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猪链球菌对猪场的危害

猪群健康
      猪链球菌感染是对集约化规模养殖场造成重要影响的一种疾病。目前,美国兽医诊断实验室提供的数据显示,链球菌是猪脑膜炎最常见的原因。此外,曾经感染过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蓝耳病,PRRS)的母猪所哺乳的保育猪,其猪链球菌感染病例显著增加。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球菌,可在大多数猪的扁桃体内存活,引起脑部(脑膜炎)和其他组织器官(败血症)产生病变。虽然猪链球菌最常与脑膜炎有关,但也会有其他病理变化,包括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心肌炎、心包炎以及流产。而且,猪链球菌也被认为是肺炎的继发病因。猪链球菌有多种类型。在北美,2型和3型,然后是1型、7型和8型是最为普遍的,不过各血清型间可能会由于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临床症状
        虽然从出生到育成各阶段的猪都有可能感染猪链球菌,但是刚断奶的仔猪是最易感的阶段。一般情况下,脑膜炎见于仔猪断奶后期。这可能会危害1%~5%的猪群。病猪可能会突然死亡,或患有脑膜炎的猪群可能会发生抽搐,而后在断奶后的前三个星期内出现死亡。经常来说,猪群被发现死亡时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通常来说,患有猪链球菌脑膜炎的猪群会经历如下病程:食欲不振、皮肤发红、发烧、抑郁、失去平衡、跛行、瘫痪、划桨、颤抖和抽搐。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失明和耳聋。在没有脑膜炎的情况下,败血症和关节炎的症状不太明显,有时也不能确诊。猪链球菌的爆发可能也与某些应激因素有关,包括混养、转栏、称重、接种疫苗以及天气变化等(影响栏舍的通风和加热)。

猪链球菌也常会在种猪群内发生。其中一些种猪的分娩率可能会在三个月内从85%下降到70%。猪链球菌2型可从死胎以及受感染的母猪子宫内分离出来。猪链球菌所引起的肺炎最常见于2至4周龄的猪群,而肺炎也多见于生长育肥阶段。由于猪链球菌并不是肺炎的主要病因,因此,它常于其他病原菌联合感染,如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或猪流感病毒。相关研究已证实,刺激鼻腔会增加猪链球菌病的发病症状。事实上,预先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后,可增强猪链球菌的毒力。而且猪群感染蓝耳病后加大继发细菌性疾病(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

流行病学
        猪链球菌可通过一些看似健康的潜在感染猪群引入新的无病猪群,而这些病原菌通常潜藏在猪的扁桃体或鼻腔内。但由于引入的是新的菌株,因此并不一定会表现出临床症状。事实上,强毒株有时会在动物群内存活很长一段时间而并不出现临床症状。应激和/或伴发疾病可能会诱发猪链球菌病的发生。把一些健康的带菌猪群(能繁母猪、公猪,或断奶仔猪)引入未感染猪群,通常会导致原群的断奶仔猪和/或生长育肥猪群陆续出现临床症状。当把带菌母猪引入未感染猪群时,其可将致病性链球菌传染给仔猪群。仔猪在保育舍携带病原菌后,从而感染其他猪只。猪链球菌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群,但大多数案例出现在3至12周龄,尤其是在断奶仔猪混群后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如果采取了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断奶仔猪的发病率通常会小于5%。英国的研究人员发现,猪链球菌可在种畜的扁桃体内存活至少512天。不过并没有试验检测病原菌在种畜内的感染(强致病性)或潜在带菌状态。而药物治疗并不能清除动物体的潜在带菌状态。

猪链球菌在畜群间传播的常见方式是通过带菌猪群和苍蝇,而动物尸体也可传播病原菌。病死猪群的尸体是病原菌的一个重要来源,因此必须妥善的处理受感染猪群的尸体,如焚烧、深埋或运离猪场等,以防疾病进一步的传播。

诊断
        只要能从猪的病变器官中分离到猪链球菌病原菌便可作出明确的诊断。临床症状和剖检结果也有一定的帮助,但这些方法都不够特异。作出明确诊断的一个最佳方式是,从感染或病死猪只的组织(主要取决于病猪的临床症状:脑、关节、肺和脾脏等)中培养病原菌。对受感染和/或未治疗的猪只的病变组织培养的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可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此外,还需要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血清型鉴定,以确定畜群中重要的特定血清型。
治疗和控制措施
        在了解链球菌的抗生素易感性之前,可对受感染的仔猪分别注射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并给予支持性护理。早期治疗可有效预防猪只死亡,而且完全康复的机率大大增加。通常来说,链球菌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如果猪只出现沉郁或痉挛时,可对其使用镇静剂、消炎药以及输液治疗。受感染的病猪必须从栏舍中隔离出来,因为它们可能会排出大量的病原菌,感染同栏的其他健康动物。病猪需要经口服或直肠给予水和/或电解质。此外,受感染的病猪应给予舒适、温暖的环境。

一般情况下,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猪链球菌是无效的。针对同群其他动物的治疗措施也必须考虑在内。全群注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其他对链球菌敏感的抗生素具有一定价值。

控制好猪场的免疫抑制病(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等)可有效降低猪场链球菌的发病概率。大量的临床案例已证实,感染猪蓝耳病的猪群,链球菌的发病比例大大增加。因此,做好猪群基础疫苗免疫,可改善细菌性疾病的感染比例。

适当地改变管理措施,并最大程度地减少拥挤、通风不良、干旱、混养以及移动猪群等应激因素,这对于有效的控制发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确认畜群处于发病高风险时期之前,策略性地进行抗生素饲料用药会有显著的效果,但这往往会导致临床发病的压力转移到生产周期的后期。如果疾病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根除和重新引种可能是净化种畜群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

由于目前没有有效的工具来监控畜群感染的情况,重点考虑重新引种的畜群中是否存在临床地方性疾病可能是唯一的标准。而一些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包括在畜群中使用当地猪链球菌流行株的菌苗等。不过,这些菌苗只对疫苗中特定血清型的猪链球菌具有保护作用,因此,从康复的病猪中鉴定链球菌的血清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在一些猪场中已发现商业菌苗(通常仅适用于2型链球菌)免疫失败的案例,这可能是由于其他血清型链球菌感染所造成的结果。迄今为止,免疫失败的原因还不明确。为了避免把猪链球菌引入未受感染的猪群,询问种畜来源的具体情况显得尤为重要。引种前必须向当地的兽医了解详细情况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或交叉培养等遗传育种措施也可能引起病原菌在畜群间的传播。

来源:永顺人生  黎先伟

原创文章,作者:Charlott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50275

(1)
CharlotteCharlotte编辑人员
上一篇 2017年12月22日 上午11:24
下一篇 2017年12月25日 下午4:3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