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提案呼吁:提高鸡肉安全须完善肉鸡产业链

 鸡肉是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供应充足、物美价廉的优质肉类。在美国、巴西等国家,鸡肉已经发展成为超过猪肉、牛肉的第一大肉类消费食品,年人均消费鸡肉40多公斤。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为了更好地提高食品安全,完善肉鸡产业链,山东华牧天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玉民和业内专家一起向今年的省“两会”提交了提案。
  据刘玉民介绍,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肉鸡产业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领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的鸡肉总产量也由1984年的135.8万吨增长到2012年的1850万吨,并以每年5%~10%的速度持续增长,使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
  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违规用药问题,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虽然发展迅猛,但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不少问题。”刘玉民介绍,特别是肉鸡养殖业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产品安全问题,已成为阻碍这一产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他分析说,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的饲养方式落后,目前肉鸡养殖主要有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两种方式,养殖过程与粪污处理两个环节脱离,鸡舍环境状况恶劣,鸡粪不但污染空气,还导致地下水资源受损,成为另一个重要的污染源。
  他认为药鸡事件的出现关键在于管理不规范。为了促进肉鸡的生长,提高肉鸡的抗病力,养殖户及企业在肉鸡养殖过程常违规过量使用抗生素,导致肉鸡产品抗生素残留严重超标。药残超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国外借口肉鸡养殖环境恶劣、肉鸡福利差、药残超标等贸易壁垒限制我国肉鸡产品的出口。
  同时,药鸡事件还使养殖风险加大,养殖积极性受挫。他表示,肉鸡养殖的风险主要是行情风险和疫病风险,这两类风险都在逐渐加大。原因其一是饲料原料、鸡苗、能源及人工成本涨价造成养殖成本逐渐加大,10年来养殖成本提高了一倍多,而商品肉鸡的售价平均提高不到70%,严重挤压利润空间,使行情风险提高数倍;其二是疾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预防和治疗,表现为新病、抗药菌株及病毒变异株不断出现,大病及不治之症增多,混合感染越来越严重,致使疫病风险大大提高。
  “纵观养殖现状,规模大,技术好的养殖场抗风险能力较强,小规模的养殖户大多赔本赚吆喝。现在的养殖变成了技术活,不是谁想养好就能养好的,养殖壁垒越来越高。”刘玉民举例说,有些养殖户原先是一年养4批鸡每批5000只,3批挣1批赔,挣的时候一批能挣一万多,赔的时候一批赔2千左右,现在是1批挣3批陪,一批能挣5千左右,但赔的时候一批能赔上万元甚至血本无归。
  完善肉鸡产业链,发展低碳、高效、生态畜牧是大势所趋
  刘玉民认为,畜牧业就应该发展为低碳、高效、生态畜牧业。“首先要净化养殖环境。加强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推进肉鸡养殖圈舍、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利用场所一体设计、同时施工、长期利用,科学规划养殖场区布局,实现功能分区、净污分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
  在这次提案上,刘玉民用了一个新词:清洁养殖。“就是按照减量化的原则,采用培育优良品种、科学配制饲料、应用绿色添加剂和高新技术改变饲料品质及物理形态等手段,采取科学饲养方式,提高肉鸡饲料转化利用效率,降低肉鸡氮、磷和微量元素的排泄量,开发和应用禽用防臭剂,减轻畜禽排泄物对空气的污染。推广发酵床养殖技术,实现粪污零排放。”他解释说。
  “同时还要完善配设施套。”刘玉民说,整个养殖链是一体系,必须加强肉鸡养殖场区畜禽粪便、污水和其他废弃物贮存设施的配套建设,并根据污染防治需要配套建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设施,通过雨污分离、干湿分离、沉淀池沉淀、酸化调节池和厌氧池处理、沼气利用等方式,达到固体废弃物和污水达到清洁排放要求,保障肉鸡养殖发展质量。
  政策的扶持也很关键,在这次提案上,业内专家还建议加大对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菜篮子”产品生产、秸秆养殖项目等方面的资金扶持。“通过政策扶持,促进肉鸡加工龙头企业和肉鸡养殖者发展生态循环养殖业,推进生态养殖业集约化发展、市场化运作,强品牌培育,建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形成肉鸡饲养的产业链,才能提高肉鸡养殖业产业化水平,真正使这一产业成为富民产业。”刘玉民说。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9336

(0)
上一篇 2013年1月25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3年1月25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