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监管二十年:变种在增多应用范围在扩大

  谁能控制住瘦肉精幽灵?瘦肉精监管正陷入一场道魔之争。 (曹一/图)
 
魔高还是道高?双汇瘦肉精事件后,政府监管力度空前,瘦肉精添加一度偃旗息鼓。但最新事实表明,瘦肉精变种在增多,应用范围在扩大,食品安全监管注定又要面对一场“全面战争”。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遇到了一个棘手问题。
  在中英两国共同举办的一个食品安全高层论坛上,英方主席问这位中国最早研究瘦肉精快速检测方法的科学家:“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的食品安全专家大多是搞检测的。更奇怪的是,你们检测的这些东西在我们国家不用检测。”

  这位敏感的英国人还发现,中国食品安全监管明显存在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有人在研究某些非法添加物,有人在非法添加这些物质。另一阵营则是,有人在研究检测非法添加的技术,有人拿着这些技术到市场上去检测。
  最后,张改平用一句很玄乎的话告诉他的英国同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这就是“道魔之争”。

  事实上,瘦肉精的监管已经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道魔之争。

  2012年11月初,上海市药监局在迎接市政协“食品安全监管”委员年末视察时透露,近年来的检测数据显示,生猪养殖中从违禁添加盐酸克伦特罗(瘦肉精的一种)已转向使用莱克多巴胺等替代品,而在牛养殖中违禁添加瘦肉精已呈上升趋势。

  换言之,瘦肉精的变种在增多,应用的范围也在扩大。

  “健美牛”登场
  2012年8月23日中午,湖南省株洲市瀚水栗源小区的居民吴美(化名)给家人做了一顿红烧牛肉。牛肉是在小区内的集市上买的。在这个征地拆迁农民聚居的安置房小区,居民们还保留着“赶集”的习惯。小贩易某运来的一整头牛,一上午就卖完了。
  牛肉倒是“很嫩”,但吃完没过多久,吴美就觉得难受,“心跳得好快,脑壳有点晕”。吴美的哥哥则觉得看不清楚,胃里也不舒服。同小区多户购买易某牛肉的居民也出现类似症状。医生诊断结果是瘦肉精中毒。

  湖南省卫生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处处长李玉宇向南方周末记者证实,这是一起食用含有盐酸克伦特罗的牛肉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共发病85例。

  瘦肉精泛指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化合物,在临床上常被用做平喘药物。当摄入量较大时,对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具有刺激作用,会引起心悸、心慌、恶心、呕吐、肌肉颤抖等临床症状。摄入量过大,还会危及生命。

  自从2011年3月双汇瘦肉精事件之后,非法添加瘦肉精即被列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但从各地反馈的情况看,被瘦肉精污染的不光是生猪养殖。

  为备战奥运会,2012年年初,江苏省体育局训练中心的食品安全标准随之升级。该训练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上级部门对当地市场上20种食品做了与瘦肉精相关的抽检,结果“大多数合格,但是牛肉中瘦肉精超标”。
  2012年4月,辽宁有关部门公布了从2011年3月29日起全省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该省曾先后对11起典型案例进行曝光,其中10起为肉牛饲料中添加瘦肉精。

  不过,辽宁省畜牧兽医局一位负责人强调,已公布的样本并不足够大,不具备统计学上的意义。

  瘦肉精“扩围”

  尽管早在1997年,农业部就严禁将瘦肉精作为动物促生长剂使用,但是近年来瘦肉精的应用范围仍在不断扩展。

  2010年,深圳有13人因食用蛇肉导致瘦肉精中毒。2011年以来,河北昌黎等地被媒体曝光,一些养殖户给羊喂食瘦肉精。在台湾地区,今年以来也出现了鹅、鸭等禽肉中检测出瘦肉精的报道。

  “20年前,我在国外读博的时候,各国已经在着手应对瘦肉精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河南省农科院副院长张改平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早期国外研究发现,瘦肉精对促进动物生长,提高瘦肉率和屠宰率有显着功效。但随着瘦肉精中毒事件相继发生,各国逐渐对瘦肉精实施禁用或限用。

  然而,在利益驱动下,瘦肉精问题成了困扰了中国近20年的难题。与国外瘦肉精多用于肉牛不同,中国由于生猪的消费量最大,因此瘦肉精首先移植到了猪的身上。国内养殖业曾经做过测算,使用瘦肉精15到25天的时间,成本只要8元钱,但是生猪平均每公斤却能增收0.2元,净利则高达22元钱,利润率为275%。

  “就像马克思说的,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张改平说。

  一些早期的实验显示,瘦肉精对牛、鸡、猪和绵羊等动物都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对绵羊的促生长作用最大,对鸡的作用最小,对牛、猪的作用中等。

  相比之下,国内食用量较小的肉类尚缺乏有效监管。据上海市药监局介绍,该市没有规模化的羊养殖场,尚无定点羊肉屠宰场,动物防疫部门只能原则上不为外地产羊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

