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ickable Image

猪瘟研究新进展

猪瘟(HogcholeraorClassicalSwinefever,CSF)是由猪瘟病毒(Hogcholeravirusor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广泛,发病率高,死亡率高。1984年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A类传染病,我国也将此病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一、病原学 猪瘟病毒(HogcholeraorClassicalSwinefevervirus,CSFV)为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属(Pestivirus)。在本属内包括牛黏膜病(即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viraldiarrheadiseasevirusBVD-MDV)和绵羊边界病毒(Borderdiseasevirus,BDV),均与CSFV在结构、抗原性上密切相关即存在着属共同抗原。 CSFV呈球形,含有单股正链RNA,其核心外面被有脂蛋白囊膜,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径约为40-50nm。中心有20面体立体对称核衣壳长29nm,囊膜表面伸展出许多长达6-8nm的糖蛋白纤突结构。 CSFV的抵抗力较强,血液中的病毒在37℃可存活7d,CSFV在细胞培养物中60℃10min失去活性,在脱纤血中CSFV68℃30min被灭活。病毒在pH5~10的环境中稳定。最适宜生长的pH值为5.2。在2%氢氧化钠15min可使尿中病毒死亡,血液中的病毒则需1h。在猪肉和猪肉制品中的CSFV能保持其感染性达数年之久。 CSFV只有1个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强、中、弱之分。1974年,法国学者Aynaud将CSFV分成A,B两群,A群包括流行的强毒株和人工培育的弱毒株,B群包括自然分离的无毒、低毒和中毒株。1977年,日本上条泰雄将CSF株分成H,B群,不易被牛黏膜病阳性血清中和的病毒株称H群(强毒株),易被中和的病毒株称B群(毒力比H群弱)。 根据对CSFV结构蛋白基因的分析,绘出CSFV的遗传发生树(Phylogenetictree)。将CSFV划分为2个群即I群和2群。1群中又分了2个亚群,亚群1.1和亚群1.2;2群中又分为3个亚群,亚群2.1、亚群2.2和亚群2.3;国际上将CSFV分为3个基因群共10个亚群。我国目前流行着2个基因群共4个基因亚群,即基因2群中的2.1、2.2、2.3亚群和基因1群中的1.1亚群,明确了我国CSFV在世界CSFV谱系中的位置。基因2群在我国CSF流行中占绝对优势,在110个野毒中有93.6%属于这一群,其中2.1和2.2是我国主要流行的基因亚群,基因1群在我国CSFV流行中作用较弱,标准强毒石门株与疫苗兔化弱毒株属1.1亚群成员。这表明全国范围内流行毒与石门毒的遗传关系较远。经遗传研究发现我国广泛流行的基因2群毒株中的每一个亚群都能在系统进化树上找到遗传关系十分接近而早就流行于欧洲的毒株,甚至是流行于欧洲野猪群中的毒株。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来源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次是病后带毒猪、潜伏带毒猪,隐性带毒猪也是重要的传染源。病毒由尿、粪和其他分泌物排出,污染环境,散播传染。 2、传播途径易感猪采食污染病毒的食物和饮水后(特别是洗肉水和泔水),主要经扁桃体、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感染。患病或弱毒株感染的母猪,可使胎儿发生胎盘感染,产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儿产出后发生先天性震颤,共济失调,存活猪可发生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3、易感动物猪和野猪均易感染,其他动物有抵抗力。 4、流行特点 (1)CSF流行范围广CSF的流行和发病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时一地。