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为犊牛白痢,是由特定血清型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轻者引起犊牛发育不良,重者造成死亡,是一种严重威胁犊牛的常见传染病,给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也造成了很大经济损失。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其主要特征为腹泻和虚脱。 一、致病因素:病原性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不产生芽孢,有鞭毛,能运动。犊牛白痢主要由O78、O8、O9、O86、O26、O15等菌株及其产生的毒素引起的,使犊牛致病的血清型多带有K99抗原。此外,此病的发生还与一些诱发因素有关,如初生犊牛未及时吃到初乳或哺乳不及时,母牛在分娩前后营养不良,畜舍通风不良、气候突变、突然更换饲料等都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使病情加重。 二、流行特点:本病主要发生于3周龄以内的犊牛,尤其是10日龄以内的犊牛最易感,日龄较大者很少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犊牛多发生于冬春舍饲季节,而放牧季节很少发生,呈地方流行性或散发性。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有时也可经产道或脐带感染。 三、临床症状:潜伏期很短,仅几个小时。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分为败血症型、肠毒血症型和肠炎型三种。 1、败血症型:常见于出生2~3日龄的犊牛,病犊表现为精神沉郁,发热,体温升高可达40℃以上,食欲减退或废绝,心跳加快,卧地不起,间有腹泻,排淡黄色水样稀便,常于病后几小时至一天内急性死亡,有的病犊未见明显症状即突然死亡。死亡率高达50%~80%。从血液及内脏中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2、肠毒血症型:较少见,以1周龄以内的犊牛多发,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70%-100%,常表现为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者,病犊的体温正常或略高,常发生剧烈腹泻,排出白色且充满气泡的稀便,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 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以至于死亡。 3、肠炎型:较为多见,以10日龄以内的犊牛多发。病初体温升高达40℃左右,食欲减退,数小时后出现腹泻,此时体温降至正常。病犊初期排淡黄色粥样便,有恶臭,继而排灰白色水样便,因此又称犊牛白痢,粪便内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凝块及泡沫,有酸臭味。病的末期肛门失禁,粪便常自由流出,污染后驱、尾部和腿部。病畜常有腹痛症状而回望腹部或用后肢踢腹。几天内因脱水和酸中毒而死亡。病程长的,可见肺炎和关节炎症状。如治疗及时,一般可以治愈,但犊牛发育迟缓,并常继发脐炎、关节炎或肺炎。 四、病理变化:败血症型或肠毒血症型的病犊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腹泻的病犊,尸体销瘦,皮肤没有弹性,眼窝下陷,肛周、尾部和后肢被粪便污染。剖检真胃有大量的凝乳快,胃粘膜脱落,有点状出血和充血。小肠有出血性炎症,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肾呈苍白色,有时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长的病犊在关节和肺也有病变。 五、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须做细菌学检查。菌检的取样部位,败血症型为血液和内脏组织,肠毒血症型为小肠前部肠粘膜,肠型为发炎的肠粘膜。对分离出的大肠杆菌应鉴定其血清型。本病应注意与犊牛副伤寒等其他腹泻病相鉴别。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9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