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邹小娟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禽类的一种分布广泛的接触性传染病,感染后常呈急性败血性过程和剧烈下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该病有一定的季节性,主要多发生在高温、潮湿季节,饲养环境差、各种应激因素易诱发霍乱,该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发病,若急性病例,死亡率高达90%以上,低毒或急性发病后,容易转变为慢性疾病。近年来,随着规模养鸡业的快速发展,不断有规模化鸡场发病的报道,因此,对于禽霍乱病应引起养鸡企业及养殖户的关注和警惕。本文就禽霍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诊断要点等进行详细分析,然后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以期为广大养鸡户提供参考。
1 流行特点
禽霍乱对鸡、火鸡、鸭等多种家禽都有易感性,甚至多种野禽也易感染,但鹅的易感性较小,本病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主要多发生于夏、秋,高温、高湿季节,主要多发生4月龄以上的成鸡,特别是产蛋鸡最易感染,该病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及皮肤外伤感染多杀性巴氏杆菌而引起发病,病死禽、康复带菌禽、慢性感染禽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菌通过口腔和鼻腔分泌液污染饲养工具及饲料等进行传播,当饲养管理不到位及各种应激反应等可引起发生。
2 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没有任何症状,突然发病死亡,主要见于高产鸡群和过于肥胖鸡群。急性型是该病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至43 ℃,采食量下降,呼吸困难,口腔及鼻腔内分泌物增多,缩头呆立,羽毛逢松,剧烈腹泻,排出绿色、黄色或灰白色稀粪,个别病例粪便还带血,产蛋量下降或停产,病程短,一般2~3 d内死亡。慢性型主要是由急性型转变过来,多见于流行后期,主要表现瘦弱、肉冠苍白,个别病例患有关节炎或关节肿胀,以慢性呼吸道炎和慢性胃肠炎多见,患鸡口腔分泌液增多,病程可长达4周以上,产蛋率下降或停产,难以恢复以前产量。
3 病理变化
最急性病例剖检无明显病变,只有个别病例心外膜有少量出血点。急性型以败血症为主要变化,剖检可见:皮下组织及腹部脂肪有出血点,心冠脂肪出血尤其明显,心包内有不透明淡黄色液体,个别病例含有纤维素絮状凝块,肺脏有出点血,肝脏肿大,表面有灰白色或黄色坏死点,这也是禽霍乱的典型病变,脾脏肿大,小肠呈出血性肠炎,产蛋鸡卵泡充血,个别卵泡严重变形。慢性型主要侵害的是呼吸系统,剖检可见鼻腔和鼻窦内有大量黏性分泌物,个别关节炎和腱鞘炎的病例,可见关节肿大,打开后可见有干酪样渗出物,蛋鸡卵巢出血,卵泡变形,偶尔可见肺脏变硬。
4 诊断要点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但要注意与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鸡痘等疾病鉴别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无菌采集患病鸡的血样,涂片,瑞氏染色或姬姆萨染色,可见大量两极浓染的短杆菌即可做确诊。
5 防治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鸡舍内外粪便及其他异物,保持鸡舍干燥卫生,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加强保暖和通风,控制好饲养密度,减少各种应激反应,提供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这样有利于增强机体抗病力。
2)接种免疫:及时进行禽霍乱弱毒疫苗的接种工作,有条件可使用自己鸡场霍乱病料制成的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3)感染后措施:发现病禽后,立即隔离病鸡,无害化深埋处理,粪便及其他异物堆放到指定区域进行热发酵处理,对饲养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养殖上尽量坚持自繁自育,全进全出模式。
4)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金霉素、土霉素、氯霉素、磺胺二甲嘧啶等按0.1%拌料饲喂,连用3~5 d。
5)饮水中按0.1%添加磺胺二甲嘧啶,连用3d。
原创文章,作者:下一站天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