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制定《非洲猪瘟防控明白纸》,权威解答社会各界关心的非洲猪瘟热点问题。
一、非洲猪瘟是怎样的动物疫病?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家猪、野猪的一种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所有品种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其强毒力毒株对生猪致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100%,严重危害着全球养猪业。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家猪感染本病潜伏期为15天左右。
二、非洲猪瘟会感染人吗?
本病不是人畜共患病。猪是非洲猪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 除家猪和野猪外, 其它动物不感染该病毒。该病毒虽然对猪有致命危险,但对人却没有危害,属于典型的传猪不传人型病毒。
三、非洲猪瘟主要危害是什么?
本病对生猪生产危害巨大。据了解,本病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致死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对成年猪的致死率在20%—40%之间,对仔猪的致死率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致死率在10%—30%之间。我国是生猪养殖和产品消费大国,生猪的养殖量和存栏量均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同时猪肉是居民主要肉品蛋白质来源,猪肉消费占到总肉类消费的60%以上,加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低,生猪调运频次高、数量多,本病若在国内扩散蔓延,将对我国的生猪养殖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非洲猪瘟感染传播途径有哪些?
一是接触被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家猪、野猪、软蜱以及被污染的饲料、用具、运输工具等;二是接触非洲猪瘟病死猪的血液、组织、分泌物、排泄物;三是接触被非洲猪瘟病毒污染的未经高温处理的餐馆、食堂泔水或餐余垃圾。
五、非洲猪瘟临床症状有哪些?
最急性:无临床症状突然死亡。急性:体温可高达42℃,沉郁、厌食,呼吸困难;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黏膜潮红、发绀,眼、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呕吐,便秘或腹泻,粪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盖;共济失调或步态僵直;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病程1~7天。亚急性:临床症状同急性,但症状较轻,病死率较低,持续时间较长(约3周)。体温波动无规律,常大于40.5℃。仔猪病死率相对较高。慢性:波状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体弱,毛色暗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
六、非洲猪瘟如何诊断?
由于非洲猪瘟与古典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丹毒等疫病症状相似,临床上难以进行鉴别诊断,因此必须依靠实验室技术进行确诊。发现猪无症状突然死亡,或出现步态僵直,呼吸困难,腹泻或便秘,粪便带血,关节肿胀,局部皮肤溃疡、坏死等症状,可怀疑为非洲猪瘟。
七、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怎么办?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病例,严禁自行处置,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由兽医部门严格按照《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试行)》和《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规定进行处置。
八、非洲猪瘟如何防控?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没有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的疫苗和治疗方法,但高温、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病毒。
一是海关部门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管。严禁从有非洲猪瘟疫情的国家或地区进口猪及其产品;对进口猪及其产品的入境运输工具严格监督、检查、登记和消毒;对国际航班、火车、船舶的废弃物和泔水等严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被家猪接触感染。
二是养猪场户加强猪瘟免疫和饲养管理。要全面做好猪瘟基础免疫工作;尽可能封闭饲养生猪,采取隔离防护措施,尽量避免与野猪、钝缘软蜱接触;严禁使用餐馆、食堂泔水等餐厨剩余物饲喂生猪;增加消毒频次,认真做好圈舍、环境消毒灭原工作。消毒药物选择:常用的消毒药有氯制剂(如次氯酸钠)、碘化物、碱类、戊二醛及去污剂等。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制剂适用于建筑物、木质结构、水泥表面、车辆和相关设施设备消毒。酒精和碘化物适用于人员消毒。
三是兽医部门强化疫情排查监测和流通领域检疫监管。要全面反复开展疫情排查,不留死角;重点加强对生猪养殖密集区、城乡结合部、屠宰场、边境沿江、口岸、航空港、火车站及野猪栖息地等发生非洲猪瘟高风险区域的排查、流调和监测;严格生猪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调运监管,严密监视疫情动态。
四是广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宣传培训。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知识宣传和疫情应急处置培训,不断增强全社会防范意识,营造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
来源: 省农业农村厅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关乎动物健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57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