基地,中国一直存在“北奶南调”的状况。印度作为世界第一大产奶国,其中水牛奶产量占其牛奶总产量的55%左右。而中国沼泽型水牛约占世界80%以上,基本分布在南方各省。若大力发展水牛的乳用功能,引进印度、巴基斯坦等河流型水牛,与中国沼泽型水牛进行杂交,用于品种改良,则能有效的改变“北方产奶,南方消费”的被动局面。由于引进印度的摩拉水牛和巴基斯坦的尼里·拉菲水牛成本费用高,普通农民承受不起,湖北省种公牛站利用人工授精技术,免费向各地品种改良站提供优质的河流型公水牛冷冻精液,通过品改员上门为农户服务,推奶水牛冻精配种和奶水牛养殖技术。水牛奶具有“奶中之王”的美称。水牛奶干物质含量高达18.44%,而黑白花等黄牛牛奶干物质才13%。水牛奶富含人体必需的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其含锌量为黑白花牛奶的12倍,含钙量为1.29倍,这三种元素对促进脑细胞发育,调整血气,促进骨骼生长具有极佳的作用。–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孟庆翔湖北水牛资源丰富,现有存栏近200万头,其中能繁母水牛近80万头。如果全部进行品种改良用于产奶,五年后可得到100万头奶水牛,每头奶水牛年产奶量平均达到1.5吨以上,总产量将达到150万吨,社会经济效益将超过100亿元,如再进行深加工,社会经济效益将达到1000亿元以上。还可以带动加工、饮食等行业,是促进财政增收的朝阳产业。–湖北省畜禽育种中心主任彭开华冻精的制作“等下,等下,给车身消个毒再进去”,3日,采访的车子刚刚驶进湖北省种公牛站,门口站岗的大爷就拿着消毒管道对准车身热情地招呼起来。一个扎着马尾辫,穿着朴素的女孩笑语盈盈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一打听才知道,她叫杨华,去年刚刚从华农动物科技专业硕士毕业,在这里参与奶水牛品改的冻精制作。在杨华的带领下,我们前往公牛配种基地。换上白色制服,穿上黑色套鞋,经过10秒的自动喷雾消毒,穿过一片绿地,终于看到一头头如大象般健壮的公牛。“我们这里有16头河流型水牛种用公牛,新引进的8头还在训练调教采精过程,另外8头都在正常的工作;这两头是母牛,主要用于吸引公牛发情。”在一个个铁栅栏前,杨华一一向记者介绍着。到达冻精制作室,杨华从采精员手中接过刚刚采取的精液,看颜色、观察精子活力、分次分批稀释精液、平衡温度,到最后用细管分装,一次次检查,一遍遍核对,每一步都是小心谨慎,杨华将一个女孩子严谨细致的优点全体现在工作中。从上午十点到下午六点,第一批冻精成品终于成功地分装到了送往各地的液氮罐中。人工受精4日下午,从省公牛站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荆门市沙洋县五里铺镇白虎村。几个大而干净的牛舍映入眼帘,两排水牛齐整地站在牛栏里,吃草的吃草,喝水的喝水,十分闲适。在牛圈旁的配种操作间里,高级畜牧兽医师许成龙小心翼翼地从液氮灌中取出一支冻精管,在水中摇晃解冻,而后剪开冻精管两头,滴上一滴精液在显微镜的玻片上。将精子活力达到要求的冻精管放在一根细长的输精枪前端,注射到本地正处于发情期的母水牛体内,只要受孕成功就可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牛奶的生产5日清晨,和煦的阳光透过树影散落下来。在厂房一个安静的角落,工人们正在门口给一头头奶水牛清洁身体。房间里,工作人员用温水轻轻擦拭水牛的乳头,接着用吸奶器挤奶,不一会机器的另一端就可看到乳白的牛奶溢出。门外,奶牛们正在排队等待挤奶。中午时分,挤奶房里已生产出两小桶牛奶。经过煮沸消毒,记者十分幸运地喝到了第一杯无添加的新鲜纯水牛奶,奶香淡淡,口感甘甜,暖胃更暖心。据公司总经理罗九松介绍,作为湖北“奶水牛试点县”,从母牛配种、牛奶生产、加工、销售,沙洋公司化运作小有规模。目前存栏水牛280头,经过品改生产的奶水牛40头,经过品改的小牛可以卖到2000多元。这些奶水牛每天产奶6公斤,市场价值每公斤5元。一头奶水牛在产奶期可以产8个月的奶,在一个泌乳期可以给农户带来约8000元收益。役用到乳用,水牛“再就业”之路漫漫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水牛面临“失业”危机。变役用为乳用,卸下犁耙的水牛“再就业”,湖北这一新型产业的发展之路漫漫。何出此言,原因有三。一是湖北省本地水牛虽多,但产奶量相对较低,仅为荷斯坦奶牛产量的一半,如果不进行品种改良,入不敷出。二是湖北奶水牛品改步伐缓慢。由于各地基层罐点条件简陋,技术人员流动频繁,农户缺乏有效的技术指导,对水牛的品种改良有心无力。目前,全省近1000多个乡镇,而品改罐点不到300个,年冻配改良的牛只有10多万头,仅相当于河南省一个市的冻配量。三是产业链分散,缺乏规模化养殖。由于起步早,政府政策引导力度大,专项扶持资金充足,广西、云南、广东等水牛大省,奶水牛成为当地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广西在上市龙头企业带动下,发展“公司+协会+小区+农户”、“公司+养殖小区+农户”等模式;广东水牛奶的深加工产品“双皮奶”,不仅畅销本地,满足本地市民需求,还出口国外、香港澳门等地。三条原因,说到底,就是成熟产业链条的建立。优良的公牛种源的引进、产品的开发、市场的开拓、品牌的培养和风险防范能力,湖北均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开发和培育潜在市场,对产业链各个薄弱环节给予适当的补助,这是发展的核心要素。”湖北省公牛站站长梅俊如此强调。“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这是对牛的品格特有的赞誉。那么,利用“冻精改良”技术,促使湖北水牛走出“深闺”,将优势资源转变为优势产业,让湖北人每天喝到本地新鲜的水牛奶,让养殖户享受到“小投入,大收获”的转型快乐,才是高科技反哺人民最大的实惠。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416

(0)
上一篇 2010年5月13日
下一篇 2010年5月13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