其流行形式已从频繁发生的大流行转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区性或散发性流行,通常3~4年1个周期,疫点显著减少。我国CSF发生为区域性流行或散发。本病在欧洲、亚洲、非洲均有发生。 (2)发病日龄小发病猪多见于3月龄或90日龄以下,特别是刚出生的仔猪和10日龄以内的仔猪多见,而育肥猪和种猪很少发病。 (3)发病温和非典型CSF是我国流行的主要病型,在临床和病理解剖特征不典型,发病率与死亡率显著降低,病程明显延长。种猪的持续感染和初生仔猪的先天感染较为普遍,这种感染的猪临床呈健康状态。为此,这类病猪是CSF流行最危险的传染源。 (4)持续性感染是繁殖母猪发生CSF潜伏感染的一种主要方式,被感染的母猪由于机体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却不断地向外界排毒,或者通过胎盘将病毒传给胎儿。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母源抗体低下,饲养管理不善、长途运输等均可激发感染。另一特点是持续感染能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有的产生免疫麻痹即免疫耐受现象。这些感染母猪通常易被忽视,成为最主要的传染来源。2001年,中国兽药监察所王在时教授首次在国内建立了CSF持续性感染的动物模型。持续感染可造成妊娠母猪的带毒综合征,使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碍类疾病。其表现为产出病猪出生3日内发病,还常见于断奶后仔猪15~60日龄发病,但成年猪很少发病,借此说明我国猪群中普遍存在着持续感染问题。 (5)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现象是某些规模猪场发生CSF的重要原因之一。母猪在妊娠期间,胎儿通过胎盘感染了来自母体的CSFV而造成先天性感染,这些感染胎儿出生后多死于仔猪先天性震颤。由于先天感染了CSFV仔猪就对该病毒产生了免疫耐受而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在注射疫苗时却不产生免疫应答,当条件不适应时即可发生CSFV。 (6)免疫力低下在养猪业方面,虽然业主十分重视CSF疫苗的注射,但各猪场的免疫剂量和免疫程序有一定的差异,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现象,免疫过的猪只时有CSF的发生,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免疫失败”现象。发生免疫低下有二种情况:一是疫苗注射剂量不足。CSF兔化弱毒疫苗均系采用犊牛睾丸细胞进行生产的,大陆生物制品的合格判定标准低于国际标准。因免疫剂量不足所产生的低水平抗体不能有效地保护机体和清除感染的病毒,从而使感染转入持续阶段。二是持续感染和先天感染。这2种情况均可导致免疫耐受现象,即对疫苗注射的免疫应答反应迟钝,这可谓免疫力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 (7)混合感染和并发症由于CSFV的持续性感染和仔猪免疫耐受,机体对CSF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迟钝,致使机体免疫力低下,此时易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伪狂犬病、猪弓形体、猪丹毒、猪肺疫等混合感染,尚可并发仔猪副伤寒、大肠杆菌病、链球菌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等,导致病情复杂,症状严重,防治效果不佳,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经济损失巨大。 三、临床症状 典型CSF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将CSF分为4种类型:最急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 最急型突然发病,高热稽留,皮肤、粘膜发绀、有出血点,与其他急性败血症类似,病程1~8d,通常5d内死亡。 急性型最常见,多数于发病后10~20d内死亡。体温高达41℃~42℃,稽留、畏寒。眼角有多量粘性脓性黄白色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时有呕吐。