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W93疫苗的肉鸡免疫效果试验

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自在我国相继发生以来,以其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为特征,近年来在我国各地的肉鸡中大面积流行,对养鸡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007~2008年,我们对青岛地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和流行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疫病的发生相当普遍,鸡群死亡有所增加。为了控制疫病和降低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对养鸡生产的危害,我们应用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W93疫苗进行了肉鸡免疫试验,取得了很好的免疫效果,现将发病调查和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发生流行情况
我们实地调查了我市不同地区、不同饲养条件的29批发病肉鸡群,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死亡率高,对生产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肉鸡的发病的时间为18-43日龄,20-32日龄发病鸡群居多,主要临床症状是一过性咳嗽、流鼻涕,精神不振,羽毛蓬乱,两翅下垂,喜饮水,采食减少,拉白色稀便,怕冷聚堆,急性死亡。第2天开始死亡,第7天达到高峰,继而下降,病程12-19天不等,发病率60-80%,死亡率高达15-45%。肉鸡发病率高,可能与鸡只的生长速度和饲料中蛋白含量有关,蛋白含量愈高,鸡生长速度愈快,鸡群死亡率愈高。病理症状为肾脏高度肿胀、苍白,肾小管和输尿管变粗,内充满白色尿酸盐,花斑肾,重症鸡在心包、肝脏、肠道表面有白色霜样物沉积,泄殖腔内充满白色石灰样稀粪。
2、血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
从不同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非免疫鸡群采集样本1460份,用ELISA试剂盒检测鸡群血清抗体水平,阳性样本达到1372份,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平均感染率为93.97%,最高感染率达95.63%,最低感染率达91.11%。同时根据发病鸡群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症状和解剖病变等进行诊断,结果表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平均感染比例达60.47%。从血清学调查及临床诊断结果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仍然是当前危害家禽养殖业的主要疫病之一,特别是肾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感染已
相当普遍。具体结果见表1。
表1、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血清学调查结果
采样地点/样本数/阳性样本数/阳性率%/肾型传支比例% A 240 227 94.58 70.48 B 160 148 92.50 66.22 C 320 306 95.63 54.92 D 180 16491.11 52.44 E 300 285 95.00 52.63 F 260 242 93.08 66.12 合计 14601372 93.97 60.47

3、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用试验
将1日龄肉鸡1600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8000只。A组为W93疫苗试验组,B组为28/86疫苗组。A组于2日龄每只鸡点眼滴鼻免疫W93疫苗1羽份,B组于2日龄每只鸡点眼滴鼻免疫28/86疫苗1羽份。统计鸡群入舍、出栏数量、对死亡鸡剖检确定死因,计算成活率。统计饲料消耗、出栏体重,计算料肉比。根据试验数据统计,结果如下(表2)。
表2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应用试验结果
采样地点W93疫苗免疫组28//86疫苗组 增减 入舍鸡数(只) 8000 8000 出栏鸡数(只) 7697 7492 205 成活率(%) 96.2193.65 2.56 饲料消耗量(kg/只)4.36 4.43 -0.07 出栏体重(kg) 2.26 2.18 0.08 料肉比1.93∶1 2.03∶1 -0.1
4、生产应用情况
我们在青岛、潍坊、烟台的不同养鸡场推广应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W93疫苗2000多万羽份,养殖场家反映,疫苗免疫后,鸡群免疫应激反应小,免疫效果好,免疫鸡群的成活率达到96%以上,料肉比平均下降0.1-0.12,与此次试验结果相似,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W93疫苗得到养殖场家的广泛认可,有效地控制了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发生,目前疫苗的生产应用量不断增加。
5、小结
血清学调查表明,本地非免疫鸡群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感染率达到93.97%,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面相当广,平均感染比例达60.47%。发病的时间为18-43日龄,20-32日龄发病鸡群居多,发病率最高达80%,肉鸡死亡率最高可达到45%,危害严重。免疫接种是防制肾性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养鸡生产进行早期免疫十分重要。
应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的试验,两种疫苗在2日龄对鸡群进行免疫后成活率达到94-96%,证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免疫提高了鸡群的成活率,疫苗免疫效果显著。
从应用试验结果看,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W93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28/86疫苗,成活率提高2.56个百分点,料肉比下降0.1。试验结果和大量的生产使用效果说明,W93疫苗具有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好、安全性好等特点,并具有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能对肉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预防免疫发挥积极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黄岩,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9920

(0)
上一篇 2008年8月1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08年8月15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