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2012年第5期(总159期)疫病防制栏目
6 乳房炎的治疗
控制乳房炎的发病率,象对待其它传染性疾病一样,关键在于预防,一旦发病要做到准确诊断,迅速隔离,及时治疗。对疗效不明显的乳房炎患牛,要果断淘汰以消灭乳房炎的传染源。 6.1 用药原则 临床实践表明用抗生素彻底治愈乳房炎难度很大,要达到治愈的目的,又符合生产要求,用药要做到:①所用的药物必须能够到达乳房,并在乳汁中达到有效的抑菌浓度;②任何疾病的治疗都有一个固有的过程,乳房炎也不例外,所以治疗时要保证用药的有效剂量、每日的服药次数和治疗周期;③所用药物残留量低,治愈后乳汁中药物残留在短期内消失;④所用药物必须是正规药厂生产的合格产品。 6.2 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 6.2.1治疗原则:在病原确诊(包括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及时用药消灭病原菌,有效控制炎症发展;如果乳房炎为继发病,要对原发病也同时治疗;改善病牛全身状况,防止败血症。 6.2.2治疗要求:要抓紧时间,早诊断、早治疗,过晚治疗一般疗效差,或预后不良;病牛要及时隔离,并且病牛和健康牛群由不同人饲养管理,以防人为传播病原;在疗程中,要适当限制饮水,以减轻乳房的负担;对病牛要加强饲养管理,牛舍要清洁、干燥、安静,夏季要注意降温,冬季要注意保暖。要配合兽医治疗,做好护理工作,促进病牛康复。 6.2.3疗效观察:临床用药一般要根据病原药敏试验的结果,使用高敏感药物;如果没有条件做药敏试验,用药后一定要注意疗效观察,如果疗效不理想或疗效差,要及时更换其它药品。 6.2.4治疗方法: 6.2.4.1普通疗法:目前,治疗乳房炎的方法有:乳房内注入、颈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外阴动脉注射、会阴静脉注射和乳房基底部注射等。其中乳房内注入是治疗乳房炎的常用、简便、有效方法。 乳房内注入的操作要领是:①洗干净并擦干乳房;②对乳导管、乳头和术者的手严格消毒,一个乳头用一只乳导管,注完药乳导管要严格消毒;③挤干净乳房内的乳汁、脓液及其他残留物,如果脓液不易挤出,可以先注入2%~3%的灭菌苏打水,对脓液稀释后再挤;④挤完奶后,要立即经乳导管将药物注入,并轻轻捏一下乳头,以防药物漏出。 颈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抗生素,主要用于全身症状明显的病牛,根据药敏试验的结果选用不同抗菌药物,或静脉滴注,或肌肉注射,或两种途径配合使用,以达到尽快控制病情、预防败血症和改善全身症状的目的。 6.2.4.2封闭疗法:采用封闭疗法的目的在于将炎症控制在乳房病乳区局部,使局部用药达到足够抑菌浓度,从而达到理想疗效。临床常用的术部有:乳房基底封闭、会阴神经封闭、腰间隙乳房神经干封闭。 6.2.4.2.1乳房基底封闭:乳房前区发炎时,术者站在牛的一侧,在乳房前腹壁与乳房基部之间,将针头向对侧膝关节方向刺入8cm~10cm,注入药液。乳房后区发炎时,术者站在牛的后方,在左右乳房中线一侧2cm乳房基部后缘,针头对向同侧腕关节方向刺入,注入药液。 6.2.4.2.2会阴神经封闭:在坐骨切迹处,针头刺入1.5cm~2cm,注入3%普鲁卡因溶液20mL。 6.2.4.2.3 腰椎乳房神经封闭;在3~4腰椎横突处与母体纵轴呈水平垂直作一直线,在背最长肌距中线6cm~7cm处与母体纵轴作平行线,两线交点处,针向下刺入5cm~10cm,注入药液。 6.2.4.3对症疗法:急性乳房炎同时出现高烧等全身症状,在10%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抗生素、5%碳酸氢钠溶液和维生素C,静脉滴注,每日1~2次;如果产后同时出现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要两病同时对症治疗;如果母牛同时发生大肠杆菌性腹泻和乳房炎,要在治疗乳房炎的同时控制腹泻等。 6.2.4.4激光疗法:用二氧化碳激光机或氦氖激光机照射病牛交巢穴。 