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非洲猪瘟,不稳定因素将如何影响中国农业走向?

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总体势头向好,同时也面临着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并仍在持续,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豆振兴计划,中美经贸谈判尚未定论,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等,中国农业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如何守好农业基础产业这个战略后院,发挥好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是《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关注的重点。

5月13日,中国农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回顾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农业产业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主题,分析了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评估了农业政策调整和外界冲击对农业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重点就产业兴旺对国民经济、农业产业和居民福利的影响,当前中美贸易磋商、非洲猪瘟疫情、“以肉换粮”进口政策可行性以及大豆振兴计划实施关键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定量评估,分析总结了谷物、畜产品、油料、水产品等17个农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科学研判2019-2020年短期供求发展趋势。记者带你详细解读《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9》,看透中国农业产业发展走向。

中美贸易,非洲猪瘟,不稳定因素将如何影响中国农业走向?

2018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下降趋势,生猪、能繁母猪存栏和猪肉产量均同比下降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在保证口粮绝对安全前提下,2018年稻谷、小麦和玉米三大谷物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下降趋势,受国家鼓励燃料乙醇行业发展影响,玉米工业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且玉米进口增量较大,同比增幅25.2%。国产大豆产量增加,大豆进口量七年来首降,全年进口量8803万吨,同比减少7.9%。

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延续,2018年生猪存栏同比下降4.8%,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8.3%,全国猪肉产量5405万吨,同比下降0.9%;牛肉生产供给总体基本稳定,肉牛生产效率逐步提升,出栏头均活重同比增1.7%(增加9.1千克/头);肉鸡和蛋鸡产业基本摆脱H7N9流感疫情的影响,产能稳步回升;随着渔业生态环保治理力度加大,捕捞产量持续下降,淡水养殖产量同比下降,稻田养成鱼增速较快,水产品总产量增速放缓。除猪肉消费下降外,其他畜产品和水产品消费均呈增长态势,牛肉、奶类进口量大幅增加,羊肉进口来源国集中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占比98%以上;水产品贸易顺差继续缩小,“一带一路”沿线水产品贸易释放新动力。

马铃薯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保持净出口态势,2017年占世界马铃薯出口总量的4%,国内加工技术不断完善,马铃薯加工消费比重持续增加;随着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2018年糖料作物生产恢复带动糖产量增长,但中国食糖进口量不降反增,进口同比增长22.3%;受棉花生产成本上涨、收益下降影响,2018年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继续下降,棉花进口157万吨,同比增长35.3%;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依然位居世界首位,产区集中化趋势明显,果蔬依然保持净出口态势。

非洲猪瘟疫情或可使我国生猪产业化危为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国民肉食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猪粮安天下”。2018年8月初,中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出现并不断延续,截至2019年3月,生猪存栏及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分别下降18.8%和21.0%,生猪产能持续下滑,主产区与主销区生猪价格差距倍增,生猪养殖产能布局发生变化,部分消费者存在恐慌心理,猪肉消费活力不足。

报告应用中国农业产业模型(CASM)模拟了12种方案。结果显示,当保持猪肉进口不变时,母猪存栏下降对猪肉市场的冲击最大,价格上涨明显。在母猪存栏、商品猪存栏和居民消费同时下降的综合影响下,猪肉产量将相对基准方案减少7.6%,导致市场供给下降,猪肉价格上涨,年平均涨幅达到21.4%,居民对猪肉的直接食物消费下降7.8%。如果通过增加进口来调节国内供需缺口,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将保持不变,但猪肉进口将会显著增加。在方案5下,国内猪肉产量下降幅度达到10.3%,进口将增加2.19倍,达到496万吨。由于猪肉产量下降幅度更大,导致对饲料粮消费需求降幅也更加显著,给粮食市场产生更大影响。在方案5下,玉米和豆粕的饲料消费需求会分别下降5.8%和4.6%,即玉米的饲料消费量将减少1004万吨,豆粕的饲料消费量将减少288万吨。报告认为,此次非洲猪瘟疫情,我国生猪产业可能化危为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国民肉食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以肉换粮”进口政策存在着一定的国际市场空间,可有效减少国内生猪养殖污染排放

非洲猪瘟疫情客观上会导致中国猪肉进口量增加,但疫情过后,“以肉换粮”进口政策选择是否存在足够空间?

