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生猪产能的逐渐恢复,猪肉供应最紧张的时期已经过去。21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保护生猪基础产能,健全生猪产业平稳有序发展长效机制,这就要求养猪者既要立足当前抓好疫情防控,积极恢复生猪产能,更要着眼长远稳定生猪生产。在四川省绵阳市,作为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副会长单位、四川畜牧业协会会长单位的羌山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羌山农牧)在江油市重华镇和厚坝镇养殖基地周边,帮助村民引进种植柿子树,修缮村中道路,发展庭院经济,构建了一个立体、完善、和谐的“生物安全防控共同体”,这一专业的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将猪场周边的经济、社会、人文环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了老百姓受益、企业受益、政府受益。
天然提取物生产无抗猪饲料 让仔猪质优价高
“饲料配方合理,仔猪的成活率就高。”羌山农牧董事长张鑫義说,在政策利好和市场供需博弈下,羌山农牧的仔猪价高抢手,新希望、大北农、正邦、双胞胎等大企业都争相前来订购仔猪,这主要得益于公司利用天然提取物生产的新型无抗饲料,猪场的繁育性能优质,产仔率高、存活率高、整齐率高,饲料转化率相对更高,具有养殖成本优势。非洲猪瘟发生后,羌山农牧以一手信息为基础,在科研人员的支持下,对饲料生产技术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造,设计了原料处理装置——生产工艺改造——基础饲料配方调整——核心添加料——无抗猪饲料的技术开发路线。
“中兽药替抗制剂关键在于防重于治,保健先行 ,实行一场(养殖场)一策、一段(养殖阶段)一方。”张鑫義说,作为羌山农牧扩大生猪生产“50万头闭环式集成产业项目”的专一配套饲料厂,当记者来到位于江油市小溪坝镇的江油小寨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前前后后需要经过三道使用不同消毒剂的消毒通道,即便这样,还是不能到达一河之隔的生产一线。
“饲料安全是生猪生产安全的核心”羌山农牧副总经理王孝武说,生猪营养好,体质好的源头就在于饲料。公司的新型无抗饲料利用传统中兽医药的理论和现代药物提取技术,添加天然提取物和微量元素,替抗产品。通过高温灭菌技术,现代化制粒设备生产出新型无抗饲料,发挥出生产保健和促进猪只生长的作用。同时进行微生态制剂的补充,调节猪只肠道菌群,改善微生物环境,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增强猪只免疫力。
构建“三区五级一端口”猪场全封闭管理模式
“生物安全防控能力的强大,除了猪场的设施建设,在最初养殖基地选址上更要充分考虑。”张鑫義说,通过健康养殖集束工程,猪场选址要远离城市、隐于山野。
在位于江油市重华镇平桥村和厚坝镇花石村的羌山农牧养殖基地,记者看到利用天然的防控屏障将猪场建在半山腰,让猪场与周边环境形成自然隔离,山下的水库里充沛的优质水源能保障猪场供给。饲料厂更是利用河流将厂内外区隔开来,让后期的防控措施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公司独创了“三区五级一端口”的生物防范理念和措施,非洲猪瘟疫情爆发以来,无一例猪瘟疫情发生。
“养殖场构建的三区五级一端口,就是基地分洗消区、隔离区、生产区三个独立区域,人员、物资进入猪场要经过洗—熏—脱—隔离—高温加压等五级处理措施,一端口就是进出园区只有一个通道,并以检测为手段,把控端口,禁止‘异菌病毒’输入。人员还要经历三次分段隔离,才能最终进入生产区域。”王孝武说,人员进入猪场后,就会进行封闭作业,一般要1-3个月轮一次班,这样集中封闭作业,也有利于猪场和外界的分离,降低病毒感染概率。
“生猪养殖不同于其他产业,它不仅仅是发展生猪产业,更重要的是它涵盖着国家重大生物安全,包括对人的健康安全。”张鑫義说,羌山农牧采取的全封闭式养殖管理模式,一是管好人,二是管好物,有效切断物理传播途径。在养殖基地实行严格的“大园区、小单元”管理,各生产基地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将生产环节全部分区域独立式运行,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有效避免了人员、物资、车辆的交叉。同时,各个独立单元通过科学的通风、温控等系统,将生产车间实现了全封闭,最大限度减少了外部风险,提高了生物安全系数。
就是在这样严格的生物防控体系之下,羌山农牧建设起年出栏50万头规模的现代化生猪育肥养殖基地,为确保我国猪肉保供稳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油市畜牧兽医局帅键说:“羌山农牧对非洲猪瘟的防控意识很强,有效应对行业环境的变化,积极主动探索健康无抗养殖模式,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物资进出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增强了区域防控能力,有效隔断非洲猪瘟病毒的传输,还配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生猪生产,保障猪肉市场稳定”。
村企合作发展庭院经济 形成外围生物防控“隔离带”
多年来,羌山农牧在带动中小养殖户方面,积极发展“以大带小”,通过“公司+农户”等多种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中小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和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实现增产增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通过走访调研,羌山农牧发现传统的“公司+农户”的代养模式存在生物安全无保障,养殖废弃物无法有效消纳的劣势,因此在此轮恢复性生产中,要通过技术集成、集约化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生猪养殖模式,走一条既能防控非洲猪瘟,又能保障生态支撑,还能带富周边村民的新模式。
通过与华中农大联系,羌山农牧给养殖场周边村子引进了一种柿子树,成熟了2-3个月都不会掉到地上。“公司为周边村庄免费发放柿子树,我们这里老百姓都很愿意种这个柿子树。”厚坝镇花石村书记陈如发对记者说。
“给当地村民发放柿子树,是为了发展村里的庭院经济,带动周边百姓发展。”王孝武说,从生物防控角度来说,也为猪场形成了外围的生物安全“隔离带”。目前猪场为花石村规模种植了500余亩柿子树,提供柿子树苗老百姓庭院种植13000余株。为平桥村老百姓庭院种植了4000余株柿子树。此外,公司还为周边村里捐建村级供水站,建设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当地村民的饮水问题。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免费为村庄周围方圆三公里进行消毒,达到了村企和谐共生的预期。
经过企业的帮扶,当地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荒地被重新启用,环境好了,村上的经济好了,水泥路通到了每家每户门前,猪场周边村里的农家乐、民宿也开起来了,在外务工的村民渐渐的有人回到家乡,在“家门口”发展庭院经济。
柿子树、生姜、辛夷花、芋头、西瓜……现在的花石村、平桥村等村里,家家户户除了养猪,还种了许多好吃又好看的农作物,村里的生态变得更好了。对猪场周边的花石村、平桥村来讲,生态环境变好带动了村里观光农业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讲,生物安全防控外围的大隔离带建起来了。羌山农牧在适度规模发展的同时,也不忘建设外围村庄的生物安全管理与经济发展,与周边村庄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人文互动模式。
历经5·12地震,羌山农牧似乎拥有了苦难过后更加坚强的发展内核。在未来的发展上,在保持目前的生物安全防控措施的基础上,羌山农牧早在现有建设用地、养殖用地、消纳用地上均预留了扩产增量的空间,能够承载100万头仔猪生产的能力,现有养殖基地、饲料生产基地,具有快速扩建的空间和能力;养殖储备用地资源丰富,新增养殖储备用地可承载100万头育肥猪生产的能力,为恢复生猪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中国动物保健·官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6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