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打破“赚平赔”三年周期:谁在操控猪肉价格?

从去年12月开始,猪价持续下跌近半年,猪粮比先后跌破6:1的警戒线,一度跌至4:1。尽管今年3月政府首次启动了冻猪肉收储,并预计启动第二批收储,但生猪养殖依然亏损惨重。然而,就在市场普遍预计低迷行情到来时,5月份生猪价格又突然出现一轮“暴涨”,4月30日,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为10.7元/公斤,5月15日涨至13.55元/公斤,15天涨幅达到26.6%。京郊的养猪大户曹学义表示,“现在的价格波动把我弄糊涂了。”那么,到底是谁操控了猪肉价格?
  养猪故事
  今年是养猪20年来赔得最惨一年
  目前,北京市生猪年出栏量约310万头,其中70%是规模化养殖,主要集中在顺义、大兴、平谷、通州、房山等区县的平原地区。生于1958年的曹学义是顺义大孙各庄镇人,从中学毕业在村里搞集体副业,到1993年时任村里集体企业养猪场的场长。1997年还专门到中国农业大学畜牧系培训学习过。从接触养猪到成立农民合作社成为养猪大户,今年56岁的老曹经历了人生的各种酸甜苦辣。
  猪场今年已经赔了104万元
  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老曹对此体会深刻。他家2011年养猪赶上行情,一年赚了106万元;今年则遭遇20年来最惨一年,从2013年底至今,猪场已赔了104万元。
  老曹家的养殖场占地35亩,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大的养殖场每年生猪出栏量达9000头以上。每年元旦、春节等都是猪肉的销售旺季,收猪的经纪人都会给老曹主动打电话套近乎,想多收一些猪,卖个好价钱,大赚一笔过年。然而,2014年的春节猪肉不仅没涨价,还一反常态持续走低。
  老曹还是大孙各庄镇养猪农业合作社的总经理,合作社共有106户,养殖8千-1万头的大户共有5家;养殖1千-1.5千头的中户占30%;剩下的都是养殖几十头的小散户。“一天跌两毛,跌得人直冒汗!”、“已经跌到5元/斤”……当时,养猪户们都来与老曹商议怎么办。
  毛猪长到230斤如果不卖还要吃饲料,猪会继续长肥,到时猪背膘超过1.5厘米,就没人收了,所以几乎每家猪场的猪到了时间点都必须出栏。同时,毛猪有自己的生长规律,而价格又是瞬息万变,无法做到价格高时多产出,价格低时留着不出货,导致猪养殖户的议价能力不强。
  “存栏量过多,养殖户们必须卖猪,卖一头猪赔100-200多元,心里头难受”。老曹说:“波动这么大以前从来没有遇到过。以前一年赚、一年平、一年赔的猪价呈现三年一个周期的变化,现在的价格波动,我真看不懂。”
  没弄懂价格周期为啥会打破
  老曹养猪21年经历了起起伏伏的风波。他回忆说,很多年前,有农业方面的官员找他了解情况,聊天时他问:“猪价跌了找谁?”该官员回答说:“自生自灭、适者生存”,养猪是个市场化行业,能不能赚钱,要看各方博弈的结果,谁高明谁赚钱。
  老曹记住了这句话,他开始分析猪肉价格的影响因素和规律:成本、供应和需求。成本最大头的是饲料,占到60%左右,他和镇上的养殖户们成立养猪合作社,集体购买饲料增加了议价能力,可节省10%;需求基本上变化不大,北京人吃多少肉是有数的;供给量是难以判断的,这也是他决策存栏多少母猪的关键。
  老曹经常上农业部的网站搜集信息,并经常与上游的收猪经纪人保持信息沟通,这些都让他对市场变化特别敏感。“我常常告诉社员们收猪的价格信息,一听说收猪涨价了就通知他们,有时上午7点卖猪是6.8元/斤,上午9点就涨到7.2元/斤”,老曹自信地说。下午坐在办公室的短短半个小时里,饲料厂的联络员、社员等几拨人找他谈合作、咨询技术问题。
  不过,老曹自嘲说:“今年的行情把我弄糊涂了。”2011年猪肉价格暴涨,许多养殖场上马立项,有些工矿企业甚至都投入,供应过剩第二年就显现出来;2012年猪肉价格低迷,2013年到了谷底,许多小户、散户都纷纷杀母猪退场,中户、大户也纷纷调整存栏量。形势与1997年和1998年非常相似。老曹按照经验分析,认为2014年应该是“大年”,他的猪存栏量要大一些,没想到是暴跌行情,着实损失惨重。
  过去20年,生猪养殖呈现周期性波动规律,基本上3年左右一个周期,养猪户会经历“赚、平、赔”的过程。
  价格为啥打破周期性变化?老曹还是没弄懂,他说,现在来自互联网的信息,让他能立刻知道北京批发市场的价格,上海、四川等地的零售猪肉价格,甚至看到美国猪肉产量和价格。也许,正是信息越来越丰富、及时,令各方博弈的过程变得更复杂。
  抵押“房子”贷款75万元继续养猪
  老曹已经下定决心一直养猪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已经长大,儿子在北京市内某银行工作,女儿在顺义城区工作,都不愿意继承他的衣钵。他说,20多年的积蓄老本都投入在此,他也有养猪的技术和经验,对这行当也有感情,“无论如何要坚持下去”。
  2013年,当地农委有政策补贴,给养猪户购买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老曹领取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理赔9.4万元,这笔钱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投入资金建立标准猪舍、为有政府环保补贴建统一的晒粪场等,猪场还雇了14个工人干活。
  老曹已经养成习惯每日巡视两遍,每天早晨4点半准时起床,到猪舍巡视一遍,下午还会再看一次。猪舍有没有漏风、保暖好不好,每头猪的状态好不好。他说:“猪和人一样,照看不好会生病,不看到不放心”。
  望着猪舍里健康活泼的小猪,老曹心里正发愁,“它们都要吃要喝,借钱也得吃啊”。他需要钱买饲料、买疫苗、发放人员工资等,猪场运转急需用钱。