从粮食安全角度看,猪肉净进口量增加将减少稻谷、小麦、玉米、豆粕等饲料粮的需求。测算显示,当中国猪肉进口量由155万吨增至496万吨时,粮食净进口量可减少1339万吨,自给率将从83.5%提升至85%。

从国际市场看,世界猪肉贸易量呈上升趋势,主要进出口国家分布较为分散,中国猪肉进口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进口来源国分散,中国增加猪肉进口具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空间。报告也提出,要严控猪肉进口对国内生猪养殖产业链的冲击,适当增加牛羊肉进口。

从生态环境效益看,“以肉换粮”可有效减少国内生猪养殖污染排放。不考虑生猪养殖产生的甲烷等温室气体排放,参照《第一次全国污染物普查畜禽养殖业产排污系数手册》,按照全国6大区育肥猪的平均产污系数、肉猪出栏胴体重为77.5千克、生猪饲养周期为152天,报告测算,进口496万吨猪肉相当于将380.7万吨化学需氧量(COD)、35.3万吨全氮(TN)和5.0万吨全磷(TP)留在国外。若生猪养殖粪污全部采用水冲清粪工艺处理,496万吨猪肉产生的排污量相当于201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20.1%、全氮排放总量的7.0%、全磷排放总量的22.7%;若全部采用干清粪工艺处理,496万吨猪肉产生的排污量相当于2017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0%,全氮排放总量的4.4%和全磷排放总量的3.3%。

中美大豆贸易变化会对世界大豆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对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影响较大

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大豆需求快速增加,国内产需缺口不断扩大,大豆对外依存度从1997年的16.3%增加到2017年的87.2%,进口高度集中在巴西、美国和阿根廷。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首次下降,其中美国对华大豆出口量同比减少49%,降至1664万吨;巴西对华大豆出口量达到6610万吨,与《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18》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2019年初中美贸易磋商释放积极信号,中美贸易摩擦形势可能发生逆转,多边关系可能受到影响。报告运用全球农产品局部均衡模型“一带一路”农业模拟模型(SILK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对世界大豆产业带来的潜在影响。根据中美第七轮磋商释放出的中国将增加1000万吨大豆进口的消息,结合美国大豆出口总量,本部分设置了低、中、高三种模拟方案:在2017年中美大豆贸易的基础上,中国增加进口美国大豆500万吨(低方案)、1000万吨(中方案)和1500万吨(高方案),增幅分别为15.2%、30.4%和45.6%。结果显示,中美大豆贸易变化会对世界大豆贸易产生重要影响,对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出口影响较大。若中美贸易磋商达成中国增加1000万吨美国大豆进口的协议,世界大豆价格将下降2.6%,美国大豆产量将增长3.7%;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增加337万吨,国内产量下降0.8%;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的出口量将分别减少357万吨和222万吨,减幅分别为5.2%和30%。建议中国统筹考虑多方利益,有效利用“两个市场”和“两个资源”。

大豆振兴计划有利于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但可在中美贸易磋商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影响下,存在不确定性

大豆产业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施好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应对复杂国际贸易环境,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大豆振兴计划”。报告采用CASM模型预测了大豆振兴计划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发现,扩大面积和提高单产的综合方案将有效减少大豆外需,但会导致玉米进口增加,对粮食安全无明显影响。在中位方案下,当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增至933万公顷,单产提至2025千克/公顷,大豆产量将增加18.7%,达到1890万吨,净进口量将减少2.0%(194万吨),自给率提高至16.9%;由于玉米播种面积被大豆替代,玉米产量则会下降,但综合来看,粮食产量、净进口量和自给率无明显变化。

报告认为,大豆振兴计划有利于提高我国大豆自给率,但可能会受到中美贸易磋商和非洲猪瘟疫情等外界因素影响,国产大豆市场行情面临下行压力,财政负担加大;强化科技创新提高单产,创新土地经营制度降低生产成本,引导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的健康型消费结构是实施大豆振兴计划的现实路径。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中国动物保健·官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60127

(0)
上一篇 2019年5月14日 下午8:14
下一篇 2019年5月14日 下午8:09

相关推荐

  • 当地政府于1月11日18时正式对疫区解除封锁。

    当地政府于1月11日18时正式对疫区解除封锁。

    2019年1月11日
  • 重庆禁渔期结束 江鲜上市价格与往年持平

    开渔了!喜欢吃江鲜的市民,又有口福了。前日,重庆市为期4个月的禁渔期结束,境内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河开捕,江鲜也开始陆续上市。记者走访发现,经过4个月的禁渔,江鱼的个头明显长大了不少,但从第一天捕鱼的情况来看,捕鱼量比往年有所减少。     开渔首日     渔民买副新网捕鱼   昨日中午,在巴南李家沱码头附近,记者见到了靠岸休息的渔民刘远文。昨日早上7点…