  这意味着,像张改平这样的食品安全专家,注定要面对一场“全面战争”。

  新型瘦肉精

  对瘦肉精监管动向最敏感的是那些生产快速检测设备的企业,其中在农业部备案的包括河南百奥、北京维德维康、杭州迪恩等5家公司。

  当前市面上已有的快速检测产品主要针对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三种瘦肉精。但一些企业却已经开始未雨绸缪,研究检测新型瘦肉精的技术。

  “国内瘦肉精已经出现新的变种。”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工程师吴小平说,该公司目前正在研究苯乙醇胺A、齐帕特罗、赛庚啶等新型瘦肉精的检测技术。

  2012年3月1日,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全国首例新型“瘦肉精”案,以非法经营罪一审判处蔡某、黄某等5名犯罪嫌疑人2年至12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判处被告单位福建海新饲料公司罚金100万元,同时追缴其违法所得163万元。

  云溪区畜牧水产局饲料办主任杨俊杰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1年4月,该局在拉网排查中发现,某饲料经销商产品中附带小包饲料核心料。当时怀疑是瘦肉精,却检测不出是什么物质,送去北京检测,才发现是新型瘦肉精苯乙醇胺A。

  “瘦肉精通常单独装在没有厂名厂址的小塑料袋里,给猪喂食的时候掺一点儿,就像做菜的时候放点味精。”杨俊杰说。

  最初查获的新型瘦肉精有127包,如果流入市场,可配成63.5吨大猪配合饲料。办案人员发现,海新饲料预混有限公司共生产销售了3680公斤新型瘦肉精,在浙江杭州、嘉兴等处一次就查获尚未销售完的含苯乙醇胺A的核心料1380公斤,创全国单案追回瘦肉精之最。

  据涉案人员交代,2006年初,海新饲料预混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某因公司的大猪料销售业绩不好,考虑引进瘦肉精。而“苯乙醇胺A”只是由该公司所辖营养研发部研究出来的新产品。2010年,因为“风声紧”曾一度停产,但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下,很快又重操旧业。

  结构变一变,仪器查不出

  实际上,苯乙醇胺A这种新型瘦肉精此前在四川、浙江等地已经被发现用于养殖过程中。

  杭州迪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建良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种新型瘦肉精在江浙多有使用,一些推销企业叫它克伦巴胺,以强调这个新产品既有盐酸克伦特罗的超强效果,又有莱克多巴胺的超快代谢速度。

  地方监管部门曾经委托杭州迪恩公司检测这种新产品,发现这是莱克多巴胺的衍生体,但分子量发生了变化。监管部门意识到其中的风险,也曾下发文件建议养殖户不要使用这种添加剂。

  “但是没有确凿证据的时候,厂家也很牛,他们甚至向有关部门发出律师函,说凭什么不让用我们的产品?”魏建良说。

  2010年12月27日,在汇总了全国各地的信息之后,农业部发布第1519号公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苯乙醇胺A等物质。

  颇为戏剧性的是,公告发布的前一天,卖苯乙醇胺A的饲料厂就得到消息了。企业即把货款退给客户,声明以后不出这个产品了。

  “我们不知道今天出现了苯乙醇胺A,明天又会出现什么别的新型瘦肉精。”魏建良说,“你检测这样我就换一样,查到了,我又换另一样。”

  魏建良指出,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合成新的瘦肉精并不难,比如苯乙醇胺A就是把莱克多巴胺的羟基打断了,加了一个亚硝基。“学过分析化学的都知道,把这个结构变一变,仪器就查不出来。”魏建良说。

  食品安全的道魔之争

  围绕着瘦肉精的道魔之争已经持续了多年。究竟是魔高还是道高,往往取决于监管的力度。

  双汇瘦肉精事件被看做瘦肉精监管的一个分水岭。

  “双汇事件后,企业和监管者的采购量成倍往上翻,全国所有生产瘦肉精试纸的企业生产线开足马力不够用。”北京一家检测企业的负责人说,“可是最近又闲下来了,你可以说因为瘦肉精的形势好转了,也可以说检测量下降了。”

  德国拜发公司亚太区副总廖冰君估计,2011年全国瘦肉精检测产品(包括检测卡和试剂盒)的市场规模一度达到近3亿元,2012年至少下降了一半。

  在魏建良看来,检测往往是滞后的。比如国家规定检测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β-兴奋剂,就只检这三种,“等”字以后的物质是不会主动去检测的。

  目前,农业部公布的禁止添加的瘦肉精共16种,已知在饲料中使用的瘦肉精,苯乙醇胺A只是第四个。

  有没有可能研究出一种试纸,可以快速检测多种瘦肉精?据悉,一些企业正在尝试研发这项技术,但毫无疑问会牺牲试纸的敏感度。

  在张改平看来,不能光靠终端检测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更长远的解决方案是建立追溯体系。目前上海市有关部门已经提出,将尽快建立针对牛肉的追溯系统,可以依据凭证信息追溯到源头。