  “我想抵押猪场或猪都不行,人家银行不认”,老曹无可奈何地说,只好和妻子商定将顺义区城区内的商品房抵押。2014年5月23日,老曹在区里商业银行贷款75万元,期限一年,继续投入养猪场。老曹还乐观地说,自己还在继续摸索猪价变化的规律,养猪事业无论酸甜苦辣都要坚持下去。
  市场预测
  猪肉价格长周期拐点尚未确定
  据农业部最新发布的价格监测数据,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2.87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10.2%,较4月最后一周上涨了17%。4月份能繁母猪存栏量较上年同期下降6.8%;较3月份环比下降2.2%,单月淘汰105万头,进度略超预期。4月份全国生猪存栏量已下降至42852万头,较上年同期下降3.7%;较3月份环比下降1.3%,4月份生猪出栏量大幅增加。
  猪肉价格一般较猪价的波动有所滞后。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全国鲜猪肉批发价格经过连续19周下跌后,5月9日出现反弹,较前一周上涨幅度达到0.8元/公斤。
  据中国生猪预警网监测,5月21日全国出栏瘦肉型生猪价格均价至13.54元/公斤,与今年3月至4月最低每公斤约10元相比,涨幅约30%。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生猪价格只有两个月以上的持续上涨才意味着供需基本面发生了变化,而现在生猪市场没有明显的产能淘汰,近期的猪价上涨还可能阻止刚刚开始的淘汰母猪进程,甚至会重新点燃母猪补栏的积极性。
  农博网分析则认为,虽然4月份能繁母猪淘汰进程加快,加强了对周期拐点来临的预期,但5月份生猪价格的上升使得生猪养殖企业的亏损幅度大幅下降,将提高养殖户的忍耐期限。长周期拐点尚未确定。而近期养殖户的惜售情况,可能加大端午节后猪价下滑的可能。
  新发地市场统计部负责人刘通指出,对养猪户来说,应该有平常心,不要过分追求“获利”,影响价格的因素太多,难以准确预测。养猪户“顺时出栏”不过分惜售,长期来说会稳定受益,更可取。
  暴涨分析
  屠宰龙头企业被疑操纵市场
  有媒体报道,今年4月,发改委召集金锣、中粮、广东温氏等几家行业龙头企业开会,针对国内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进行商讨。在该座谈会后,金锣、温氏等屠宰企业便率先提高生猪收购价格,猪价从此步入上行通道,甚至开始疯涨。双汇集团被曝也参与了猪价的托市行动。
  有关人士则称,双汇派出人员参与相关会议,但收购价格随行就市,认为双汇操纵猪价并无依据。过度分散的生猪养殖,导致国内猪肉市场价格大涨大跌。
  据业内人士透露,以往生猪价格的上涨和波动有一个延后期,但是近期这次大涨没有滞后,几乎是同时涨起来的,不排除有企业前期低价收购,此次在短时间内将价格拉起来,实现高价出货。两个月内,如果猪肉价格又出现两位数的下跌,那么有可能证明此次就是人为操纵的价格上涨。
  东方艾格分析师王晓悦则认为,即使将排在国内前10位的大型屠宰企业联合起来,其市场占有率也不到10%。对于中国年出栏率达7.15亿头的水平来讲,他们没有能力操纵市场价格,反而屠宰行业的下游企业则可能是此次肉价暴涨的真正推手。“屠宰行业的下游企业是批发和零售,五一前受节假日效应影响,不排除批发、零售行业出现集中储备的可能性,导致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业内争议
  政府该不该干预“猪价”涨跌
  粮食有国家最低保护价,为什么猪就没有?实际上,猪肉价格并非完全市场调节,跌破“红线”或暴涨,政府就会出手“收储”或“抛售国储肉”,帮助平稳物价。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海平解释,养殖和屠宰属于生猪生产的两个不同环节,分别对应不同的经营主体,猪肉收储政策不能直接作用于养殖环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
  还有一种观点是,政府不能过分干预,否则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更多的麻烦。例如,2007年猪价大涨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仅财政就有10项,包括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疫病防疫补助等,结果各路资本纷纷涌向养猪业,导致产能过剩。
  政府对策
  北京财政补贴“生猪价格指数保险”
  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海平说,国家发改委每周发布一次的“猪粮比”为参照系,“猪粮比”是指生猪出场价格与玉米批发价格的比值,即卖一斤生猪可以买几斤玉米。我国目前生猪生产盈亏平衡点为“猪粮比”6∶1,跌破6:1农民即可获得赔付。
  “在‘猪贱粮贵’时,北京养殖户每头猪最多可获得1200元的保险赔偿。”李海平对记者说,这是北京为应对生猪价格波动对产业的冲击,为养猪户补贴上“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的第二年。实际上是为养殖户确立了一个最低收益保障,希望可以把养殖户积极性受到价格波动的冲击降到最低。
  在李海平看来,尽管不能完全解决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问题,但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机制直接作用于养殖户,至少能解决“价格过低—养殖户亏损—退出养殖—未来供应量减少—价格高涨”这半个周期的问题,对农产品价格进行有效调控。
126544189_14009797302741n

