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开年第一封信:2015,一定要有这4种思维

e850352ac65c1038c53b3173b3119313b07e893e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2015年从春节假后才正式开始,虽然我不是很喜欢这个习惯,但是接受这个事实,所以打算写这封信给大家,作为开年的第一次交流。

我曾用“正在发生的未来”来描述我对2015年特征的认知。“正在发生的未来”意味着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具有着未来的属性,未来本身就是现在。这样说起来似乎有些拗 口,但是这的确是一个真正要面对的事实,那就是未来正在现实中不断的发生和生成,互联网不再代表过去,而是代表一切可能;存在不再是单纯的现实,而是变化的现实,存在本身就是变化。

这样的环境特征,就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有能力与变化共存,要能够组合变化的要素,以及具有未来属性的能力,要真正寻求核心价值并有能力让核心价值最大化。这样的理解,让我对2015年经营环境做出了判断。从经营的宏观环境去看,关键词是“互联与融合”、“线上与线下”、“知识与资本”。从经营的微观环境去看,关键词是“生产效率”、“回归产品”、“与顾客互动”。这些关键词在年会上做过诠释,但是更需要我们用行动和运营的选择去让顾客和合作伙伴感受到。

最近为了推进公司创新事业体,去接触了一些创新商业模式的朋友,看到围绕着顾客价值创新的选择所迸发出来的价值与增长,让我深受鼓舞,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对于市场的理解,对于顾客价值的理解,对于每一天所做事情的理解让我深受感动。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总是谈论互联网的焦虑,新常态下转型的困难,增长乏力所带来的困惑等等,但是,和这些朋友的交流,让我看到的是无限的商机,巨大的价值创造空间,整合资源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想象力,以及每一天的进步。

2015年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认知去展开自己的工作?我们该如何让制定的计划有效地落实?我们该怎样寻找到机会、可能与价值空间?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做个交流。

  1 为目标去寻找资源而行动

年初总是要围绕着计划开启工作,所以我想先和大家谈谈目标与计划。在《管理的常识》一书中我专门拿出一章写计划管理,就是因为计划是所有管理的基础,也是我们开展工作的起点。我需要大家与我一样的去理解目标。目标是我们工作的起点也是终点,因此对于目标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多年的管理观察发现,人们总是希望目标合理,但是目标一定是不合理的,因为目标是对未来的预测,而预测无法合理。

基于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设定目标,也许目标能够实现或者也相对合理,但是要知道,当目标实现的时候,也许你的企业已经被同行和市场淘汰。对于目标而言,不是探讨合理性,而是探讨必要性,这是计划的第一个特性,也就是目标的特性。

所以目标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实现目标的行动,也就是寻找资源的行动要合理,只有行动合理了之后,目标才会实现,行动合理是计划的第二个特性。某种意义上讲,计划就是行动的安排。

所以我需要各位在开年工作开始的时候,好好问问自己,所安排的行动与目标是否关联?对于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和投入,是否清晰并能够做出努力?2015年的我们,实现增长是根本性的目标,各个业务板块,各个团队成员,是否为增长做出必要的行动,是否做出切合目标的资源选择,是否与影响增长的关键资源——顾客在一起?这些问题的答案,我期待你已经很清晰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

  2 市场份额的重要性远大于市场本身

我们在持续划小经营单元,其目的就是要我们有能力贴近市场,贴近顾客,获取市场份额的增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只是关注到销售实现,只是关注考核指标的完成,但是没有真正关注到市场以及市场格局的规划和变化。我们所处的行业,在最近几年里会发生一些根本性的变化,比如行业资源的集中度会更高,行业总体规模发展会遇到瓶颈,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转变等等,这些改变对于企业能力的要求具有极大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是一个行业调整和重塑的机会。

能够在这样一个行业变化时间里,居于有利地位的企业,一定是拥有市场地位的公司,正如彼得·蒂尔说的那样:市场有可能被低估,但是份额代表着一个团队对市场的掌控力。

因此,我需要每一个区域市场的同事理解到这一点,我们不仅仅是要完成销售任务,更重要的是要获得市场份额;我们不仅仅是要服务顾客,更重要的是服务顾客的增长;我们不仅仅是要实现考核,更重要的是拥有规划市场的能力。

我们已经在多个区域市场做了布局,股份总部持续推进专业能力打造、区域能力打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真切理解“强基、固本”策略的内在含义,让专业能力与区域能力组合的竞争力,真正被释放出来,让我们为顾客创造价值的能力真正被释放出来。福达计划已经开始了第二阶段的工作,这个阶段的核心就是福达计划的落地执行,就是区域能力打强的专业化展示,就是让我们可以与市场优质资源组合在一起的方式和方法。无论是专业能力打造,还是区域能力打强,其目的都是为了与市场资源有效组合,从而获得市场份额,从这个意义上讲,总部与区域的协同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要求,请大家能够从这个层面去理解彼此协同的效能,并认真落实到各自的行动中。