原创文章,作者:王 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9565

(0)
上一篇 2013年1月13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3年1月1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未来已来 智慧养殖大势已至——2019第三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闭幕侧记

     为期一天半的第三届智慧养殖高峰论坛,在长沙掀起了一股智慧养殖风。论坛的21场精彩演讲,内容丰富的圆桌对话环节生动诠释了“融合创新 为养殖赋能”活动主题,凸显了智慧养殖的核心内涵。在交流声与谈话声中,第三届中国智慧养殖应用与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圆满落幕。      相信在这为期一天半的时间中,参会者们对智慧养殖发展现状及趋势都有自己的深刻理解,那就让小编带领大家…

    2019年9月10日 会讯
  • 广西最大供港活鸡基地通过验证

    北流讯(记者骆怡通讯员邹江)日前,位于北流市的我区最大供应香港的活鸡养殖基地通过国家有机养殖基地验证。该基地生产管理全部按照国家绿色、无公害标准实行,年供港活鸡数量可达100万羽,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北流市是中国荔枝之乡,拥有万顷山区丘陵和水果基地,发展有机养殖得天独厚。在该市新荣镇田冲水库旁的山岭上,基地22座标准化鸡舍绵延分布在葱郁的树林中。这里无…

    资讯 2011年4月26日
  • 明尼苏达大学国际小动物会议的声明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有全美领先的兽医学院和强大的师资队伍,多年来致力于国际畜牧兽医领域的继续教育。在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李曼养猪大会、2届奶牛业大会。目的是传授先进理念、知识、和经验,培养行业人才,提高中国及全球的畜牧兽医行业发展水平。其中李曼大会已被认为是养猪行业最有价值的会议之一,李曼大会为中国学生设立的奖学金去年在中国农业大学招收了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通…

    会讯 2016年4月20日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9年“非洲猪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专项申报指南

    国科金发计〔2019〕4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2019年度专项项目“非洲猪瘟重大基础科学问题研究”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和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中的要求及注意事项申请。 专项项目支持需要及时资助的创新研究,以及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发展相关的科技活动等。 2018年8月初,非洲猪瘟首次传入我国,已在多地发生,对我国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构成巨大威胁。非洲猪…

    2019年1月16日
  • 农业农村部七项措施稳定生猪生产

     本网讯 针对当前生猪产能下滑、能繁母猪存栏下降的形势,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给的意见》,提出七项政策措施稳定生产。   一要加快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政策措施。要求地方落实好非洲猪瘟强制扑杀补助、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能繁母猪和育肥猪保险等政策资金,支持生猪养殖场户尽快恢复生产。各省要尽快研究出台对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和规模猪场的临时…

    2019年3月26日
  • 第二届中国奶牛业大会将在内蒙召开

    目前,中国牛奶的人均消费水平不及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具消费潜力的国家,中国牛奶消费将进入快速增长期,随之而来,中国奶牛业也必将进入新的增长阶段,但绝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更是需要质量的大幅提升。顺应中国奶牛行业的快速发展之需,在上届中国奶牛业大会成功举办的基础上,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主办,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奶牛业大会将于2…

    会讯 2015年6月3日
  • 新型猪黏膜疫苗获首轮投资275万美元

    黏膜是机体最大的门户及首道防线,机体95%以上的感染是从黏膜入侵的。黏膜免疫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均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免疫系统。黏膜疫苗可以通过激活机体黏膜和系统的免疫应答而阻止病原微生物的入侵,还可通过诱导抗原特异性的黏膜耐受而选择性地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及感染性的免疫病理紊乱等[1]。另外,黏膜免疫还具有成本低、易免疫、避免注射免疫造成的副作用…

    2015年7月20日
  • 农业部就修订《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

    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我局组织起草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修订稿)》(附后)。请各有关单位认真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并于2018年3月9日前将书面意见反馈我局,电子版以修订模式同时发送至电子邮箱:syjyzyxc@agri.gov.cn。   联系人:吴学宝 联系电话:010-59192829,59191652(传真)  …

    资讯 2018年1月28日
  • 游锡火:奋战在黄冈大别山区的乡村振兴“火炬手”

    游锡火,1969年3月生,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农华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民进中央科技医卫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亚人兽共患病防控创新院执行院长,“科创中国”绿色无抗养殖及精深加工产业服务团团长等。2021年,因为在包虫病防控领域的成果突出,游锡火博士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专利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等。 游锡火是中农华威(新三板,创新层…

    2022年8月5日
  • 亮点多 出招硬 强产业 保供给

      本网讯 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有关负责人就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六措施三体系三保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   于康震解读了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有关情况。   关于此次《意见》出台…

    2019年9月1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