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容易发生球虫病

(一)管理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光照、温度、湿度、垫料、密度、环境、饲养方式等。   1.温、湿度。当冬季鸡舍温度低于20℃,或非常干燥时,因卵孢子化不良,鸡球虫病的发生也随之减少;在高温和高湿的春季和夏季,鸡球虫病的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南方湿度大的梅雨季节前后为多发时期,在这个时期,由于垫料较潮湿,我们经常发现球虫病反复发作。
2.卫生、防疫。实践证明一些大型鸡场由于加强了卫生消毒、合理防疫等工作,因球虫病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少或为零,而在小型鸡场和养鸡专业户由于鸡场条件差,技术力量薄弱,对球虫病不够重视,容易暴发球虫病。
3.实验表明,间断光照比连续光照感染球虫的危险性要高些,原因是前者会造成鸡积极翻动垫料而致感染机会增加,同时改善了卵囊孢子化条件。
4.垫料的管理在控制球虫病上具有重要意义,垫料的管理不可忽视,其总的要求是:松、干、薄。
5.高密度饲养是一种不良致病因素,当密度过大,鸡舍内空气较差,球虫病的发病率较高。高密度鸡群会造成卵囊密度增加,而致感染机会提高。
6.饲养方式不同可引起对球虫病感染的显著差别,对网上饲养的鸡群而言,感染球虫病的机会是极低的。这主要是网上饲养的鸡不容易接近地面感染源的原因。
(二)饲料因素饲料中的各种抗营养因子,如单宁酸、植酸、棉酚和抗胰蛋白酶等,易与肠壁黏膜而结合,导致肠壁的损伤,饲料中电解质平衡失调,使排泄的粪便湿度增加,都使球虫病的发生率提高;饲料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K缺乏,使消化道黏膜和血液凝固机制受损,容易遭受球虫病的侵袭;限制饲养时,鸡由于饥饿,啄食垫料,感染的机会增加,也会提高发病率。优质全价饲料能提高机体对球虫病的抵抗能力,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饲料组分在控制球虫病上具有重要意义,饲喂粗砂粒、颗粒饲料及粗纤维饲料也会降低球虫发病率;另外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也会导致肠壁吸收障碍而致垫料湿度增加。
(三)应激因素应激在生产中,鸡的球虫病常在应激反应出现的几天后发生。这些应激反应包括营养失调、习性的改变、运输和气候变化等。剧烈的应激反应除有利于球虫病的发病外,还可促进球虫病的恶化。鸡群如受到MD感染,其机体对球虫免疫会受到干扰而引发球虫病;感染了IBD病毒的鸡会使球虫病的症状加剧,可致盲肠出血提前,死亡率提高,黄曲霉毒素的存在会使球虫病死亡率提高40%。
(四)宿主差异鸡的品种、年龄、性别不同,对球虫病抵抗力有显著差别。一般而言,幼雏对球虫的易感性较大;公雏对球虫的易感性高于母雏;白鸡的抵抗力比褐色鸡的抵抗力差;品系越纯对球虫的易感染性越强。
(五)耐药性由于抗球虫药的长期使用,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球虫很容易对一些药物产生耐药性。任何一种抗球虫药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都会引起球虫耐药性甚至形成耐药虫株,并对该药同类或作用机理相同的其他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因而,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法,制订正确的用药方案,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抗球虫药的使用寿命。
(六)球虫虫株的种类、数量以及寄生部位虫株不同,其致病力也不同,感染数量未达到一定程度,其个体不表现出球虫症状,对中等毒力的虫株而言,感染数量过多时,所产生新的卵囊数却相应减少,称为“相挤效应”,不同虫株有其特定寄生部位,如果寄生部位发生改变其致病力会下降乃至消失。
(七)与其他病原关系 组织损伤和肠道功能的变化可造成各种有害细菌的入侵和繁殖,在鸡体内大肠杆菌和球虫之间有相互作用。鸡群如受到马立克氏病病毒的感染后,对球虫病的免疫力受到干扰容易引发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可加剧球虫病,而球虫病会大大加剧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作用;球虫病和呼肠孤病毒同时存在时,鸡发生跗关节疾病的比例比单独发生呼肠孤病毒时大大提高;球虫病和黄曲霉毒素同时存在时,死亡率可高达60%.研究表明球虫与其他肠道细菌具有协同作用,肠道细菌会起到增强球虫致病力的作用;球虫感染后可使机体对ND,MD,IBD的易感性增强。

原创文章,作者:段, 艳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8976

(0)
上一篇 2011年11月22日 下午4:36
下一篇 2011年11月22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牛羊氟中毒

