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兽医诊断服务在可靠性、准确性、及时性和高通量等方面的表现,第二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将于2020年9月10-12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大会广泛邀请全球兽医检测诊断的杰出代表与不断进取的中国兽医进行深层次的分享、对话及相互启迪。
大会详情
时 间:2020年9月10-12日
地 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
大会语言:中英文, 大会提供同声传译
大会战略合作伙伴
爱德士
世纪元亨
黄金赞助
勃林格殷格翰
分会赞助
Tetracore
展位预定与赞助正在火热征集中…
本届大会新增14位演讲嘉宾,快跟随小编一起来一睹为快吧!
泰威斯·安德森
国家动物疾病中心(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研究生物学家
泰威斯·安德森是国家动物疾病中心(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局)的研究生物学家。安德森博士的研究将计算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以了解RNA病毒在宿主之间和复杂环境中传播时如何进化。他的工作将传统的高通量序列数据与种群遗传,系统发育和统计建模技术相结合,以量化新型RNA病毒在猪中的进化和出现。他目前的工作包括确定流感病毒宿主范围和毒力的遗传预测因子,使用序列数据了解地方性病毒的遗传和抗原变异性,并将这些结果应用于产生预防病毒传播的解决方案(例如疫苗)。开发)。他的研究的另一个重点是生物信息学工具的开发,该工具可量化感染猪的RNA病毒的多样性,并利用实时基因组流行病学工具管理在线数据库中的遗传序列数据。在他的工作中,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使用具有统计推断和数据建模的异类数据来发现病原体传播的一般机制,目的是改善动物,人类和环境的健康和福祉。
彭大新
教授,扬州大学
彭大新,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家禽疫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2001获扬州大学预防兽医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2005,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动物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致病和免疫机理、诊断及防控技术研究。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项目1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项。发表论文150余篇。
周恩民
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周恩民教授在中国包头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并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获得免疫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加拿大农业部动物疾病研究所血清学部门的研究科学家/血清学部门负责人以及爱荷华州立大学兽医学院兽医诊断和生产动物医学系兽医诊断实验室。目前,他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兽医学院的大学特聘教授。周教授的研究兴趣是PRRSV,重点是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免疫调节,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和诊断测试。他发表了200篇同行评议的科学论文,并开发了30多个SOP。周教授还担任陕西省动物药理学和诊断技术科学观察与实验站主任以及国家动物疾病诊断农业科学实验站主任(杨凌)。
高玉龙
博士生导师,美国艾默里大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艾默里大学(Emory)微生物与免疫学博士后,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国家动物疫病净化评估专家。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20余项科研项目。主要从事禽白血病等病毒性免疫抑制病的致病机制、防控与净化技术等研究。研制了系列禽免疫抑制病诊断试剂盒,均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3项,包括1项一类型兽药注册证书。发表SCI论文86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发明专利16项。
王乐义
博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王乐义博士,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兽医学院兽医诊断实验室兽医临床医学和病毒学临床助理教授;美国兽医微生物学院的董事会认证的兽医病毒学家。王博士与他人共同撰写了66篇同行评审文章和5本书章节。他是一项美国专利的共同发明人。Wang博士是NIH和国家猪肉委员会的拨款审稿人,医学研究与出版的副编辑,医学,科学报告,《兽医诊断研究杂志》,《世界病毒学杂志》和《临床与转化杂志》的编辑委员会成员肝病学。他在冠状病毒领域的重要贡献包括首次报道了PEDV变体的鉴定,腹泻猪中的猪三角洲冠状病毒,新型麻雀三角冠状病毒,新的宽吻海豚冠状病毒,老虎中的SARS-CoV-2以及新的PRCV变体。他在疫苗开发方面具有多年经验,并首先描述了蛋白质同二聚性质在蛋白质聚合物作为疫苗平台中的应用。自2015年以来,Wang博士一直使用下一代测序技术对病原体(尤其是新兴病原体)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王秋红
博士,俄亥俄州立大学
王秋红博士是俄亥俄州立大学兽医学系的副教授兼病毒学家。王博士已经建立了针对猪冠状病毒以及动物和人杯状病毒的集中且高产的研究计划:1)阐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分子减毒的机制。王博士的实验室成功地将几种美国PEDV菌株用于细胞培养。随后,他们研究了PEDV变体之间以及PEDV和TGEV之间的交叉反应性,开发了特异性诊断分析方法,并研究了猪PEDV变体之间的交叉保护作用以评估候选疫苗。最重要的是,王博士是第一个建立高毒性PEDV毒株稳定感染性克隆的人,以鉴定与PEDV毒力相关的遗传因素,从而进行减毒疫苗的合理设计。2)开发安全有效的PEDV疫苗。迫切需要安全有效的PEDV疫苗,但目前尚无。由于PEDV是一种肠病毒,因此减毒活疫苗(LAV)在提供比亚单位或灭活疫苗更好的保护中至关重要。然而,通过在细胞培养物中传代病毒以获得减毒株而产生的常规LAV是不安全的,因为它们要么转化为强毒株,要么与野生型病毒重组以产生新的强毒病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她的目标是使用反向遗传学技术合理设计有效的PEDV LAV,它们安全且无法与野毒株还原或重组。3)研究诺如病毒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诺如病毒(NoVs)是全世界人类(包括发达国家儿童)肠胃炎暴发的主要原因。沙拉作物和水果是人类新病毒传播的主要手段。组织血型抗原(HBGA)是碳水化合物,是人类NoV感染的附着因子。 王博士发现莴苣中存在类似于HBGA的碳水化合物,人类NoV可以与之特异性结合。重要的是,她的实验室发现,人类NoV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灌溉水进入莴苣的根和可食用的叶子。因此,不能通过简单的洗涤除去特异性结合于生菜的人NoV,从而将病毒传播给消费者。自2013年成为助理教授以来,她发表了57篇(共84篇,Appl Environ Microbiol受到关注)两篇同行评审论文,3本书章节和38篇摘要。她已成功获得7笔PI资助(来自NIH,USDA,NPB等),总额为1,898,475美元。她在2015-2016年被兽医微生物学杂志授予杰出评论者。她被邀请担任NIH和USDA的同行评审小组成员。她在国际会议上发表了10场演讲,并邀请了20场演讲。目前,她是美国农业部NIFA的NC1202食用动物肠道疾病:增强的预防,控制和食品安全性主席。她为4名博士和2名硕士生,4名博士后,10名访问学者,2名研究助理以及7名夏季本科生/高中生提供了建议。她的受训者获得了包括OSU杰出多样性增强奖,会议演讲奖和旅行奖在内的奖项。
朱国强
教授,扬州大学兽医学院
