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动物免疫接种工作

我国《动物防疫法》中明确提出了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其意义就在于建立有效的预防动物疫病的制度,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减少动物疫病和减少动物死亡,生产出更多优质、无病害的畜牧产品,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不是通过治疗手段来满足以上要求。本文通过作者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就动物防疫接种工作的一些常识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与广大养殖朋友和兽医工作者交流。
1 免疫接种

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首先要求实施科学的免疫接种来最大程度的控制疫病的发生,目前,动物经常发生的主要动物疫病,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大多已经有有效的疫苗来预防。

免疫接种的概念是在经常发生某些传染病的地区、某些传染病潜伏的地区或受临近地区某些传染病经常威胁的地区,为防制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在平时有计划、有组织的给健康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使动物产生对某一传染病的自动免疫作用。比如接种疫苗,常常采用注射、口服、滴鼻、点眼等方法。

2 免疫程序的制定

免疫程序指的是在某些养殖场对动物进行何种疫苗的免疫,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免疫和什么时间免疫,还有防疫时的剂量。免疫什么疾病的疫苗应结合本养殖场、本地区疫病流行情况选择相应的疫苗,如果是本地区没有发生过的疾病一般不建议免疫,如果免疫了该病的活疫苗,还可能造成散毒的危险。

使用疫苗的种类原则上不要过多,以常发的、危害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为主要免疫对象。接种疫苗的种类过多,不仅可能使动物免疫麻痹,还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3 疫苗的使用、保存与运输

疫苗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免疫的效果。疫苗的生产过程、效价高低、是否被污染,以及保存运输使用过程都是影响因素。还有同时打多种疫苗、使用联苗、免疫间隔时间太短等等。

疫苗的保存也是现实的问题。疫苗保存使用的冰箱冰柜必须专用,不能与人的食物同放,接近保质期的最好废弃。因为疫苗的保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期间可能会出现停电现象,导致疫苗反复冻融影响了效价。疫苗储存的基本常识是活疫苗的储存条件一般是-15 ℃,温度越低,保存时间越长。灭活疫苗和免疫血清一般在2~8 ℃保存,不能低于0 ℃。储存用的冰箱或冰柜必须专用,不能与食物同放,遇到停电时尽量少开门。平时做好与电业部门的联系,确定停电的大概时间,储存一些冰块备用。

疫苗运输过程要严格根据疫苗的种类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一般专业的疫苗生产厂家运输疫苗都会有专门的冷链进行运输。如果是疫苗从经销商运输到养殖户家里这段时间,常用的方法是将疫苗用报纸包裹,防于泡沫箱或者保温箱内,为了保持箱内较低的温度,可以在饮料瓶内装水(注意不要装的太满),放于冰箱冷冻室冷冻成冰块,需要使用时放于运输箱内即可。有条件的可以使用一次性冰袋,方便又卫生。

4 紧急接种的概念及意义标题

紧急接种指的是在发生了某种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区内的易感动物进行的应急性免疫接种。紧急接种时使用免疫血清较为安全有效,如果使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只能是针对正常无病的动物,对于已经发病及可能发病的动物只能严格消毒和隔离,不能接种疫苗。然而在生产中有很多兽医工作者在动物发生疾病后使用大剂量(超过正常使用剂量)疫苗对发病群的所有动物进行免疫接种,来预防疾病的扩大,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广大养殖朋友可酌情根据发病情况谨慎选择使用。

5免疫接种后的反应标题

动物接种后可能会出现微热、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一般几小时或1~2 d就会消失,这是正常反应。当出现比上述症状严重的反应,甚至出现口吐白沫、休克等症状,或出现反应的动物数量较多,应进行处理,可以使用地塞米松或肾上腺素急救,并对症治疗,查找原因。

6 免疫接种失败标题

免疫接种失败是机体在免疫时由于疫苗、动物机体、人为等多种因素的干扰,使机体正常的免疫应答受到影响,不产生免疫或者免疫应答减弱,达不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具体原因如动物出现免疫抑制性疾病,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猪瘟等疾病都会对猪产生免疫抑制;饲料霉变或者玉米霉变后会产生霉菌毒素,会抑制免疫应答反应;药物使用不当,如常用的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卡那霉素、痢特灵等抗生素,都会导致机体免疫系统受损;动物营养不良,尤其是饲料中蛋白质缺乏,就会影响抗体的产生。

此外,动物处于应激状态、免疫操作时不合理使用酒精消毒、动物处于潜伏期感染、免疫疫苗的血清型与野毒血清型不同或超强毒株感染都会导致防疫接种效果。

总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人员要认识到“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切实把防疫接种工作落实到位,提早预防,尽量减少疫病的发生。畜牧管理部门也要向广大养殖户宣传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技术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养殖户对疫病防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加强动物防疫监督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动物疫病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动物食品卫生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永忠,甄森萍,孟茹,等.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J].农技服务 2013,4:86.

[2] 张彦明.动物防疫与检疫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4-63.

[3] 陈永忠,甄森萍,孟茹,等.浅析动物免疫失败的原因和对策[J].农技服务 2013,4:86.

原创文章,作者:双鱼女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44457

(0)
双鱼女女订阅者
上一篇 2016年4月7日
下一篇 2016年4月6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