    2019年7月2日
  • 绵阳首个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典型示范场通过农业部验收

    4月9日,国家生猪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动科院院长李学伟教授、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养猪研究所龚建军副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朱砺教授组成的农业部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典型示范场验收专家组一行对绵阳明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典型示范场进行了现场验收。通过审阅资料、查看现场、听取汇报等形式比照建设条件逐一进行了审查,专家组形成了验收意见并一致通过现场…

    资讯 2011年4月14日
  • 第二期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培训班在京举办

    今年是畜禽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的第一年。日前,农业部畜牧业司在北京举办第二期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培训班,其主要目的是对各省区具体负责示范创建的人员和技术专家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切实把握示范创建技术要领,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研究解决示范创建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确保示范创建活动有序开展。农业部畜牧业司巡视员陈伟生在培训班上指出,当前,做好畜禽标准化示范…

    资讯 2010年7月7日
  • 神奇 黄芪多糖在养猪中的妙用

    非洲猪瘟让养猪朋友惶恐不安,多地都有发生,做好生物安全及防控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但目前国际上尚无有效疫苗和药物控制。大敌当前,不可小视,但很多养猪人都知道做好生物安全和定期添加提高猪群抵抗力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目前使用最多的就要数黄芪多糖,现将黄芪多糖的妙用给大家做以交流。 黄芪多糖其实就是黄芪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可作为免疫促进剂或调节剂,具有抗病毒、抗肿…

    2019年5月10日
  • 巴西年产猪肉2亿吨 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猪肉生产国

        巴西农业部长安德拉德6日在圣保罗召开的全国猪肉研讨会上说,巴西今年猪肉总产量将超过2亿吨,有望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猪肉生产国。此外,中国进口量的增加,将进一步促进巴西猪肉生产。   安德拉德说,今年巴西猪肉出口量将在60万吨以上,猪肉已成为该国畜牧业对外出口的支柱性产品。   安德拉德说,去年巴西对华出口猪肉已达20万吨,作为世界最大猪肉消费国…

    畜牧 2013年10月8日
  • 李曼大会首期最低优惠报名7月15日即将截止

    参加李曼中国养猪大会,您将可以掌握行业前沿信息与变化趋势,参会报名进行中……首期优惠报名截止到7月15日,报名从速! 注册费用: 7月15日前缴费— ¥2200/人(或$350/人) 7月15日—9月15日缴费—¥2500/人(或$400/人) 9月15日后缴费—¥2800/人(或$450/人) 只参加一天会议缴费—¥1500/人(或…

    2018年6月26日 资讯
  • 关于第四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暨亚洲兽医诊疗器械及药品展览会延期举办的通知

    关于第四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暨亚洲兽医诊疗器械及药品展览会延期举办的通知 尊敬的合作伙伴、演讲嘉宾、参会代表、参展商: 接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通知,因重庆市疫情情况影响,近期会展拟暂停举办。经研究,大会组委会决定将第四届国际兽医检测诊断大会延期举办,具体举办时间将另行通知。 对于大会延期给您带来的不便,我们深表歉意。再次感谢您一如既往的理解与支持!如您有任何问…

    2022年7月21日 会讯
  • 河南:单纯粮仓变“粮仓+奶罐+肉库”

    从河南省畜牧局获悉,2018年,河南省超额完成中央下达的粮改饲目标任务,56个粮改饲试点县(市、区)全株青贮种植面积108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12%,示范带动全省饲料作物种植面积260万亩。 粮改饲是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举措,引导农户种植全株青贮玉米,在适合种优质牧草的地区推广牧草,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将粮食、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调整为粮食…

    2019年2月27日
  • 鸡传染性鼻炎疫苗浅谈

    1、追本溯源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副鸡禽杆菌(Apg)引起的一种鸡急性上呼吸道传染病,该病主要造成育成鸡生长不良和产蛋鸡产蛋明显下降,并可使肉鸡淘汰率明显升高,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鸡传染性鼻炎的病原菌为副鸡禽杆菌旧称为副鸡嗜血杆菌。1920首次报道该病后,1931 年从疑似鼻炎鸡群中分离到第1株副鸡禽杆菌[1-2]。2005年Blackall PJ等根据16Sr…

    资讯 2018年1月9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