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
斑块状色素缺乏现象在家养动物中非常常见。图片:shutterstock.com

    家养的哺乳动物身上出现白色斑块似乎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黑白花的狗、黑白花的猫,黑白花的荷斯坦奶牛甚至成为了奶牛的标志。但是反观自然界,白色斑块这一性状绝少在这些家养动物的祖先身上出现,到底是什么了这种奇怪的性状跨越物种,出现在人类选育的每一种动物里?最近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个看起来十分靠谱的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顺便还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家养动物会有趴趴的耳朵、短短的下巴以及弯弯的尾巴,他们的假说发表在今年7月期的《遗传学》(Genetics)杂志上[1]

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他的著作《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中就已经注意到家养哺乳动物发生的变化,它们身上会出现一套在野外祖先那里不曾出现的性状,包括行为学上的差异,以及生理、形态学上的变化[2]。而这些变化,在前苏联遗传学家迪米特里·别利亚耶夫(Дмитрий К. Беляев)的银狐实验中一一展现出来[3,4]。现在,科学界认为“驯化综合征”的症状包括顺从与驯服的个性、毛色变化、牙齿变小、颅面特征的变化、耳朵与尾巴的变化(例如耷拉着的耳朵)、发情频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变化、数种神经递质浓度变化、幼态延长、总脑容量以及部分特定脑区减小。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一系列复杂的性状出现在经过人工驯化的动物里?自达尔文开始,就没人能够给出一个系统的假设。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

驯化后的银狐(上)与驯化前的银狐(下),毛色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图片:Cheryl Crowley

    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理论生物学学院的亚当·威尔金斯博士(Dr. Adam S. Wilkins)与哈佛大学人类演化学学院的理查·沃汉姆教授(Prof. Richard W. Wrangham)、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学院的特库姆塞·菲奇教授(Prof. W. Tecumseh Fitch)共同提出了一个假说来解释这一现象,他们认为神经嵴细胞的行为与遗传最终导致了“驯化综合征”的出现。

什么导致了家养动物更加驯服?别利亚耶夫的继任者柳德米拉·特鲁特(Людмила Н. Трут)发现,一个重要的表型可以影响动物的这一特性。家养动物的肾上腺比野生个体更小,而且功能更弱,而这个腺体所释放的肾上腺素正是动物紧张与害怕的来源[5]。不论是银狐驯化实验,还是更早的大鼠驯化实验[6],都有数据证明这一点。但是,仅用肾上腺这一个性状,显然难以解释为什么家养动物中会出现那么复杂的“驯化综合征”。威尔金斯博士等人认为神经嵴细胞才是导致所有这些性状的“真凶”。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神经嵴细胞对“驯化综合征”的影响。图片编译自参考文献1

    “早在2002年,菲奇教授就最先想到了这点。我觉得他应该是意识到‘驯化综合征’中的两个重要性状——斑块状色素缺乏与肾上腺减小——与由神经嵴细胞形成的器官组织相关,”在接受果壳网采访时,威尔金斯博士表示,“剩下的就是把‘驯化综合征’里其它的性状与神经嵴细胞联系起来。菲奇教授将他的想法告诉了沃汉姆教授,而很多年后的2011年3月,沃汉姆教授和我决定把这个想法完善起来,当时我们两个人都在南非的斯泰伦博斯高等研究学院工作。不久之后,特库姆塞就回到了这个课题中间,与我们两个一同完成了这篇论文。”

神经嵴细胞是脊椎动物胚胎发育中所特有的一种细胞,这些细胞来源于外胚层,在神经管形成的过程中,一些位于神经板两侧的细胞会从外胚层游离出来,形成位于外胚层之下,神经管之上的神经嵴。神经嵴细胞的最大特征是在发育的过程中会发生迁移,而且这样的迁移是长距离的。原本位于身体背侧的神经嵴细胞会迁移至全身各处,继而发育成一系列功能不同的组织细胞,包括头骨大部、交感神经节、肾上腺髓质、头部与身体表面的黑色素母细胞以及牙乳头等等。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细胞的产生。图片编译自Nature Reviews|Neuroscience

    人类对动物的选育往往是基于驯服性的,这意味着不仅肾上腺素减少的突变会被积累,任何关于神经嵴细胞发育的数量突变都有可能被筛选出来。伴随着驯服性的的筛选,最先出现的形态学变化往往是在毛色方面,不论是在对狐狸的驯化,还是在对美洲水鼬和大鼠的驯化实验中都是这样。这些被驯化的动物身上会出现色素减少的区域,包括出现白色斑点或者大片的白色斑块,有时也会表现为褐色斑块。喉下、眼部以上、爪子及尾尖的皮毛是最容易发生色素减少现象的,因为控制毛色的黑色素细胞都是来自神经嵴细胞的,而最容易出现色素缺乏的区域正是神经嵴细胞最后迁移到的部位。此外,驯化过程中产生的面部骨骼减小(包括鼻子缩短、下颌减小),牙齿缩小,耳变软下垂等形态学变化也都可以用神经嵴细胞的变化很好地解释清楚。

