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兽医系列讲座第三讲:以和为贵——五脏

1“五脏”的含义

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古名“五藏”),“所谓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藏别论》)、“百病虽多,皆生于五脏也。……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之中,以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是故百病之多,但守五脏之经隧焉”(《素问·调经论》)。中(兽)医“以和为贵”,就是根据五脏生理结合“和”的理念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的名词术语,用于指导五脏病证治疗。“和为贵”出自《论语·学而》,这个“和”字指的就是“和谐、和合、中和”,“以和为贵”历来是我们中国人追求并崇尚的理念。

在上一讲《生克制化——五行》中提到,世界上的物质都可以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每种元素都有自己的特性,并且他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中(兽)医学根据五脏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之肝、心、脾、肺、肾分别归属于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发展出了中(兽)医学上的脏腑学说。

1.1 肝

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通畅的作用,与“木”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木。肝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2个方面。

1)主疏泄:是指肝具有保持全身气机疏通调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在动物生理活动中的主要作用是:①协调脾胃的运化:肝气疏泄是保持脾胃正常消化功能的重要条件。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使全身气机疏通畅达,能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和二者的协调。另一方面,肝的疏泄功能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若肝气郁结,疏泄失常影响脾胃,可引起黄疸,食欲减退,嗳气,肚腹胀满等症;②调节精神情志:情志,即情感、情绪。包括喜、怒、忧、思、悲、恐、惊,亦称之为七情。如果肝疏泄功能失常,气机不调,可引起精神活动异常,出现躁动或精神沉郁等;③维持气血运行:肝的疏泄能直接影响气机调畅。若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则见气滞血瘀;若肝气太盛,影响到肝藏血的功能,可见呕血、鼻出血。④调节水液代谢:肝气疏泄还包括疏利三焦,通调水液升降通路的作用,若肝主疏泄功能失常,可影响三焦的通利,引起水肿、胸水、腹水。

2)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及调节血量的功能 “动则血运于诸经,静则血归于肝脏”。当动物休息或者静卧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减少,一部分血液贮藏于肝脏;而在使役或者运动时,机体对血液的需要量增加,肝脏便排出所藏血液,以供机体所需。

1.2 心

心具有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温煦机体的作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故属火。心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2个方面:

1)主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主血脉是指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内运行,营养全身。

2)心藏神:神主要是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藏神是指心是一切精神活动的主宰。

1.3 脾

脾具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是机体各脏腑组织营养物质的来源,与“土”的特性相类似,故属土。脾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主运化:脾主运化,指脾具有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及水湿的功能。分而言之,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方面的内容:①运化水谷:经胃初步消化的水谷,再由脾进一步消化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转输到心、肺,通过经脉运送到全身;②运化水湿:脾在运化水谷精微的同时,也把水液运送到周身各组织,以发挥其滋养濡润的作用。

2)主统血:是指脾有统摄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不致溢出脉外的功能。

3)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输布;清,指精微物质。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将水谷精微及水湿上输于心、肺的运化功能,而这种运化功能的特点是以上升为主,故说“脾主升清”。

1.4 肺

肺具有呼吸、交换物质以及沉降气机的作用,与“金”的特性相类似,故属金。肺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主气司呼吸:肺主气是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的总称。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一身之气是指全身之气皆有肺所主,特别是和总起的生成有关。

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

2)主宣发和肃降:肺主宣发是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布散的功能,如浊气的呼出、卫气的宣发。肺主肃降是指肺气清肃、下降的功能,如清气的吸入。

3)通调水道:是指肺的宣发肃降运动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具有疏通和调节作用。

1.5 肾

肾具有排泄小便,调节人体水分平衡的作用,与“水”的特性相类似,故属水。肾的生理功能包括以下3个方面:

1)主藏精: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作用。精气是构成生命的基本物质,也是动物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肾具有促进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能力。

2)主水:是指肾在机体水液代谢中起着升清降浊的作用。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主纳气:是指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防止呼吸表浅,从而能保证体内外气体的正常交换。

需要指出的是,中(兽)医的肝、心、脾、肺、肾等脏腑名称,虽然与现代解剖学的脏器名称相同,但在生理或病理的含义上却不完全相同,并不单单指这五个脏器,而是包括了和这五个脏器有关联的各个系统的功能。而现代兽医学中某个脏器功能,又可能分布在几个脏腑的功能之中。如中(兽)医上所说的 “肝”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部分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功能,“心”实际上包括了部分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功能,“脾”实际上包括了消化系统的功能,“肺”实际上包括了呼吸系统和淋巴系统等的功能,“肾”实际上包括了内分泌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功能。