发病初期皮肤充血,紫绀,出血,鼻端、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明显。公猪包皮积尿。有些仔猪可见神经症状,磨牙、运动失调,昏睡和痉挛等。 亚急性型亚急性型较急性型缓和。耳、四肢、腹下、会阴等处皮肤有出血点,病程长达20d左右。 慢性型主要表现消瘦,贫血,全身衰竭。常伏卧,行走无力,有时轻热,食欲不振,便泌和腹泻交替。有的皮肤呈紫斑或呈死痂。其病程可达30d以上。 非典型CSF(温和型)本病型系由低毒力毒株引起。皮肤通常无出血现象,死亡多集中在仔猪,临床症状轻微,病变不典型。主要表现体温在40℃~41℃,极少数在41℃以上,鼻镜干燥、口渴、减食,排黄色尿液。便秘呈长期性,粪便混有血液、粘液或伪膜。口腔咽喉、软颚、扁桃体有坏死点或溃疡。有的病猪四肢和腹下部存有瘀血斑。病的后期发育停滞,跗关节肿大,后肢瘫痪,站立不稳。 繁殖障碍型妊娠母猪感染低毒力病毒株时,可使妊娠母猪出现繁殖障碍,发生流产、弱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胎。弱仔胎是外表健康的先天感染的仔猪,可终生带有病毒血症,一生中不断地向外界排毒。它的存在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四、病理学变化 急性、亚急性CSF呈现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在皮肤、浆膜、粘膜、淋巴结、心肺、膀胧、胆囊等处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变化,通常为斑点状。心脏:心冠脂肪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肝脏:无特征变化。脾脏:一般不肿大,被膜上特别是边缘常可见到隆起的红色小出血点。有50%~70%病例,脾脏边缘有狼牙状梗死,呈紫黑色,稍隆起。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淋巴结:外表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呈弥漫性出血或周边出血,中心部仍有灰白色区域,红白相间如大理石样。腘淋巴结:切面呈车轮状出血,这一特征病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肾脏:肾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出血斑,俗称“麻雀蛋”样,皮质和髓质或肾盂出血点时有出现。 慢性型出血病变轻微,坏死性肠炎明显。在回肠末端及盲肠和结肠,其炎症从淋巴滤胞开始,向外发展,形成扣状肿(坏死),呈褐色和黑色,中央低陷,突出粘膜表面,特别是回盲口有轮层状溃疡,呈同心轮状,有的脱落,如继发感染沙门氏菌,则在轮状溃疡的基础上,又有弥漫性坏死性肠炎变化。此外,由于钙磷代谢的紊乱,断奶病猪肋骨末端与软骨交界处发生钙化,可见有黄色骨化线,这在慢性猪瘟诊断上有一定的意义。 非典型猪瘟(温和型)肾、膀胧、淋巴结出血变化少见;扁桃体充血、水肿、化脓性坏死、溃疡。回盲口淋巴结滤胞肿胀,有呈轮层状溃疡;胆囊肿胀,出血、溃疡;胃底有片状充血或出血。 繁殖障碍型流产胎儿表皮出血、全身水肿,头、肩、前肢水肿,头、四肢畸形;有的产木乃伊胎;小脑、肺发育不全,肝脏灶状坏死;正产胎儿出生后数日内死亡,可见各脏器和皮肤出血;其他病理变化不典型。 五、CSF的诊断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CSFV列为A类动物传染病。迅速作出诊断是扑灭疫情,减少损失的关键。 1、临床综合诊断根据CSFV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判定。 2、病毒学诊断主要检测在组织中或组织(细胞)培养物中的病毒。 (1)病毒的分离与培养将病猪的扁桃体、脾脏或淋巴结,剪成2g大小的组织块,加上灭菌砂在研钵内研成匀浆。用Hank’s液或MEM配成20%悬液,加上青霉素使终浓度为500IU/ml和链霉素终浓度为500ug/ml,室温下放置1h,3000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将PK-15单层细胞用胰酶消化分散后800r/min离心10min,用5%胎牛血清(无BVDV)的MEM配成2×610个细胞/ml悬液。将9份细胞悬液和1份病料悬液接种于转瓶或微量细胞培养板,另设不加病料的对照若干瓶(孔),于接种后1,2,3d,分别将培养物及对照物用Hank’s液或MEM液洗涤2次,每次5min,用冷丙酮固定10min。