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寒冷季节新生羔羊死亡原因及对策

  新生羔羊是指出生后1~7天的羔羊。在北方广大农村养羊中,绵羊产羔期多集中在寒冷的冬季和早春,此时外界温度一般在零下20℃~35℃,加之农村养羊很少有像样的产羔室,保温性能差。新生羔羊体温调节机能还不够完善,抵抗力很低极易引起羔羊死亡。据统计,这个时期新生羔羊死亡率占整个羔羊期死亡率的25%~35%,高的可达50%以上,给养羊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现将新生羔羊死亡原因及对策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妊娠母羊缺乏营养 在农村养羊中,一般在每年的农历8~9月配种,胚胎发育期正是北方漫长冬季的枯草期,牧草枯黄,多数营养损失。胎儿的发育期正是此阶段,产春羔的母羊由于牧草质量不佳,使妊娠期母羊缺乏营养,产羔后出现严重的缺乳或少乳,极容易使羔羊饿死。  对策:羊的妊娠期约5个月,前3个月胎儿增重缓慢,所需营养与空怀期基本相同,在夏秋季节以放牧为主,天冷时补些精料。妊娠后期,即最后2个月,胎儿生长迅速,妊娠期胎儿增重的80%~90%是在此阶段,所以,在这一阶段需要给母羊充足的营养,全价配合饲料。日粮能量水平比空怀期高20%~30%,蛋白质增加40%~60%,钙、磷增加1~2倍,维生素增加2倍。母羊除放牧外,需补饲一定的精料和优质青干草。每天补精料0.45kg,青干草1~1.5kg,青贮料1kg,胡萝卜0.5kg。在母羊预产期前1周左右,可放入待产圈内饲养,适当进行运动。  2 产羔室温度过低 新生羔羊由于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少,其体表面积大,热的调节功能差。羔羊出生后1~2日内,主要依靠储存于肝、心、肌肉内的糖原来提供热源,3日以后才能利用脂肪、蛋白质提供热源。因此,由于羔羊体温调节机能差,对温度变化敏感,常因环境温度不适宜造成羔羊不活泼,不愿吃奶,有时冻僵或冻死。羊的产羔季节,一般是寒冷的12月至次年的2月。农村养羊没有像样的产羔室,多数是在羊舍的一头围一个地方,做为所谓的产羔室。舍内四处透风,温度低到零下10几度或更低,产羔时不是严寒的冬季就是温度多变的早春,羊舍内很少生火取暖。羔羊产出后很容易被冻死,或受冷应缴的刺激,形成弱羔,体质非常弱,也会冻死或饿死。  对策:为了安全生产,必须准备产羔室。产羔室要单设,要求向阳,宽敞明亮,光线充足,保温干燥,清洁卫生,地面上铺10cm左右的垫草,要用木棍或板条做成母仔栏和草架。舍内要有取暖设备,可用暖气、火墙、地龙等,防止烟道冒烟或呛风,舍内要经常通风,温度要保持稳定,一般舍温应在5℃左右为宜。温度忽高忽低羔羊易患感冒,温度过低羔羊容易发生下痢。垫草要勤起勤换,要做到经常消毒。  3 产后母羊无乳及羔羊体弱 由于母羊在妊娠期缺乏营养,胎儿在母体内发育不良,产出的羔羊体质弱,没有生命力。因母羊产后死亡、产双羔、或母羊体质弱,产后无乳或缺乳。新生羔羊不能从母体的初乳中获取母源抗体,造成羔羊的抗病能力下降,不能吃到初乳,而通过人工哺乳的羔羊,有80%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极易继发其它病原菌感染发病而死亡。  对策:因初乳较常乳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并含有抗体,对增强羔羊体质、预防疾病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求羔羊在出生30min内吃到初乳。初乳挤出后很快会变凉,喂后易出现消化不良或腹泻,喂时稍加温,一般奶温应保持在38℃~39℃,夏季在35℃~36℃为宜。对母羊无乳的羔羊和双羔羊,可用牛奶、羊奶、奶粉、豆浆等哺喂,要用鲜牛奶或羊奶喂羔羊,有条件的再加些鱼肝油、胡萝卜汁、多种维生素等。喂奶量不易过多,每次15~20ml,每天喂3~5次。用豆浆、米汤、豆面等自制饲料喂羔羊时,应少量加点盐,或再添加些蛋黄、鱼肝油、胡萝卜汁等。凡哺乳的用具,每次用后要进行刷洗和消毒。  4 初产母羊不让羔羊哺乳 有一些初产母羊母性差,不恋羔,生后就不管羔羊,不让羔羊哺乳。也有的初产母羊,由于乳房肿胀、疼痛,拒绝羔羊哺乳,以致母羊顶撞或用后肢踢蹴羔羊,不让羔羊接近母羊的乳房。还有的初产母羊乳腺不发达,腺泡发育不完全,出现暂时性放乳困难。如不加调制,长此下去羔羊就会因没奶吃而饿死,初产母羊所产的羔羊,死亡率比经产母羊的死亡率高达23.3%。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3年3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182

(0)
上一篇 2013年6月9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3年6月9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