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洲猪瘟的临床免疫学特点与综合防控

河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王家鑫

根据对部分省市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同行提供给我的病例剖检结果分析和文献研究,我对我国的非洲猪瘟发病过程有以下认识。非洲猪瘟病毒(ASFV)从咽部感染后,迅速刺激扁桃体产生抗体(这是第一波抗体,此时也有天然抗体产生),由此形成第一批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建立起病毒复制点(replication niche)。2-3天后,进入头颈部引流淋巴结的ASFV刺激第二波抗体的产生(主要是IgM,持续时间为2-3天)。这两波抗体的产生导致了非洲猪瘟病毒进入更多巨噬细胞(抗体的调理作用所致,口蹄疫病毒就是通过抗体的调理作用感染牛巨噬细胞的),由此开始了ASFV的大量复制并向其他器官组织播散的过程。进入输出淋巴管的ASFV经过右淋巴导管进入心脏,形成病毒血症。于是,ASFV感染猪单核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并建立持续感染和持续性病毒血症(这是非洲猪瘟区别于经典猪瘟的重要特征),ASFV随血液循环进入脾脏,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第三波抗体,也是量最大的抗体产生),导致血管内抗原-抗体复合物越来越多(因为非洲猪瘟表现为持续性病毒血症),引发III型超敏反应,造成多种器官组织的微血管损伤与破裂,病猪开始表现因出血所导致的各种临床症状。

由于ASFV可在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复制,导致病猪出现持续性病毒血症,血液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呈累积性增多,激活补体和血小板,导致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和血小板聚集,二者释放的蛋白酶水解血管内皮细胞,造成内皮损伤,血液外漏,最终病猪因循环衰竭和休克而死亡。这是ASFV感染致病的基本过程。

我也注意到有的猪发病后2-3天死亡,而有的猪则在发病后10天左右死亡,也有的病猪在发病后5-7天死亡。面对这一临床实际,我跟大家讨论这个问题时提出了我的观点。急性死亡主要死因是“细胞因子风暴”所致,因为“细胞因子风暴”可以引起体温急剧升高和广泛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结局也是休克死亡。5-7天的死亡则是前期细胞因子水平不是太高,但也造成了功能紊乱,随着抗体的出现,免疫复合物加剧血管内皮损伤,器质性病变加重,主要器官出现循环衰竭,导致病猪死亡。发病10天以后出现死亡恐怕就是免疫复合物(也就是III型超敏反应)所致。这就是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所以,控制传染病的最好办法还是接种疫苗。但ASFV已经把猪的21种蛋白质用来构建它的“身体”,这就给人们研制疫苗带来了很大困难。因为这种“嵌合病毒”不仅可以欺骗猪的免疫系统,而且还使得基因缺失疫苗技术难以应用,最终研制出的疫苗就只能是“促死疫苗”!去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南京举办的猪病论坛上就有美国学者发出了“促死疫苗”的感叹。我认为,灭活非洲猪瘟疫苗或者减毒非洲猪瘟疫苗接种引起的猪只死亡可能是由于ASFV引发了猪的II型超敏反应造成的,这有点像幼驹溶血病(经典的II型超敏反应)所造成的马驹死亡。而且临床上经常是III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同时伴发II型超敏反应(狗和猫接种疫苗经常发生这两种超敏反应。临床上也不时发生接种灭活口蹄疫疫苗的牛因超敏反应而死亡的情况),所以尽管疫苗引起动物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超敏反应的致死作用不容忽视。

大量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急性期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于病原体感染部位,而中性粒细胞识别病原体后引发脱颗粒,释放髓过氧化物酶和蛋白酶-3,这两种成分都可以刺激机体产生抗体,造成自身免疫病。结果导致中性粒细胞持续减少,免疫力越来越弱。据此,我认为,非洲猪瘟很可能存在因中性粒细胞过度活化所造成的自身免疫病,这很可能就是ASFV逃避免疫攻击的一种机制。

目前对机体抗ASFV的细胞免疫应答机制了解较少,对于连接天然免疫(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适应性免疫)的机制研究尚未起步。所以,免疫识别、抗原加工与提呈、T细胞活化与分化、效应细胞(其中包括记忆细胞)的分布动态及其与B-2B细胞(介导适应性体液免疫应答)、天然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效果就成为应对非洲猪瘟的燃眉之急,需尽快启动研究,从而为研制安全有效的非洲猪瘟疫苗提供急需的理论基础。