然后,进行免疫酶染或免疫荧光染色,镜检。 (2)家兔接种试验CSFV感染家兔以后病毒不能使其发病,但能使机体产生抗体,而猪瘟兔化弱毒则能使家兔机体发生定型热反应。将CSF病料用抗生素处理后,接种家兔,经7d后再用CSF兔化弱毒静脉注射,每隔6h测温1次,连续3d,如发生定型热反应,则不是CSF,否则即是CSF。同时设对照组,不接种CSF病料,仅接种CSF兔化弱毒,应出现定型热反应。这种方法适合于现场,特异性强,但需时较长。 (3)荧光抗体试验1965年,Robertson等首次利用荧光抗体(Fluorescentantibody,FA)检测CSF病料和组织培养物。采取CSF早期病猪的扁桃体和淋巴结或晚期病猪的脾和肾等组织,制备冰冻切片或组织印片,丙酮固定后用CSF荧光抗体染色检查,出现绿色荧光为阳性结果,否则为阴性。 (4)酶标抗体组织印片(酶标抗体试验)采取可疑病猪的血,分离白细胞制成涂片或以脾、肾、扁桃体作成印片,进行酶标抗体染色,在细胞浆成特异的棕色斑点即为阳性反应。 (5)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用CSFV抗体致敏醛化鞣酸化绵羊红细胞,制成反向间接血凝标准抗体(诊断试剂),检测待检物中的病毒。当猪只感染后1~3d就可以从血液中检出病毒,以脾、淋巴结、肺、血液的检出率较高。 (6)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CSFV与NDV在猪睾丸细胞上均不产生CPE(细胞致病变效应)变化。CSFV接种3d后,再接种NDV,则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而且提高NDV的滴度。根据细胞病变的有无,可间接地测定CSFV,本试验可作为诊断CSF的方法,称之为鸡新城疫病毒强化试验(ExaltingNewcastleDisease,END)。此强化现象可被CSF的抗血清所抑制,同时也可用于CSFV的中和试验。 3、血清学诊断通常用来了解猪的群体免疫水平和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为预防接种提供科学依据,极少用于单个病例的诊断。 (1)荧光抗体血清中和试验用固定量CSFV与不同稀释度的被检血清(抗体)在37℃中和1h,而后接种微量培养单层细胞,进行荧光抗体染色,检查未被抗体中和的残余病毒,确定血清效价。血清效价为与病毒中和后完全抑制病毒荧光斑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以病毒荧光斑的最高血清稀释度作为终点为最佳判定。此法敏感、特异,但费时费力,不易推广。 (2)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首先将病毒包被在酶联反应板上4℃过夜,再将稀释80倍的被检血清、阴性血清和阳性血清加入各孔,在37℃感作1h,而后依次加入酶标抗体、底物液等,用酶标仪测定。疫苗注射猪的血清经80倍稀释后其血清ELISAOD值大于0.3,攻毒100%保护。OD值大于0.2或大于等于0.3时,攻毒后75%保护。OD值小于或等于0.2时,若为母源抗体,则攻毒不保护,若为免疫抗体,可有少数被保护 (3)免疫酶测定技术1991年,Saunder等报道了利用酶标记抗体微量法检测CSF抗体的技术。1991年,我国学者邱惠深等应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研制出CSF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为我国的猪瘟特异性诊断开了先河。制备的单克隆酶标抗体试剂可以区分疫苗免疫血清、强毒感染血清、混合血清和猪瘟阴性血清。 (4)复合捕捉封闭ELISA复合捕捉封闭ELISA(CTB-ELISA)是检测CSF抗体的一种方法,利用两个单克隆抗体直接抑制CSFV的不同抗原位点,可鉴别CSF和BVD-MDV。 (5)间接ELISA1999年,余兴龙等建立了检测CSF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以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的CSFVE2主要抗原编码区(mE2)基因产物为抗原,以酶标记的兔抗猪IgG为二抗,对待检血清进行检测。试验表明用重组mE2蛋白作为诊断CSF的抗原,具有特异性强,易纯化,成本低等特点。 (6)竞争ELISA2001年,Clavijo建立了竞争ELISA(C-ELISA)方法。