6.2.4.5中药治疗: 6.2.4.5.1蜂胶注射液:将蜂胶的酒精提取液加入植物油中,配成5%蜂胶注射液,用于治疗临床型乳房炎,乳房内注入,治疗时,先将乳房乳汁和其它病理产物挤干净,每个患乳区乳头注入10mL~25mL,每日3次,连用3~4天,治愈率90%以上。 6.2.4.5.2乳安注射液:每支10mL,含绿原酸10mg、黄芪多糖50mg,按体重0.2mL/kg剂量,用生理盐水或灭菌注射用水稀释,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续3日。显著疗效达86.7%。 6.2.4.5.3 蒲公英50g,双花50g,连翘50g,木芙蓉30g,浙贝母30g,丝瓜络30g,通草25g。如果乳房有硬块加黄柏40g,皂刺30g,炮穿山甲30g;如乳房增生,硬块不消的可加昆布30g,海藻30g,七叶一支花30g。压末灌服或拌入饲料饲喂。 6.2.4.5.4桉乳注射液,有效成分桉叶油。挤干病奶后,每个病乳区注入桉乳20mL~30mL,每日2次,连续3~6日为一个疗程。治疗临床型乳房炎124例,疗效达到优级的占78.9%,优良级80.9%,总有效率为88.4%。 6.3 隐性乳房炎的控制 我国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很高,尤其是隐性乳房炎发病率高、危害严重。根据国际奶牛联合会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为2%,隐性乳房炎的患病率为50%。在我国,同期几个大城市隐性乳房炎的检出率为20%~70%。20世纪80年代,有60%以上的奶牛都感染有隐性乳房炎,有30%~50%的乳区感染有隐性乳房炎。 国外报道,用CMT法检出的隐性乳房炎弱阳性、阳性、强阳性乳区,每天乳量分别减少19.5%、31.8%、43.3%。在一个牛群中,大多数乳房炎(90%)是隐性型,其损失占每头泌乳母牛每年总生产能力的10%~11%。20世纪90年代,美国因乳房炎造成的损失平均每头每年约185美元。每年损失约10.8亿美元。 6.3.1 病因 隐性乳房炎在牛奶或乳房外观上一般看不出异常变化。表现为奶产量下降,乳汁检验发现细菌含量升高,乳成分改变;体细胞检查在50万/mL乳以上。本病在高产奶牛中更为普遍。病因主要有致病性微生物感染和饲养管理方面的因素。 饲养管理差是引起隐性乳房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表现在卫生管理差,运动场凹凸不平,积水泥泞,长期不清理,蚊蝇成群,牛舍地面和排尿沟内粪便及污物堆积,使躯体和乳房污染严重;人员管理差,不重视挤奶员素质提高,对制定的挤奶操作规程的执行不监督、不检查,使所定的制度流于形式,经常违规操作,挤奶前不用消毒水清洗乳房,不对乳头严格消毒处理,不对手进行消毒,手工挤奶方法不当,每次挤奶乳汁挤不干净,挤奶后不用消毒液浸泡乳头,一块抹布擦洗多头牛;不能正确使用挤奶器,挤奶器使用前不消毒。真空泵调节器不能保持清洁,对挤奶器不能很好保养,各种配件该更换的不更换,使挤奶器不能正常工作。不重视对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提高,对隐性乳房炎的检测、诊断及综合防治心中无数。 6.3.2 诊断 隐性乳房炎的诊断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乳汁体细胞检查、pH值测定、导电性检查。然后根据奶产量下降,综合作出诊断。 6.3.3 防治 能否有效控制乳房炎的发病率,关键在于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且能长期坚持、严格执行。奶牛业发达国家早已采取了这些措施。我国一些规模化奶牛场也采取了这些措施,在控制隐性乳房炎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具体做法如下: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6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