但是为什么有一些家养动物拥有着“正常”的毛色?虽然拉布拉多寻回犬、金毛寻回犬等等都是非常温顺的大型犬,但身上并没有典型的色素缺乏症状。面对果壳网提出的这个问题,威尔金斯博士解释道:“这些品系的选育,除了针对那些常见的性状之外,针对毛色也有进行严格的选育。因为所有复杂的性状都是多个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针对这些复杂性状进行选育的时候,如果控制得当,同时筛选出控制少数个性状的基因也是有可能的。以色素调节的性状为例,我们有可能选育出神经嵴细胞能够产生更多的黑色素母细胞,但是其他性状都符合‘驯养综合征’的品系。这是一个相当好的问题,家养动物中这些特殊的表型究竟如何形成,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    拉布拉多寻回犬的毛色是经过严格选育的。图片:shutterstock.com

    而让动物更加温顺的行为与神经生物学机制,文章中认为主要可能有三个来源。第一个来源是交感神经系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科学家们早就意识到肾上腺素的减少可以让动物更加温顺,因为这种激素的水平更低,会让动物更少地感到紧张与害怕。第二个来源是幼态的延长,虽然这个因素远没有第一个因素那样直接,但也很重要。别利亚耶夫指出,野生的狐狸在出生后的一个半月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发育还不够成熟,所以不足以产生足够的恐惧与紧张,但之后就会对奇怪的动物,包括人类,产生强烈的畏惧反应;而经过选育的银狐虽然也会产生类似的反应,但是它们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成熟所需时间远比未驯养的个体长,往往会有3~4个月,这样它们会有更多的“社交时间”[7]

文章认为让家养动物更加温顺的第三个机制可能是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虽然之前鲜有研究。与野生祖先相比,家养动物的脑容量显著下降,当然下降的水平并不相同。与野猪相比,家猪的脑容量减少了35%,与它们的野生祖先相比,家养的水貂和马的脑容量分别减少了20%与16%。当然也有例外,驯化后的狐狸脑容量只减少了2%,而在驯化实验室小鼠的时候,它们的脑容量几乎没有减小。或许是大脑整体的减小并不是动物温顺的关键因素,前脑的一些特殊部位,例如杏仁核以及其他边缘系统的减小,才真正发挥作用。

为什么家养动物都会长出黑白花?丹麦门科尔姆动物园的银狐幼崽。图片:zooborns.com

    这篇论文被题献给别列亚耶夫和特鲁特,以纪念它们在银狐驯化试验中做出的杰出贡献。威尔金斯博士告诉果壳网:“他们的工作的确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在确定‘驯化综合征’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完整的性状群这一点上。它们建立了驯化综合征的遗传学基础,认定这种变化是由多基因突变与半显性基因共同作用产生的。他们的研究野心勃勃、高瞻远瞩,揭示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与趣味性。别列亚耶夫不仅是一个具有科学视野与研究能力的人,也是一个有勇气的人。在当时的苏联,筹划这一科研计划有可能提前终结他的职业生涯,甚至更糟。当然,与之类似的大鼠驯化试验也很重要,但是在我看来,列亚耶夫、特鲁特和他们的同事们的科研工作对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这只是解释“驯化综合征”的一个假说而已,依然有很多问题和不确定性需要被检测证明。威尔金斯博士表示:“我们最想看到的试验验证是家养动物与相应野生动物的胚胎神经嵴细胞的比较,包括数量与行为方面。此外如果用基因工程技术少量减少试验动物的神经嵴细胞,或许也能验证我们的假说。这些实验虽然都不简单,但都是可行的。遗憾的是,我们三个人的试验室都无法展开上述工作,我希望能有人对此课题产生兴趣,并对这一想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论证。”

参考文献

  1. Wilkins AS, Wrangham RW et Fitch WT (2014). The “domestication syndrome” in mammals: a unified explanation based on neural crest cell behavior and genetics. Genetics 197:795-808.
  2. Darwin C (1858). The vari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under domestication. John Murray, London.
  3. Belyaev DK (1978). Destabilizing selection as a factor in domestication. J. Hered. 70:301-308.
  4. Trut LN (1999). Early canid domestication: the farm-fox experiment. Am. Sci. 87:160-169.
  5. Trut LN, Oskina I et Kharlamova A (2009). Animal evolution during domestication: the domesticated fox as a model. Bioessays 31:349-360.
  6. King HD et Donaldson HH (1929) Life processes and size of the body and organs in gray Norway rats during the generations in captivity. American Anatomical memoirs 14:5-72.
  7. Belyaev DK (1984). Evolution of domesticated animals. Longman, New York.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9283