由于没有ASF疫苗,保护易感动物的策略就无法实现。而消灭病原体的措施也因空气传播途径的存在而徒劳。这两个特点就使得切断传播途径的努力收效甚微,于是人们只能设想用生物安全策略来对ASF进行综合防控。但由于对ASFV的生物学性质不甚了解,生物安全手段的作用靶点不清楚,盲目应对,不仅效果差,而且成本巨大,大多数养猪场承受不起,不愿配合。

值得注意的是,ASFV本身的致病力并不很强,进入猪体内后的播散速度也不快,所以国际兽医微生物学界把它比作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这一流行病学特点就使得我们有了另外一种应对办法,那就是阻断或抑制ASF的病理过程,即抑制病毒复制、抑制补体活化、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抑制中性粒细胞脱颗粒、抑制超敏反应、加快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从而减少处于潜伏期状态的ASF感染猪排毒、阻止发病,减少死亡,降低经济损失。当然,严格消毒、严格检疫、病死淘汰、禁止泔水喂猪等配套措施还必须同时采用。在没有疫苗,只能“坐以待毙”的危急关头,这些技术措施不失为一种值得考虑的战略选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中国动物保健·官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58553

(49)
上一篇 2019年2月18日 下午4:23
下一篇 2019年2月17日 下午7:06

相关推荐

  • 喜大普奔!2018中美国际小动物医师大会暨展览会参会报名优惠期延长!

    第二届中美国际小动物医师大会暨展览会(SSAVC2018)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与世信朗普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将于2018年11月13-15日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大会注册分为提前注册、正常注册、晚注册三个阶段,本着“注册越早,优惠越多”的原则,提前注册阶段报名费最低。综合考虑参会代表及企业各方的意见,为了最大限度为参会人员争取利益,大会组委会决…

    2018年7月31日
  • 布病防控关键技术:诊断+疫苗选择

    布鲁氏菌病做为二类传染病、一种人兽共患病,近年来流行有抬头趋势,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防治规划,将全国布病流行区域15个省加新疆建设兵团划分为重点流行区,要求重点加强布病防治。 一、布病诊断技术 类型 主要技术 简要评价 发展趋势 细菌学诊断技术 涂片镜检;分离培养;表型鉴定鉴定;动物试验 敏感性低,时间长。生物安全问题。 少 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2017年12月4日
  • 宁夏林业局严密做好候鸟禽流感监测防控工作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16日讯2月下旬以来,宁夏林业系统和各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点,针对我国南方数省发生多起人和家禽感染禽流感的疫情,认真落实责任,严密监测春季候鸟迁飞动态。为防止野生候鸟携带传播禽流感,维护宁夏社会、经济稳定,2月25日,自治区林业有害生物与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站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密监测及时处置野生动物疫情,加强鸟类保护管理。3…

    资讯 2008年4月18日
  • 由大北农资助建设的中国扶贫研究院在京成立

    11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成立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作为国内反贫困研究的重要基地,研究院的成立是我国扶贫研究和实践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产学研一体化聚焦国家扶贫战略需求的可喜成果。来自政府部门、社会组织、金融机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名代表参加了成立仪式。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中国人民…

    2016年11月8日 会讯
  • 阿日哈沙特口岸截获蒙古国非法入境羊肉

    近日,满洲里检验检疫局驻阿日哈沙特口岸一线工作人员在对一辆蒙古国入境旅贸车辆进行例行查验时发现,该车辆携带的备胎外形明显异常。经进一步查验并与车主沟通,车主承认私带羊肉约20千克,检验检疫人员及时对该批羊肉及车辆进行了消毒处理,并对车主进行了批评教育,做出了退运的处理决定。近期,蒙古国口蹄疫疫情相当严重,阿日哈沙特口岸对面就是蒙古国疫情最为严重的东方省。作为…

    资讯 2010年7月7日
  • 李曼中国养猪大会会前会中国养猪营养论坛——饲料预算和配方的实用办法3

    吴德就《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技术》为主题,讲述如何提高妊娠母猪的产子量和如何促进其肌肉发育 四川农业大学吴德