    由于误食或误饮有机氟化物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引起。表现不反当,不合群,尖叫、颤抖,呼吸促迫,角弓反张。治宜解毒,镇静。   【处方1】50%解氟灵(乙酞胺)80ml   用法:牛羊按Ikg体重0.1g分3一4次肌肉注射,首次量为全日量的一半,连用5一7天。   【处方2】2.5%氯丙嗓注射液10一15ml   用法:一次肌肉注射,牛羊按Ikg体重lmg用药。  …

    兽医 2011年4月6日
  • 2014年9月17日全国小反刍兽疫确诊疫情情况

    9月17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部分养殖户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病羊1054只,死亡241只,扑杀1695只。

    兽医 2014年9月18日
  • 仔猪母源抗体的衰减规律及免疫日龄

    导读 仔猪母源抗体对断奶前的仔猪有天然的保护作用,然而,断奶后1~2周母源抗体急剧下降直到消失,自身的免疫系统和后天免疫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故而容易出现免疫空窗期而感染疾病,下面对几个主要的猪病毒性传染病的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做简要论述,以期为做好疫苗免疫、相关疫病防控提供支持。 猪瘟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研究数据表明:维持…

    2018年6月15日
  • 高山病

    高山病也称高原不适应症,在牛又称为胸病,是平原地区动物转至高原后,由于机体摄氧量不足而发生的适应不全症。马、羊、骆驼发病急速,牛则发病缓慢。临床上以突然呈现心、肺机能不全为特征,心搏动强盛,心音增强;脉搏疾速而细弱,静脉怒张,颈静脉阳性搏动;呼吸困难,浅表急速;结膜发绀;胸部可能听到广泛的湿癶音,鼻孔流细小泡沫的鼻液。严重者病畜倒地,四肢强直性痉挛,甚至在短…

    兽医 2011年4月6日
  • 农业部:稳扎稳打做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3月7日,农业部召开全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深入分析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安排部署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春防各项工作,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动物产品安全事件。

    兽医 2014年3月17日
  • 奶牛高烧处理方法

    多饮水。病奶牛发烧后,奶牛体营养物质消耗多,口干舌燥,食欲降低,以致厌食。所以,应满足水的供应,否则将加重病情。要多饮水,以补充体液,促使肠道毒素排出,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糖、盐更好。 多冷敷。病奶牛体温过高时,除用药外,可用冰水、冷水敷头部,如果配合刷拭奶牛体,效果更好。冷水要5分钟左右换一次,以保持冰凉,保护病奶牛脑细胞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正常功能,防止…

    兽医 2014年5月6日
  • 猪口蹄疫治疗方法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口腔粘膜、蹄部、乳房等皮肤出现水疱和烂斑,猪多见于蹄部和吻突鼻端皮肤上,严重(有继发感染)时跛行,甚至横卧,蹄壳脱落。俗称“口疮”、“蹄病”、“嘴烂蹄”、“脱靴症”。近年来,…

    兽医 2010年8月11日
  • 牛羊白肌病

    由硒和维生素E缺乏引起,以骨骼肌、心肌纤维及肝组织等发生变性、坏死为特征。治宜补充硒及维生素E。   【处方】   (l)0.1%亚硒酸钠注射液5一loml   用法:犊牛一次肌肉注射,羔羊用2一4ml。每10一20天重复1次。   (2)10%维生素E注射液3一5ml   用法:犊牛一次肌肉注射,用50一IOOmg。

    兽医 2011年4月6日
  • 急性实质性肝炎

      急性实质性肝炎是由于传染性和中毒性因素侵害肝实质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组织炎性病变为特征的一组肝脏疾病。各种动物均可发生,危害性较大。按致病因素归类为中毒性肝炎:见于各种有毒物质中毒,如磷、砷、锑、硒、铜、铂、四氯化碳、六氯乙烷、棉酚、煤酚、氯仿等化学物质中毒;千里光、猪屎豆、扇豆、杂三叶、天芥菜等有毒植物中毒;黄曲霉、青霉、杂色曲霉等真菌毒素中毒等。…

    兽医 2011年4月6日
  • 漯河市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

    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漯河临颍县出现部分养殖户反映政府免费疫苗遭弃用,巨额财政资金打水漂的问题,就此事,记者采访了漯河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问:近日有媒体报道,河南漯河临颍县出现部分养殖户反映在免疫过程中不使用政府招标采购疫苗的情况,请问这种现象是否存在?答:我们也注意到媒体的报道,并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疫苗的采购、发放、保存、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排查…

    兽医 2011年5月1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