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瘟肆虐大半年之后,整个行业对生物安全的意识和认知都大跨步的往前迈了一步,然而有效消毒作为猪场生物安全中的重要环节,我们在操作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很大的误区。
一、 非瘟肆虐背后,猪场消毒的现状
现状一、行业缺专业人才
笔者所了解到90%的农牧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在学校是没有系统学习过《生物安全》或《有效消毒》这门课程。如图一所示,动物医学专业课程包括病理、药理、内科、外科等等,就是没有消毒学。目前我所知道的是西北农林大学有一门《消毒学》选修课,但是选修的学生很少。那么猪场场长、技术员对有效消毒了解吗?技术员要么是从专业院校毕业后到猪场工作几年之后成长起来的,要么是非专业人士在猪场干的时间长,学习能力也不错,慢慢成长起来的。学校既然没有教,猪场对于消毒的知识从何而来?企业!
现状二、动保企业不专注
有人说中国养猪技术的进步主要是靠疫苗企业、动保企业和饲料企业不断的宣传推广会议和技术培训会议在推动。企业在宣传推广的时候,一方面给猪场带来了知识,另外一方面难免要为自己的产品进行推广。如图二所示,目前国内通过GMP的动保企业有2000多家,但是有戊二醛生产批号的企业就有上千家,几乎每个动保企业都有消毒剂。消毒剂成为了企业丰富公司产品线的配套产品,对消毒剂的研发有没有投入,不得而知。实际上,消毒剂的品类很多,包括醛类、季铵盐类、酚类、氯制剂、碘制剂、复合盐、强氧化剂、复合酸、碱类等,而几乎99%的动保企业仅有1-2个消毒剂产品。目前国内专业、专注做消毒剂的公司不多,对消毒剂有研发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在这种现在下,如何确保企业在给猪场培训消毒知识的时候客观、真实的反馈消毒剂的特性、使用对象、注意事项?
现状三、猪场不重视消毒
非瘟来了之后,这一点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是重视不代表会科学有效的消毒。而且在非瘟之前,整个行业对消毒是不重视的。猪场之所以不重视消毒,主要还是因为消毒的效果无法可视化,或者说无法判断消毒有没有效果。猪场老板普遍是很朴实的,看不到效果,必然就不会重视。非瘟来了之后,管他有效没效,做了总比没做好,所以表面看是重视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重视。正如专家所说很多猪场所做的消毒是 “安慰式消毒”,并没有实际效果。这也导致很多中小猪场认为集团大猪场生物安全设备好,制度流程详细都没有防住非瘟,我就听天由命吧,完全放弃了抵抗!
现状四、员工执行不到位
有的猪场本来就没有生物安全相关的制度及SOP流程,员工做不到位也就很正常。有的猪场有制度流程,但只是挂在了墙上或放在抽屉里,没有落实。或者制定的生物安全流程本身就不科学,基层员工无法按照流程执行,而老板或者高层管理者还不知道。所以,首先需要制定科学的操作流程,然后对人员进行持续培训,让基层员工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些工作。
另一方面要解决员工责任心和监督执行机制的问题。再科学有效的生物安全制度,消毒流程,最终需要落实到人去执行。所以,我们发现集团化大猪场产房的操作流程、细节很完善,但是这些猪场的产房生产成绩很多都比不过家庭农场的产房生产成绩。因此,不要再说大猪场生物安全设施完善就一定能够防住非洲猪瘟,关键需要执行到位。
二、 非瘟肆虐背后,猪场消毒的误区
误区一、消毒剂与消毒对象不匹配
消毒剂种类繁多,不同的消毒剂,性状、刺激性、腐蚀性、稳定性、针对的消毒对象和病原体都不一样。猪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用戊二醛、氯制剂、过氧乙酸等具有刺激性、腐蚀性的消毒剂对人员或者猪群进行喷雾消毒,导致猪场人员安全受到威胁(双手被腐蚀脱皮、咳嗽,甚至有潜在致癌的风险),猪群呼吸道粘膜(可能增加疫病感染风险)。
