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猪肉潜藏“杀机” 中国市场放开须谨慎

数据显示,即便是美国生猪在今年的价格最高点5.42元,依然比中国低30%左右。进口猪肉是否会对中国市场造成威胁的讨论正在展开。分析人士认为,以目前进口猪肉的数量看,尚不会对国内市场造成影响,但长期来看,放开猪肉进口的影响不容小觑,须谨慎对待。

近日媒体爆出的一组数据,让刚刚看到复苏希望的国内养猪业者又感受到了重重压力。数据显示,即便是美国生猪在今年的价格最高点5.42元,依然比中国低30%左右,这让中国消费者直呼便宜的同时,也加重了业内对“洋”品种猪肉占领中国市场的忧虑。

对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由于我国进口猪肉数量有限,短期来看进口猪肉还难以对国产猪肉产生实质性的威胁,但进口猪肉数量若持续增长,会对国内生猪业造成较大的冲击,因此未来在进口猪肉方面,还需要谨慎对待。

短期内影响有限

相关数据显示,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影响,美国生猪价格飙升至历史高位,今年第二季度,美国市场生猪均价换算成人民币大约是每斤5.42元,这个价格是近年来美国猪肉价格的高点。而目前,中国生猪的价格是每公斤14.3元左右,合每斤7.15元左右,部分地区生猪价格已接近或突破8元/斤。

如此低廉的价格水平基本上是美国生猪价格的常态,而中国生猪的价格一般每斤6元的时候,已经站到盈亏平衡点上,这让中国养殖户和养殖企业感到望尘莫及。与此同时,和其他战略性农产品不同,中国进口猪肉没有配额限制,2013年中国进口猪肉及副产品132万吨,其中1/4即约33万吨来自美国,而美国每年约16%的猪肉及副产品出口中国市场。“一旦进口猪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生猪业的境遇可想而知。”一位养殖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事实上,与他有同样担忧的人不在少数,在今年猪价最低迷的时期,就有不少生猪养殖户呼吁政府减少猪肉进口。“短期来看,进口猪肉还难以对国产猪肉产生实质性威胁。因为目前中国进口猪肉数量有限,且进口猪肉集中在中高端品牌,主要满足部分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很陌生。”对于上述担忧,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

中国肉类协会副秘书长高观也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尽管中国近些年猪肉的消费量一直在上升,但进口数量有限,且今年由于受到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影响,中国已经多次减少了从美国进口猪肉。“短期来看,影响不大。”高观说。

主要挑战在国内

尽管进口猪肉短期来看对国内市场影响有限,但业内人士也提醒,如果市场放开仍会对中国生猪业造成冲击,因此在对待进口国外猪肉问题上,还是需要谨慎。“我国是生猪养殖大国,产业链上下游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生猪市场供求基本稳定,轻易放开生猪进口将对国内生猪养殖造成较大的冲击。”宋杰凝说。

高观也表示,目前内需不振产能相对过剩,若进口猪肉数量持续增长,将会冲击国内猪市。因此,在进口国外猪肉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掌握好“度”,应该根据市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节,并适时出台一些措施,以减少或者延缓进口猪肉对国内市场带来的冲击。

猪e网分析师曾紫华对国际商报记者表示,从过去几年的海关进口数据来看,国内消费增加时,未来进口猪肉是否激增将取决于国内猪肉价格走势,比如2011年猪价大涨且维持较高水准的时候,国内进口量增加明显,而2012年、2013年猪价相对较低时,猪肉进口量要少。

他认为,美国猪肉价格低廉,主要因为其养殖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中国生猪市场要想应对其挑战,还要在提高产业竞争力尤其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率方面下功夫。

宋杰凝也同意上述观点。“美国猪肉价格之所以如此低廉,主要是因为全程几乎是机械化操作,现代化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人工成本低。中国生猪养殖规模和现代化水平虽然也在提升,但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且管理水平的滞后,也容易导致疫病的发生和成本的提高。”他对记者说。

原创文章,作者:段, 艳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7812

(0)
上一篇 2014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14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揭开疯牛病狰狞的“面纱”

    很长的潜伏期,异常的稳定和缺乏免疫应答反应等特性——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英国暴发疯牛病是高蛋白质补充饲料肉骨粉(MBM)被痒病朊病毒污染所致,因此肉骨粉是导致本病流行的主要途径。专家指出,牛海绵状脑病在奶牛群的发病率高于哺乳牛群,这与品种的易感性无关,原因是两种牛的饲养方式不同。奶牛通常在断奶后头六个月饲喂含肉骨粉的混合饲料。而哺乳肉牛则很少饲喂这种饲料。病…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