    资讯 2017年11月2日
  • 农业部官员谈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上月底,农业部兽医局副局长李长友做客新华网,就上半年我国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洪涝灾害带来的影响等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现特将洪涝灾害后的防控措施以及夏季疫情防控等摘编如下,供大家参考。主持人:近期南方连续的强降雨天气造成了很多地区的洪涝灾害。我们都知道大灾之后容易出现大疫,那在洪涝灾害发生的时候,兽医局采取了哪些相关的措施呢?李长友:进入汛期,南方部分…

    资讯 2010年8月12日
  • 第四届生物饲料发酵实用新技术与微生态制剂应用大会

    第四届生物饲料发酵实用新技术与微生态
    制剂应用大会

    继2018年1月在泰安成功举办第三届大会以来,陆续收到业内单位的咨询与邀请,结合当前生物饲料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将继续以贴近企业研发生产、重点问题详细讲解、切实解决实际所需为出发点,定于9月13-15日在湖北宜昌召开第四届大会。
    本次将重点针对菌种选育新技术应用、生物饲料发酵过程控制及微生态制剂、饲用酵母菌应用等进行深入交流、实例讲解和专场答疑。名额有限,望相关各单位及时预约,具体内容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2018年9月13日-15日(13日全天报到)
      地点:湖北•宜昌市(详见第二轮报到通知)
      二、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中国微生物产业服务联盟(筹)
      支持单位:工业微生物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武汉)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
    承办单位:北京地圆一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三、主题内容
    1.饲用微生物菌株选育(ARTP技术)与优化技术
    2.生物饲料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与发酵工艺放大
    3.生物发酵饲料研发关键点与生产工艺关键技术
    4.实用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与重点开发方向
    5.微生态制剂发酵氮源优化与控制技术
    6.高非蛋白氮利用能力酵母的选育
    7.工业发酵有机氮源选择与质量鉴别
    8.酵母菌生物饲料的研发进展与应用案例
    9.饲用酶制剂最新研究开发与应用技术
    四、嘉宾简介(按笔画顺序)
    伍业旭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营养研究所所长
    邢新会 清华大学百人计划教授、生物化工研究所所长;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理事及微生物育种分会副理事长、氨基酸分会及酵素分会理事
    李 啸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李传友 山东宝来利来应用实战首席技术服务专家、产品技术部总经理
    陈振民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教授;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张铁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饲料安全与生物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酶制剂与微生态专家
    梁运祥 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副院长;农业部微生物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微生物农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发酵工程和微生物基因工程专家
    储 炬 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副主任
    五、参会对象
    各从事饲料、添加剂、生物技术、发酵工程、养殖业的技术型、研发型、生产型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研发总监、部门主管、一线技术骨干等;相关科研院所、院校科研人员。
    六、相关费用
    会务费:现场缴费2200元/人(含培训、研讨、资料及会议期间三餐等费用)。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七、其他说明
    1、9月14日下午报告结束后进行专家专场答疑,请您预先准备提问交流的话题;答疑结束后赴安琪酵母股份公司交流考察。16日上午可免费为代表提供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峡大坝参观(家属费用另计),需提前确认人数,以便备车。
    2、本次会议提供少量赞助宣传名额,具体形式及相关事宜请联系会务组确认。
    3、中国食品医药产业研究院官网可为参会企业免费提供企业展示专栏一页;为科研专家老师提供专家学者专栏,可用于发布论文及成果。
    八、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磊 手 机:13718762071
    邮 箱:946538122@qq.com

  • 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创制了非洲猪瘟候选疫苗

      记者24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进展通报会上获悉,由哈尔滨兽医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非洲猪瘟疫苗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免疫保护效果。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介绍,在非洲猪瘟疫苗创制阶段目前主要取得五项进展:一是分离我国第一株非洲猪瘟病毒。建立了病毒细胞分离及培养系统和动物感染模型,…

    2019年5月26日
  • 第一届兽医检测诊断大会 – 中国(AVDC-China)

    强有力的兽医诊断以提高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 兽医诊断在食品动物生产,宠物健康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靠和及时的兽医诊断结果对于地方性和新出现或重新出现的动物疾病的监测,检测和控制非常重要。此外,新的诊断方法和技术的开发已被证明对于确保动物健康,食品安全和公共健康至关重要。在中国,食品动物生产(猪,家禽,牛和水产)的数量不断增加,以满足蓬勃发展的中产阶…

    2019年1月2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daxiucai-dashouyi 2020年2月2日 下午6:16

    非常好的一篇关于非瘟防控的文章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