将CSFVAlfort/187E2基因的一部分克隆到大肠杆菌pET表达载体中,表达产物经Ni-NTA纯化,制备成单克隆抗体,与待检血清进行竞争试验。此种方法与BVD-MDV血清无交叉反应。 (7)RT-PCP此技术是以RNA为模板进行反转录,再以PCR进行核酸扩增来检测CSFV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能成为今后较为理想的检测手段之一。 (8)其他血清学试验尚包括间接血凝试验、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斑点ELISA等。 六、猪瘟疫苗 1、CSF灭活疫苗Dorset等首先研制了猪瘟结晶紫灭活苗和组织疫苗。1947年,马闻天等试制过CSF疫苗。1951~1952年,何正礼等相继报道了以不同毒株试制疫苗成功,其中以石门系毒株血毒苗效果最佳。 2、CSF弱毒疫苗1946年,Baker,Koprowski等人报道用不同方法将不同的CSFV适应于家兔,成为对猪毒力减弱的变异毒株。1954年,我国成功培育出CSF兔化弱毒株并制备成疫苗(CLS),又称“C株”。CSF兔化弱毒株毒力不增强,在猪体内连续传代后仍保持原弱毒的特性。 3、低温细胞培养CSF弱毒疫苗 (1)GPE株1959年,Sasahara(日本)选用ALD强毒株,在猪睾丸细胞上通过142代,用终点稀释法选育出纯系毒株,先通过牛睾丸细胞26代减毒,如上法选择纯系毒株,再经适应豚鼠肾细胞传41代,然后用鸡新城疫病毒强化法选出END阴性纯系毒株,该毒株能在30℃温度中增殖。此毒株为弱毒株,可制备弱毒疫苗,无残毒,成功的控制了日本的CSF。 (2)Thiverval株1976年,Aynaud(法国)将强毒Alfort株用PK15细胞培养于29℃~30℃连续传170代,通过终点稀释法选出1株纯系弱毒。该毒株对各种年龄猪均安全有效,免疫原性好,有效地控制了法国的CSF。 4、CSF基因工程疫苗 (1)CSF亚单位疫苗将编码某种特定蛋白质的基因组,与适当质粒或病毒载体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菌、酵母或动物细胞),使其在受体中高效表达,提取所表达的特定多肽,加佐剂即制成亚单位疫苗。E2蛋白是CSFV主要保护性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保护机体免受强毒的攻击。因此1993年Flulst,1993年Bouma,2000年Tsibezov等分别利用杆状病毒高效表达了CSFVE2蛋白亚单位疫苗,分别用20ug,32mg,及200mgE2蛋白免疫猪,均能完全抵抗致死剂量强毒的攻击。目前CSFV亚单位疫苗己有商品化产品,但尚存有一定的缺陷。 (2)CSF合成肽疫苗利用重组DNA技术根据病毒基因组的核酸序列,可推导出病毒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可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备病毒主要抗原相应的寡肽,制备合成肽疫苗。Dong等报道合成5段CSF石门株B/C区693—777位氨基酸,偶联BSA制成合成肽疫苗,结果免疫猪能产生高滴度的抗体,并能完全保护强毒的攻击。 (3)CSF活载体疫苗将外源目的基因用重组DNA技术克隆到活的载体病毒中制备的一种疫苗,可直接用这种疫苗经多种途径免疫动物。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痘病毒作为载体,其次还有腺病毒、乳多空病毒、口疮病毒、伪狂犬病毒等。现在这些疫苗尚未达到实际应用水平。 5、CSF标记疫苗 (1)CSF亚单位标记疫苗实际上就是CSFVE2,E2B/C区或E2A区亚单位疫苗,与亚单位疫苗不同之处,在于同时建立了相应的特种抗原亚单位疫苗,将其接种猪以后能与自然感染CSFV的猪所产生的抗体相区别,从而达到区别人工接种疫苗和自然感染CSFV的诊断方法。现在所建立的方法多以CSFVE0基因表达蛋白为抗原制备疫苗,接种猪后机体不产生抗E0抗体,而自然感染猪则产生特异的E0的抗体,通过对特异抗体的鉴别而达到区别诊断之目的。1999年,VanRijn等在实验室利用杆状病毒表达了CSFVE2(不包括跨膜区)、E2的A区及E2的B/C区制成亚单位标记疫苗,结果均能使免疫猪产生抵抗强毒攻击的保护。 (2)CSFC株突变株标记疫苗将CSF兔化弱毒株基因的某一段进行人工修饰,即以人为的使其缺失或替换,而其免疫原性不改变,缺失或替换的基因所表达的蛋白则可作为诊断抗原,从而区别疫苗接种猪和自然感染猪血清抗体。