(2)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5年1月8日
下一篇 2015年1月8日

相关推荐

  • 打造蛋鸡高产、高品质体系——知鸡、知机、知己

    随着蛋鸡集约化程度不断推进,育种的改良,蛋鸡的生产性能越来越高,2018海兰褐正式进入了“700”时代,现在养殖企业可选择的高产品种和特色品种越多了,然而许多养殖企业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的困惑越来越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养殖的品种;自己的设备能养殖什么品种;怎样使自己的设备让鸡发挥更优的生产性能;推进无抗后怎样才能保障鸡群的健康和生产性能;发挥优势的生产性能后如…

    2018年11月2日 畜牧
  • 禽常见寄生虫病的发生与防治——蛔虫病

    2 蛔虫病 2.1 病原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禽的小肠内引起而发病。鸡蛔虫呈淡黄色,形如豆芽柄状,故称线虫,体长2.6~11 cm。虫卵呈椭圆形,随粪便排出体外,发育成感染性虫卵,当鸡食入消化道后即感染。 2.2 临床症状 ①病禽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进行性消瘦,冠、眼结膜苍白,羽毛松乱,啄食羽毛或异物,生长迟缓或停滞,下痢及便秘交替。稀粪中常混有血液,…

    2018年10月9日
  • 【非洲猪瘟专题】西班牙非洲猪瘟根除计划的经验与借鉴

      非洲猪瘟(ASF)于1921年首次被报道,1928年,该病也在南非出现。此后有报道称,1933年到1934年发生于南非的非洲猪瘟疫情共涉及11000头猪,其中8000多头死亡,2000多头销毁,只有862头存活,其严重程度可想而知。该病早期只流行于东非和南非部分地区,而在1957年,该病从安哥拉传入葡萄牙的里斯本,虽然很快被扑灭,但在1960年该地区又暴…

    2018年9月12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采样、包装和运输

    采样       ASF的任何实验室检测都始于样品采集。样品采集过程中重要的考虑因素是调查的目的,例如诊断、监测或无疫认证。对哪些动物采样将取决于抽样的目的。例如,当调查疫情爆发(被动监测)时,应对针对患病和死亡动物,而在检查动物是否暴露于病原(主动监测)时,应对年龄最大的动物进行抽样。 负责抽样(并进行临床检查)的人员在开展相关操作前应该接受过保定猪的技术…

    2018年8月30日 畜牧
  • 一图解读:养殖场预防非洲猪瘟有四招

    有关调查表明,俄罗斯2008年-2012年查明的219起非洲猪瘟疫情中,49.8%的疫情系生猪调运引起,45.6%的疫情系饲喂泔水引起,4.1%的疫情系与非洲野猪/散养家猪接触引起,0.5%的疫情系内部管理不善引起。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提示,养殖场预防非洲猪瘟有四招。 来源:央视网

    2018年8月29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二)

    访问养殖场时的生物安全 在出发前 从汽车上清除所有不必要的设备。 在后座上划分清洁、污染区域,在车的后备箱里铺上塑料布。 确保随身携带所有必需的设备。列清单是很有帮助的(插文3)。设置消表点所需的设备标准清单很有帮助。在各国的应急计划或防治技术规范中可能有这样的列表。 插文3 抵达时 不应该将车驶进场地(应停放在养殖场入口附近)。  在清洁干燥的表面(最好是…

    2018年8月28日
  • 【非洲猪瘟:发现与诊断】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

    在疑似发病的情况下立即在养殖场采取的行动 最好在各地方兽医办公室常备调查所用工具,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理论上设备应包括数码相机、GPS装置和一些快速通讯设备(通常是手机,也可以是对讲机)以及安全包装和运输样品所需的所有物品(GEMP,2011 年)。 通常情况下,是由养殖者或临床兽医报告疑似ASF病例。遇到疑似发生ASF疫情的情况下,在实验室确认前…

    2018年8月27日
  • 【非洲猪瘟专题】非洲猪瘟防控策略知多少

    非洲猪瘟的临床表现 食欲减退,听力丧失, 发绀与运动能力失调,24-48小时内死亡 credit: FAO 无明显临床症状的猪只突然死亡 credit: FLI 耳翼部针尖状红点散布 credit: FLI 在非洲猪瘟防治过程中,您的行动,关系国家生物安全!   作为普通公民: 非洲猪瘟不感染人,但是一旦引入中国,后果不堪设想。 此病毒可以在生猪肉长期存活,…

    2018年8月16日
  • 【非洲猪瘟专题】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加速非洲猪瘟排查工作进度

    按照日前农业农村部启动全中国非洲猪瘟Ⅱ级预警的有关要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级兽医主管部门自8月4日起,组织工作人员深入乡村开展地毯式、全覆盖的非洲猪瘟疫情排查工作。 哈尔滨市畜牧兽医局派出3个督导组分赴18个区、县(市)现场督察指导落实排查措施。县(区)级兽医主管部门召开紧急会议,传达贯彻农业农村部有关防控非洲猪瘟工作要求,安排部署生猪疫病巡查、流行病学调查…

    2018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