例如,目前猪场普遍使用的戊二醛,虽然戊二醛不像甲醛一般具有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问题。但是Russell AD等(1992)就已经戊二醛具有潜在致突变和致癌性。世界各地都有戊二醛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特别是呼吸道过敏最为常见。张爱荣、薄玉霞等(2006)报道戊二醛有蛋白固定作用,如不慎进入伤口组织,可造成化学性炎症,伤口不能如期愈合,戊二醛对伤口的影响是得到消毒学公认的。戊二醛的产品说明书当中也明确表示,常规浓度下可引起接触性皮炎或皮肤过敏反应,避免接触皮肤和粘膜。
所以,凡是人能够闻得到刺激性气味的消毒剂,不要对人进行喷雾消毒、洗手消毒,以及带猪喷雾消毒。你都能够闻得到刺激性气味,猪就更加能够闻得到,这对猪的伤害是极大的。
误区二、频繁带猪喷雾消毒
带猪消毒的目的是降低感染滴度(病原浓度),因为有猪群在栏舍里面,根本不可能完全杀灭病原微生物,只是降低舍内病原浓度而已。但是非瘟之后猪场频繁带猪消毒,一周2次甚至2天一次,导致栏舍潮湿。潮湿一方面导致病原繁殖速度更快,另外一方面高温高湿导致猪群应激更大。尤其是当带猪消毒选用的消毒剂不匹配的时候,增加了猪群皮肤炎症、呼吸道粘膜受损的问题,加剧了猪群疫病感染的风险。
误区三、消毒液喷洒量不足
有的猪场在喷消毒液时喷枪一扫过,物品、地面都没有喷湿,根本没有达到有效消毒剂量。根据消毒学原理,平面物品需要喷湿,竖面要喷到有水珠流下来,大概每平米需要100-300ml消毒液。
误区四、做了消毒但对ASFV无效
目前的行业背景下做消毒需要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要达到这个目的,一是要选择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二是消毒药稀释的比例能够足以杀死非洲猪瘟病毒;三是消毒剂要与非洲猪瘟病毒有足够的作用时间。
目前国际上认证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不多,包括:
1. 次氯酸盐(有效氯2.3%)——即氯制剂稀释之后有效氯含量达到2.3%,作用30分钟;
2. 1%氢氧化钠150秒,0.5%的氢氧化钠30分钟——即猪场常用的火碱,1%的火碱PH值可达到13.4,对非洲猪瘟病毒肯定是有效的,关键就是猪场需要买到真的火碱。过硫酸氢钾复合物1:800倍稀释,碘酸混合溶液(酸量30%)1:200倍稀释,作用30分钟。非洲猪瘟欧盟参考实验室认证的复方戊二醛(15%戊二醛+10%苯扎氯铵)1:150-300倍稀释对非洲猪瘟病毒有效。
国内目前对非洲猪瘟病毒进行提取及研究的机构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兽医研究所,该所首席专家仇华吉研究员在各个非瘟防控会议上多次讲到,当前很多消毒药需要测试和评估。仇老师讲到的对非瘟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中包括:2~3%次氯酸钠,1%~2%氢氧化钠,0.125%过硫酸氢钾复合物(即1:800稀释)与国际上的证明的消毒剂种类和稀释比例都是一致的。并且对猪场普遍在用的戊二醛,确定有效稀释比例为1%。按此浓度,即猪场用的单方20%浓戊二醛,需要按照1:20的比例进行稀释,配成的是才1%的戊二醛。估计很多猪场都用错了。
三、 非瘟背景下科学有效消毒三要素
非洲猪瘟背景下科学有效消毒需要满足三个关键要素:要素一选择对非洲猪瘟有效的消毒剂;要素二准确的稀释倍数;要素三足够的作用时间。另外还要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匹配合适的消毒剂和消毒方式。如此,才能做到有效消毒的同时不影响猪群和人员的安全。
文章来源: 阳光畜牧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关乎动物健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0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