主要是对CSF兔化弱毒株进行E2或E0基因的部分缺失、全缺失或替换。2000年,Widjojoatmodjo制备了1株E(ms)基因突变株,用其免疫猪能抵抗强毒Brescia株的致死性感染。2001年,DeSmity又构建2株C株E2基因突变株。2002年,VanGennip等制备了3株C株E2基因突变株。 (3)CSF核酸疫苗用CSFVE2蛋白基因的表达载体直接作为抗原免疫动物,这种疫苗称为DNA疫苗,又称为核酸疫苗。它可诱导体液免疫,又可诱导细胞免疫。2001年,Markowska-Daniel等报道CSFVDNA疫苗免疫猪后能完全保护强毒的攻击 七、疫苗选择与猪瘟免疫程序 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CSF兔化弱毒疫苗在CSF预防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应用上仍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问题。欲获得最佳免疫效果,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充分了解各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特点,合理选择疫苗: 1、猪瘟兔化弱毒牛睾丸细胞疫苗(简称猪瘟细胞苗): 优点:不容易发生过敏反应,成本低 缺点:免疫原性稍差,须加大剂量 使用:仔猪的首次免疫,母猪免疫 2、猪瘟兔化弱毒乳兔组织疫苗(简称猪瘟乳兔组织苗): 优点:免疫原性好,能快速控制疾病,可用于控制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缺点:个别猪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使用:猪瘟的加强免疫,猪瘟的紧急免疫接种 3、猪瘟兔化弱毒成兔脾淋疫苗(简称猪瘟脾淋苗): 优点:抗原性好,免疫后快速产生免疫力;抗原含量高,1次免疫接种1头份/头猪;低过敏,过敏源含量极低;能有效控制慢性猪瘟、非典型猪瘟、温和型猪瘟 缺点:生产成本高 使用:猪瘟的加强免疫,猪瘟的紧急免疫接种 各场可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进行疫苗选择。一般来说,从控制猪瘟的效果和经济成本考虑,最隹组合是种猪使用猪瘟脾淋疫苗,商品猪首免(或超前免疫)使用牛睾丸细胞疫苗,二免使用乳兔组织疫苗。 常用的免疫程序有超前免疫、种猪和商品猪免疫。1979年,法国学者Ciother等和我国台湾学者赖秀穗提出了仔猪超前免疫的设想。即仔猪在出生至吸初乳前进行的免疫接种,使其产生主动免疫力。这就是所谓的仔猪超前免疫。超前免疫成功的关键在于2个方面。一是CSF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后吸初乳的时间的选择,经诸多实验证明,最佳的吸初乳时间是免疫接种后60~120min。CSF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在仔猪机体内有效滞留60~120min,它能与机体靶细胞上的CSFV受体相结合,此时,CSFV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可在靶细胞内进行复制。此种方法能使CSFV兔化弱毒疫苗抗原有效地避免母源抗体的干扰,其免疫效果确实。二是接种免疫剂量,CSF兔化弱毒细胞疫苗应按现有使用说明书的2头份剂量使用。用量少时不足以使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力,用量过大时易造成免疫麻痹。超前免疫的仔猪45~50日龄进行第2次免疫。 种猪免疫一般是在仔猪断奶前后,对母猪作一次免疫或种猪集中统一在一年内作3-4次免疫。商品猪免疫在仔猪20-30日龄进行首免,50-60日进行二免。 八、疫苗研究展望 1、研制使用CSF高效浓缩疫苗欧洲药典规定用C株疫苗免疫时,肌注剂量为100PD50(400RID)。我国规定剂量为150RID,折算为37PD50。显然,我们现行的使用剂量低于国际标准。因此,有必要研制使用CSF高效浓缩疫苗,为CSF的免疫预防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2、研究开发新型疫苗研究制备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好的基因工程疫苗,以便在生产实践中更有效地区别人工接种疫苗与自然感染猪只,为CSF的净化提供必要的技术手段。