 3 离开竞争才可超越竞争

我在山东片联年终大会时告诉山东的同事,一定要离开竞争;2015年元旦献词的时候,也是选择了“超越竞争”作为标题。为什么我如此强调离开竞争,以及超越竞争,是因为竞争并不会给你带来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相反会让你迷失方向,从而忘记了自己需要创造的价值。

互联网技术让很多人焦虑,其焦虑的原因是因为大家认为互联网技术会颠覆和淘汰传统企业。但是,我没有因此焦虑,因为在我看来,这不是根本原因,因为淘汰经营者的不是技术,而是顾客,忘记顾客,注定失败!技术只要你愿意投入总会有人来帮助你解决技术问题,因为拥有技术的人总是有的,而最终只有顾客需求的技术才是有价值的技术,才是我们每一个经营者真正需要追求的东西。是否以顾客、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也在之前写了一篇文章,告诉大家,互联网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走到顾客端。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特别强调,要离开竞争,因为竞争与顾客没有直接关联,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同行与同行之间。当你沉迷在竞争中,你可能会沉迷在自己,以及同行之中,此时你一定是会忘了顾客,忘了你最应该创造的价值。

山东市场我们已经耕耘超过20年,四川市场我们已经耕耘超过30年,时间说明这些市场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一定会有很多的同行也因此得到发展,在这样的市场里面,对于顾客价值创造会显得更加重要。春节前,我去看了湖南片区、陕西新区、埃及、土耳其以及波兰,走访这些市场的时候,发现做得好的片区,都会有明确的顾客价值创造策略,都会与同行做不同的市场行动,都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这就对了。在今天企业要发展,一定是要离开竞争,超越竞争,一定不要用竞争的思路和策略去做事情,更加不要把竞争作为一种能力来培养,而是要培养自己离开竞争的能力,合作的能力,共同创造价值的能力。所以要求我们的团队,一定要在离开竞争的层面上做出策略选择,要在独特价值创造上做出选择,要在顾客端做出努力,要在价值链合作上做出努力。

  4 拥有增长型的思维惯性

最近几年来,我在多种场合下给大家做培训,谈论转型与增长的问题,其中一个观点,就是组织需要有增长型的思维惯性。要想组织有增长型思维惯性,首先需要管理者具有增长型的思维惯性,因为人的思维惯性决定着人的选择和决策,组织的思维惯性决定着组织的选择和决策,决定着组织的方向,所以,要想增长,首先要解决的是思维惯性问题。我再帮助大家重温一下,增长型思维惯性是什么?

先来看非增长型思维的表现:完成指标,不要冒险,谨慎从事。有些时候我与经理人讨论,完成KPI是否就完成了任务?我一直非常喜欢美的集团的经理人团队,因为在与他们合作的经历中,发现他们总是把完成KPI作为最基本的要求,从不以这个作为最高的目标。我想这也是美的集团能够持续发展成为最有影响力公司的根本原因,那就是他们在用增长型思维惯性在工作。增长型思维的特点就是:拓展自己的视野,放纵自己的想像力,努力去做。

前一阵子,网上讨论“去KPI”的问题,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对的,但是如果以增长型思维惯性和非增长型思维惯性来做判断,我觉得“去KPI”的观点没有什么错误,相反是对的。因为如果经理人仅仅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工作,仅仅围绕着考核指标来进行行动选择,这是典型的非增长型思维。KPI作为一种管理工具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是作为管理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创造顾客价值,带来增长和企业的成长,围绕顾客价值创造去工作,我相信KPI也会自然实现。

为什么拥有增长型思维惯性这么重要,是因为我们需要学会寻找机会,在机会中解决问题,并在机会中获得成长。而拥有增长型思维就可以拓展你的视野和想象力,就可以让你不断超越自己,一路向前。我们需要学会从外而内反观自己,而不是由内而外去做出判断。比如,我与大家反复交流如何用食品价值来提升产业价值的问题,如果从饲料行业去看,中国总体规模在下滑,竞争在加剧;但是从食品行业去看,每年需求都在增长,而且还未产生强有力的企业品牌,更大量的肉食产品都在区域市场,并未占据全国市场。所以,从食品端看,会具有巨大的增长空间,而从饲料端看,就需要做出彻底的结构转型,才会找到可能的空间。

最近让我深受启发的书莫过于《从0到1》里所阐述的观点,其作者彼得·蒂尔的15条成功准则的第一条就是“不断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方法论在于:跳出目前的逻辑框架,在一个升级的极大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世界重新梳理、再建,从而获得一个更高维度的视角,并制定出策略。这个观点与雷军在集团年会上的讲话观点一致,也就是如何升维或者降维的策略。我借用这两位成功的创业家与企业家的观点,来启发我们,一定要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如果我们做到了,2015就一定会属于我们。

原创文章,作者:王 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9933

(0)
王 璐王 璐订阅者
上一篇 2015年3月5日
下一篇 2015年3月4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