2五脏的相生、相克

五行之间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五脏归属于五行,五脏之间同样存在相生、相克关系。五脏之间通过“生克制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达到整体动态平衡的状态(图1)。

 

20140902111220

 

 图1五行和五脏的相生相克

2.1五脏相生

五行相生关系如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对应五脏之间的相生关系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对它的资助和营养,从而可以发挥出最佳的功能状态。①肝生心:肝藏血,肝气升发,所藏之血能够补养心血,则心血充足。反之,如果肝气郁结,升发功能异常,则心脏的气血功能会出现异常。②心生脾:心血滋养脾土,助脾运化。另外,心血的温煦作用可以使胃温暖,从而起到腐熟水谷的作用。如果心火衰微,则胃土冰寒,食物不能被腐熟,出现完谷不化,不欲饮食等症状。③脾生肺:饮食入于胃,经胃腐熟,小肠吸收,借脾上属于肺,通过肺之宣发肃降,将营养物质输布全身。“借脾上输”即所谓“脾生肺”。④肺生肾:肺将脾运输来的营养物质通过宣发和肃降进行分配,其中一部分下行成为肾脏的营养来源。如果肺的肃降功能出现问题,肾营养物质的来源出现障碍,出现肾亏。⑤肾生肝:肾藏精,肝藏血,精能生血,肾藏精以滋养肝血,肾阴资助肝阴以防肝阳上亢。

2.2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关系如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对应五脏的相克关系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①肾克心:是指肾水随肝气的升腾上济于心阴,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如果肾水匮乏,肾阴不足,无以济心火,会出现心火亢盛,小便黄赤,口舌生疮。②心克肺:是指心火之阳热,可以抑制肺气清肃太过。③肺克肝:是指肺气清肃,收敛,肝气才不会升发太过;反之,如果肺金不足,无法克制肝木,肝木会升发太过,出现肝阳上亢的表现。④肝克脾: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则血液生化有源。若肝气淤滞,疏泄失常,就可以引起脾不健运。⑤脾克肾:是指脾气之运化水液,可防肾水泛滥。肾主水,脾主运化水液,脾的运化功能正常,肾的水液代谢才能正常。

2.3五脏和为贵

五脏之间通过相生相克是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整体,任何一脏的功能不仅受到他脏的影响,同时也时刻影响着他脏。这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就是机体健康的本质所在,也是中兽医学的基本思想——“和为贵”,而这个动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动物就会出现各种疾病。《金匮要略》中提出,“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说明人(动物)体正气充盛,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相互协调,就能维持稳定的内环境而处于“安和”状态。《灵枢》中提出“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和”提高到“圣度”的地位。认为凡病皆由“不和”致之,治疗当“和”以所宜,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最终令人(动物)体达到和谐、和合、中和,从而确立中(兽)医学的思想原则。(编辑:狄慧)

 

【复习再考题】

  1. 血液的运行与哪几个的脏有关系?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2. 水液代谢与哪几脏有关?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3. 气的生成与哪几脏有关?各自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4. 神志正常与否与哪几个脏有关?为什么?
  5. 从五行生克的角度如何理解中兽医上所说的“肝郁脾虚”证?

【执业兽医考试模拟题】

  1. 脾的下列功能中,正确的是(   )

A.脾主宣降,通调水道 B.脾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

C.脾主升清   D.脾主气,司呼吸 E.脾开窍于耳

2.主运化水谷的脏腑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3.主宰水液代谢全过程是(   )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 以下哪种治法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制定的()
  2. 抑木扶土 B.培土制水C.滋水涵木 D.佐金平木 E.泻南补北

5. 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 肺主气 B. 肺主皮毛 C. 肺司呼吸 D. 肺主治节 E. 肺主宣降

 

本文原文刊于《中国动物保健杂志》2014年9月刊,更多内容可关注本刊微信订阅号zgdwbj

可发送“目次”获得最新期目次页,或其他关键词获得相关信息。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7886

(1)
上一篇 2014年9月2日
下一篇 2014年9月2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