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邦秋
猪副嗜血杆菌病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本病主要危害仔猪和育肥猪,病猪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消瘦,可发生纤维素性浆膜炎和脑膜炎。目前该病在我国呈散发性流行,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临床中可通过病猪的临床症状和剖检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实验室诊断主要进行细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根据临床、实验室诊断做出综合诊断结果后,为了有效控制疫情,常通过药敏试验确定高敏药物用于治疗。2015年10月,某规模养猪场的新生仔猪突然发病,通过一系列临床、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该猪场发生了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1 临床诊断
1.1 临床症状
发病猪食欲减退,体温升高,精神沉郁,呼吸困难,心跳加快,皮肤发绀,行走困难,跛行,最后因极度消瘦而死亡。
1.2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生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心肌表面大量纤维素渗出,外膜与心脏粘连,发生 “绒毛心”,肺脏肿胀出血,脾肿大,有坏死。
2 实验室诊断
2.1 细菌分离培养
取病死猪的心脏等组织病料划线接种TSA平板(含NAD和牛血清),37 ℃培养48 h,可见TSA平板上长出大小均一,无色透明,边缘整齐的小菌落。
2.2 形态特征
将分离菌株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看到革兰氏染色阴性小杆菌。
2.3 致病性试验
将分离培养的菌液10倍系列稀释,将其稀释至1010 CFU/mL后,接种至5只小白鼠,0.5 mL/只,同时取5只小白鼠接种培养基作为对照。接种分离菌株的小白鼠2 d内全部死亡,而对照组无发病和死亡。提示,该分离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3 综合诊断
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综合诊断为该病猪感染了副猪嗜血杆菌,下一步需考虑进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用药。
4 药敏试验
选取庆大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新霉素、红霉素、土霉素、氯霉素、氨苄西林、环丙沙星、氟苯尼考10种抗生素做药敏试验,根据抑菌环大小判定高敏药物为红霉素、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
5 防治措施
防治猪副嗜血杆菌病要采取综合性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隔离饲养、药物治疗和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具体措施如下:
5.1隔离饲养
猪副嗜血杆菌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播来源,猪群中一旦有猪感染要及时隔离,病死猪做无害化处理,猪舍、器具等全面彻底消毒,杜绝病原菌传播和扩散。
5.2 药物治疗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庆大霉素和氟苯尼考作为治疗药物,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 mg/(kg·bw),1次/d,连用5 d。在饮水中添加氟苯尼考,水中添加100 mg/L,连用7 d。疫情很快得到控制,病猪逐渐好转。
5.3 加强饲养管理与环境卫生
做好饲养场的环境消毒,避免饲料、饮水和用具交叉污染,保持猪舍通风,饲养密度不能过大,保证饲料质量,严禁饲喂霉变饲料,保证饲料中营养物质含量。
6讨论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危害养猪业的重要细菌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副猪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常在条件性致病菌,任何应激因素都可能诱发本病,所以该病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可以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进行疫苗免疫接种,一般通过给临产母猪免疫可以使仔猪获得母源抗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猪圆环病毒等免疫抑制病的存在往往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且在环境条件恶劣和应激的条件下刺激机体发病,诱发混合感染,增加疾病的危害。对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通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是比较确切的诊断方法。一般通过临床症状初步判定,再经过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就可以做出最后的诊断。
猪副嗜血杆菌病主要感染仔猪和育肥猪,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与环境卫生和日常饲养管理有很大关系,环境卫生差、饲养密度大等都可以成为暴发该病的诱因。故迫切需要加强猪场的与环境卫生和饲养管理,采取科学的畜牧制度如“全进全出制”,不同年龄段的猪最好分开饲养,不同用途的猪也要分开饲养,避免该病的发生。猪群一旦发病后,应立即实行隔离饲养、环境消毒、药物治疗等综合防控措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出高敏药物治疗,及时补液,防止病猪脱水导致死亡。
原创文章,作者:下一站天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