原创文章,作者:laoni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813

(0)
laoniulaoniu订阅者
上一篇 2009年4月2日
下一篇 2009年4月10日

相关推荐

  • 阿里普兰县:兽医勤下乡 春来接羔忙

    人民网阿里3月21日电(刘晓娟)“咩咩咩……”小羊羔的叫声,融化了草原上的冰雪,万物开始复苏,春天已悄然而至。截至目前,西藏普兰县新生仔畜共4001头(只),出生率达到75%,幼畜成活率达到97%。 普兰县牧民群众家家户户羊圈里初生的羔羊,牧民们忙着着喂羊羊羔的身影,成为了这个春天里广大牧区最美的风景。 据介绍,当前正处于牧民冬春季接羔保育的关键时期,普兰县…

    2020年3月25日
  • 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

    (《中国动物保健》周盼伊)2018年12月1日-2日,由南京农业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共同主办的2018南农中美猪业高峰论坛在六朝古都南京隆重召开。 会上,中山大学曹永长教授做了题为《猪流行性腹泻免疫防控技术》的报告。 PED主要影响小猪,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PEDV防控应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3方面入手,其防控难点在于病毒分离困难…

    2018年12月2日
  • 新疆伊宁县排查出一起O型口蹄疫疫情

    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11月27日发布,新疆伊犁州伊宁县排查出一起O型口蹄疫疫情。11月27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确诊,新疆伊犁州伊宁县一养殖场排查出O型口蹄疫疫情。该养殖场存栏生猪331头,发病108头,死亡46头。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有关预案和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好疫情处置工作,已扑杀285头发病猪和同群…

    2018年11月27日
  • 马匹解剖学基础特征

    马匹解剖学是马医基础的一门学科。它主要研究动物机体患病时,形态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和发生机理,从形态学的角度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下面根据马匹与其它动物解剖学不同的特点,简单总结了最基础的36个特点,也是马医掌握的最基本特点。(无顺序排列) 1、马匹的盲肠呈逗点状。 2、马匹的肋骨有18对。 3、马匹的髋关节具有副韧带。 4、马匹钉蹄铁的标志…

    2018年11月14日 兽医
  • 科技服务显效益 平凡岗位结硕果 ——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高级兽医师赵福堂

    赵福堂是一名高级兽医师,1992年毕业于长春兽医大学,先后在甘肃省山丹县山丹马场科研所、原张掖市牛场、甘州区上秦镇畜牧站、甘州区乌江镇畜牧站、甘州区畜牧兽医工作站从事畜牧兽医工作。长期以来,他一直坚持以工作为主,一心为工作着想,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积极肯干,潜心钻研专业技术,热心服务群众,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干事创业的工作态度,全心全意奋斗在基层一线…

    2018年11月13日
  • 【防控专题】牛结核病环境抵抗体、传播途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解析

    1  牛结核病的环境抵抗力 牛分支杆菌对环境的抵抗力可概括为“三怕”和“三不怕”。 “三怕”指怕湿热、怕乙醇、怕紫外线。细菌对湿热抵抗力差,60℃30min、70℃10min、80℃5min、95℃1min即可死亡;阳光直射条件下数小时可死亡;在70%酒精中数分钟内可死亡,对10%漂白粉也很敏感。常用消毒剂在4h内均可将其杀死,但当细菌混在痰液中或其他有机物…

    2018年11月7日 兽医
  • 【防控专题】牛结核病病原体和形态结构流行特点

    1 什么是牛结核病? 牛结核病(bovine tuberculosis,BTB)是一种由牛分支杆菌(Mycobacterium bovis,M.bovis)引起的牛的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除牛外,其他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及人均可感染牛分枝杆菌。该病以在感染组织形成干酪样坏死性结节(tubercle)为典型特征,故称为牛结核病。 作为一种多种动物共患的人兽…

    2018年11月6日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农业农村)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局: 为及时发现非洲猪瘟疑似疫情,进一步做好样品检测工作,现就非洲猪瘟实验室检测有关事项补充通知如下。 一、承担检测任务实验室范围 现承担实验室检测任务的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并经省级畜牧兽医部门批准,可选择辖区内具有相应设施设备和专业…

    2018年10月26日
  • 浙江省乐清市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

    农业农村部10月10日接到浙江省农业厅报告,经评估验收合格,浙江省乐清市非洲猪瘟疫区解除封锁。 浙江省乐清市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当地按照《非洲猪瘟疫情应急预案》和《非洲猪瘟防治技术规范》要求,采取了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等疫情处置措施。疫区内应扑杀生猪扑杀完成后,经6周连续监测排查,疫区内未发现新的病例和监测阳性。10月9-10日,温州市农业局组织对疫…

    2018年10月10日
  • 禽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球虫病

    鸡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我国每年因鸡球虫病造成的损失巨大。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在球虫病的病原研究、疫苗预防、药物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鸡球虫病目前仍是普遍发生的疾病之一。鸡球虫病多发于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愈的雏鸡生长发育受阻。成年鸡多为隐性携带者,但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夏秋季节高温潮湿的环境下易爆发…

    2018年10月1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