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低量多”模式致肉鸡泛滥

近日,“药鸡门”、“病鸡门”事件屡见报端,市场上也引发了对肉鸡信任危机,包括肯德基、麦当劳等多家快餐巨头也遭遇了不小冲击。《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通过走访销售终端、餐饮企业、超市卖场等了解到,在“麦肯”两巨头之外,肉鸡使用存在各种鱼龙混杂的现象。
  鱼龙混杂
  肉鸡行业所谓的以次充好,主要表现在部分餐企采购劣质鸡肉充当好的鸡肉,或者用价格低廉的白羽鸡充当草鸡、三黄鸡等价高的品种。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表示,一般来说,由于鲜度、口味不同,中餐里面一些菜品诸如白斩鸡很难用白羽鸡替代,但市场上一些以肉鸡的鸡腿、鸡爪、鸡翅等为烹饪原料的产品则很容易鱼龙混杂,这些产品或油炸或红烧,消费者很难分辨。
  另有相关人士指出,一些餐企会加入多种添加剂,掩盖口味增加分辨难度。
  更有一些商家采用违规肉鸡。一位多年从事肉鸡行业的研究专家告诉记者,不少问题鸡肉会流入大卖场、餐饮等渠道。
  在可能存在问题肉鸡产品的现状面前,零售商们的答案基本一致:难以管控,只能看供应商的诚信度。
  记者在采访家乐福、沃尔玛、大润发、欧尚、乐购、百联等众多连锁卖场、超市类企业后获悉,尽管各个超市都会对肉类商品进入卖场时再度检验,但不可能对所有货物都检查,一般都是选择几个批次进行抽检,虽然家乐福等企业这几年成立了自己的食品安全监测中心,但大部分零售业者都缺乏完善严密的检验能力,假如送检第三方机构,成本耗费又非常大,通常一件商品的监测费用可高达数千元甚至过万元,而一件商品的利润或许才几元钱。
  “零售商并非没有检验制度,比如首先我们要验厂,这是几乎所有零售卖场都会做的事情,即在选择肉类供应商时,我们要先到他们的养殖场去审核,通过我们的审核后,这家供应商才能与我们合作。等货源进入卖场后,我们也会抽检。”在一家大型国有零售集团工作数年的沈先生告诉记者。
  “等商品进入卖场后,我们零售商更看重的是证件,比如检验检疫相关证明、合格证等,只要证照齐全,则一般都会予以销售。但说实话,有时候有证照并不能代表其所有货物都没有问题,关键还是要看供应商的诚信度。在海外市场,由于法律严格,罚款巨额,所以几乎没有供应商敢供应假货、劣质货,但中国市场相关处罚力度不大,假冒伪劣商品太多,光靠我们超市零售端监管根本不可能。”沈先生坦言。
  整体管控落后
  虽然国家在肉鸡产业链上下游监管上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包括农业部、卫生部、工商管理部门等多个部门都参与到肉鸡监管行列中,但问题依旧存在。监管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起到了一定效用,相关专家指出,以肯德基等洋快餐为例,通过批次抽检和索要检测报告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问题肉鸡流入餐桌。
  在监管上,肉鸡研究专家张胜军建议,第一,终端零售环节要拿出药残标准,并且不定期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和企业要严格淘汰。第二,国家要出台相关立法和管理条例,对龙头企业进行管控。同时,鸡肉行业要出台一些行业禁令,对内部做好行业净化。可以作为工商管理条例出台,只要国家管,养殖户就可以投诉。第三,规范上游兽药厂的药品标准,可以参考人用药的标准;因为,兽药最终还是要被人吃的。
  “但这样治标不治本。”张胜军表示,“肉鸡产业根本问题在于产业模式存在问题。”
  以肉鸡养殖中滥用抗生素为例,由于肉鸡产业整体管理比较落后,效益低,产品没有品牌附加值,食品环节缺少利润点,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进行以价格为主导的恶性竞争。由于肉鸡企业营销人员少、素质差,渠道都是大流通、大贸易,缺乏经营运作、缺乏精耕细作,企业肉鸡产品只能走低价、多量、随行就市的销售模式。最终,食品环节挣不到钱,只能走歪门邪路了。通过卖药、卖饲料、用病鸡等各种形式获取利益、降低成本。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9349

(0)
上一篇 2013年1月23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3年1月23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疫苗生产企业亟待“添加”管控“功能”

    鉴于目前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方面,国家尚缺乏具体针对疫苗规模生产环境下的管理规定,企业多是参照对相应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为此,专家指出,事实上,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要比实验室环境的生物安全控制重要的多,控制难度也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生产大环境下控制的环节很多,在人、物、设备等方面的控制远比实验室要求复杂。因此,对动物疫苗生…

    产品 2007年11月14日
  • 将动物安全推入“深渊”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早就联合公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规定了五大类40种药物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除上述药物外,国家质检总局和外经贸部规定出口肉禽禁止使用的药物33种,其中抗菌素类包括:二甲硝咪唑、痢特灵(呋喃唑酮)、甲硝唑、洛硝达唑、氯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氯羟吡啶、磺胺喹恶啉,都…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掌握规律与差异性,辨清“蓝耳病”

    防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在全国统一用NVDC-JXA1株,对变异毒株有较高保护力(该疫苗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但其对经典毒株有无交叉保护力,目前有关疫苗研制单位正进行后续试验。笔者指出,现在许多养猪场(户)在听说有国家调拨苗后,就放松了对经典毒株的免疫,…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农医发〔2007〕22号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各地组织完成了2007年第三季度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除外,下同)质量监督抽检计划,现将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抽检兽药产品4169批,合格3244批,合格率77.8%,比2007年二季度…

    产品 2007年12月17日
  • 奶牛效益要算安全大账

    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都将大幅度发展和提高,奶牛饲料资源及其安全性问题将是首先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农业部于1992年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2004年10月1日又施行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乳及乳制品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随着近期饲料原…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动物细菌病也“疯狂”——洞察探索诱发耐药菌的人为成因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农业部捐赠兽药运抵广西助恢复畜牧业生产

    记者今天从农业部获悉:为帮助灾区恢复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首批捐赠的2020多万头(羽)份动物疫苗和20多吨消毒药品已陆续运抵广西,其余疫苗和药品将于近日运往湖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西等地。2月3日,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发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倡议大型兽药企业为灾区捐赠疫苗和消毒药品。有关兽药生产企业迅速响应,积…

    产品 2008年2月15日
  • 选择使用兽药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倍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人类已进入“食品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食品安全,健康第一”已成为当今饮食文化的最高准则和至上追求。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问题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影响动物源食品的因素很多,农药、工业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源微生物、寄…

    产品 2008年2月18日
  • 兽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目前兽药行业的特点:1、 药GMP认证生产企业大量减少。根据农业部相关规定,2005年12月31日为兽药GMP报名的最后截止日期,2006年6月30日为验收通过的最后日期。2006年4月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通过兽药GMP的企业共有1232家(另有200多家正准备通过验收)。这样通过兽药GMP验收的厂家约为原来2600家生产企业的53%左右,生产企业…

    产品 2008年2月20日
  • 兽药GSP将引发经营领域新变革

    近来农业部兽药监控企业屡屡上榜曝光,屡屡弹奏出诸多不和谐音符,但应清醒的看到,随着GMP在生产领域的实施,生产领域兽药生产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有目共睹,GMP相当于在生产领域做了一次大手术,企业由原先两千多家,整合至一千多家。2006年抽检结果显示,兽药生产环节兽药合格率94.9%,经营环节合格率为71.8%,使用环…

    产品 2008年2月2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