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传染性法氏囊病诊疗体会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也称甘布罗病,是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危害幼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淋巴细胞中,B淋巴细胞是主要的靶细胞,法氏囊是主要受侵害的靶器官。该病在我国广大的养鸡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春、夏季节发生比秋、冬季节多,主要是鸡舍中的高温、高湿,密度过大,通风不良等环境因素引起发病,死亡率高达25%,发病率为90%。发病初期病鸡发生严重的水样下痢,粪便呈灰白石灰浆样,后病鸡精神严重萎顿,垂头嗜睡,迅速衰竭死亡。
  1 流行特点 IBD的流行特点是传染性强,传播快,感染率和发病率高,发病急,病程短,呈尖峰式死亡过程。一般20~60日龄之间的雏鸡发病率较高,30日龄左右的雏鸡发病率最高。由于毒株变异,发病日龄也有不同,早的在7~10日龄,晚的在120日龄左右都有。急性型感染,发病后3~5天达到死亡高峰。6~7天后病情可逐渐趋于平稳。主要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播。有时往往在免疫法氏囊疫苗后3~5天引发法氏囊病。发病率常常是100%,主要呈亚临床症状,死亡率较低(5%),因此病造成的机体免疫抑制带来的困扰增大,使养鸡户的饲养成本也不断增加。
  2 临床症状 发病雏鸡精神沉郁、头部羽毛逆立、翅膀下垂,怕冷、打堆挤压或个别单独呆立嗜睡。拉稀或拉水样白色粪便。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发病4~5天后出现死亡,一般死亡率在20%~60%左右,如有其它野毒感染死亡率能达到100%,死亡鸡体重较轻,鸡爪干瘪。
  3 剖检变化 病鸡胸肌和腿肌有涂刷状出血,机体严重脱水、肌肉干燥、皮肉粘连。腹腔内肝脏微肿呈土黄色或浅黄色。腺胃与肌胃交界处有出血斑,个别鸡心冠脂肪有点状出血,或呈现心包炎、肝周炎的病变。肾脏肿大发白,呈花瓣肾,输尿管内有尿酸盐沉积。脾脏肿大、出血、坏死,胸腺、盲肠扁桃体出血。法氏囊肿大比原来的大2~4倍,内膜有水肿充血、出血、坏死,严重者呈紫葡萄样,有的隐形感染者,法氏囊的外壁有胶冻样的物质包裹。肠粘膜严重出血、后期脱落。
  4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应与雏鸡白痢、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和球虫病区别分开。雏鸡白痢发病日龄在14~21天,粪便呈浆糊状,肛门常有干石灰样粪便封堵,影响鸡只排粪,抗菌药物治疗有效。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常伴有呼吸道症状,腺胃、肌肉和法氏囊一般无病变。鸡球虫病多为血便,且用抗球虫药治疗有效。
  5 防治方案
  平时定期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在发病期间严格消毒,勤出粪便,供足饮水,同时要保证禽舍内温度,在水中加入多维电解,以防机体脱水而出现的死亡。发病时的控制措施如下: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5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148

(0)
上一篇 2012年6月1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2年6月15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