朱国强博士拥有博士学位和DVM学位。他是扬州大学兽医学院预防兽医学和兽医微生物学系的教授和主任。他的研究重点是动物和食源性病原体,微生物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控制,动物病原体的分子发病机制以及宿主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朱博士对基于细菌粘附素的疫苗,针对病原性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菌株的抗体和益生菌开发特别感兴趣。朱博士还致力于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的基因组进化,并开发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方法来鉴定受感染的微生物并分析其抗原性,并开发了算法来协助设计针对病原性大肠杆菌的靶表位和疫苗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在中国获得许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支持下。
范伟兴
博士、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
范伟兴,博士、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人兽共患病监测室主任专家,国家人畜共患病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细菌性传染病与用药)岗位科学家,中国地病协会布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从事布病、牛结核病等人兽共患病调查监测与诊断控制。承担完成农业行业专项、863项目、948项目、科技支撑项目和科学基础性工作专项、农业部国际合作项目等15项。参与制订《国家布病防治计划(2016-2020)》、《国家牛结核病防控指导意见(2017-2020)》,主持修订《动物布病诊断技术国家标准(GB18646-2017) 》,制修订国家与行业标准8项,向农业部提交报告和政策建议30余份,获省部级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主编著作8部,发表论文90篇,其中SCI论文10篇。
郭永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郭永,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Scientific Reports编委,Infectious Microbes & Diseases编委。2001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6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2012-2014年在哈佛大学任访问学者。从事重大疾病的诊断技术研究。学术成果包括发表SCI论文25篇,授权专利25项,获批国家标准4项,获批著作权证3项,参编学术著作3部。转化成果包括基因芯片和数字PCR诊断产品获得中国医疗器械批文或备案6项、欧盟CE认证3项,获 “国家重点新产品”、”中国体外诊断优秀创新产品金奖”、”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等荣誉。北京市科技新星,体外诊断产业领军人物奖,曾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863、卫计委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或课题。
韩博炜
博士后,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
韩博炜是南方医科大学检验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后。2015年于中山大学获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曾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特聘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基于高通量测序的医学诊断算法开发和转化应用,建立了一系列基于血清游离DNA(cell-free DNA)低深度测序数据的产前检测和肿瘤筛查的新方法。近年基于三代测序平台,建立了一站式的病原微生物快速检测平台,为疑难危重感染提供了更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累计影响因子近70分,申请相关专利5项。
刘洋
高级兽医师,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洋,高级兽医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获得兽医学博士。2013年进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从事非洲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鸭病毒性肠炎等多种动物疫病诊断方法及标准样品的研究工作。参与科研课题5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科研奖励1项,新兽药注册证书2项,专利1项。
田克恭
教授,主任,首席专家,副理事长
河南农业大学特聘教授、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参考实验室首席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等20余项学术兼职。
田克恭教授长期在一线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产品与应用研究。先后主持/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38项;获发明专利78项(国际发明专利8项),新兽药证书26个(疫苗类14个);主持/参与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5项;发表SCI论文65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华农业科技奖等11项奖励。
王少林
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王少林,副教授,现就职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003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2009年获得美国奥本大学分子遗传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药理基因组, 毒理基因组,微生物基因组、宏基因组和生物信息学方面的研究;在重要国际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主要研究成果论文引用2500次以上,参与出版英文著作4个章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主持和参与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
夏应菊
博士,助理研究员
夏应菊博士,助理研究员,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标准研究室,国家/OIE猪瘟参考实验室骨干。从事猪瘟、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诊断方法研究和免疫机制等基础研究工作,开展猪瘟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非洲猪瘟检测技术研究等。国家猪瘟参考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青年学者专业组委员。主持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专项”子课题;参加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发表论文16篇,主编、参编著作3部,获专利3项。
第二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
2020.9.10-12 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
咨询电话:010-60605108 16601299525
大会官网:www.avdc-china.com
原创文章,作者:站长,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