126544189_14009797303051n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6636

(0)
上一篇 2014年5月26日
下一篇 2014年5月26日

相关推荐

  • 疫苗生产企业亟待“添加”管控“功能”

    鉴于目前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方面,国家尚缺乏具体针对疫苗规模生产环境下的管理规定,企业多是参照对相应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为此,专家指出,事实上,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要比实验室环境的生物安全控制重要的多,控制难度也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生产大环境下控制的环节很多,在人、物、设备等方面的控制远比实验室要求复杂。因此,对动物疫苗生…

    产品 2007年11月14日
  • 将动物安全推入“深渊”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早就联合公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规定了五大类40种药物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除上述药物外,国家质检总局和外经贸部规定出口肉禽禁止使用的药物33种,其中抗菌素类包括:二甲硝咪唑、痢特灵(呋喃唑酮)、甲硝唑、洛硝达唑、氯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氯羟吡啶、磺胺喹恶啉,都…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掌握规律与差异性,辨清“蓝耳病”

    防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在全国统一用NVDC-JXA1株,对变异毒株有较高保护力(该疫苗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但其对经典毒株有无交叉保护力,目前有关疫苗研制单位正进行后续试验。笔者指出,现在许多养猪场(户)在听说有国家调拨苗后,就放松了对经典毒株的免疫,…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农医发〔2007〕22号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各地组织完成了2007年第三季度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除外,下同)质量监督抽检计划,现将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抽检兽药产品4169批,合格3244批,合格率77.8%,比2007年二季度…

    产品 2007年12月17日
  • 奶牛效益要算安全大账

    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都将大幅度发展和提高,奶牛饲料资源及其安全性问题将是首先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农业部于1992年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2004年10月1日又施行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乳及乳制品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随着近期饲料原…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动物细菌病也“疯狂”——洞察探索诱发耐药菌的人为成因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农业部捐赠兽药运抵广西助恢复畜牧业生产

    记者今天从农业部获悉:为帮助灾区恢复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首批捐赠的2020多万头(羽)份动物疫苗和20多吨消毒药品已陆续运抵广西,其余疫苗和药品将于近日运往湖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西等地。2月3日,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发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倡议大型兽药企业为灾区捐赠疫苗和消毒药品。有关兽药生产企业迅速响应,积…

    产品 2008年2月15日
  • 选择使用兽药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倍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人类已进入“食品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食品安全,健康第一”已成为当今饮食文化的最高准则和至上追求。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问题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影响动物源食品的因素很多,农药、工业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源微生物、寄…

    产品 2008年2月18日
  • 兽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目前兽药行业的特点:1、 药GMP认证生产企业大量减少。根据农业部相关规定,2005年12月31日为兽药GMP报名的最后截止日期,2006年6月30日为验收通过的最后日期。2006年4月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通过兽药GMP的企业共有1232家(另有200多家正准备通过验收)。这样通过兽药GMP验收的厂家约为原来2600家生产企业的53%左右,生产企业…

    产品 2008年2月20日
  • 兽药GSP将引发经营领域新变革

    近来农业部兽药监控企业屡屡上榜曝光,屡屡弹奏出诸多不和谐音符,但应清醒的看到,随着GMP在生产领域的实施,生产领域兽药生产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有目共睹,GMP相当于在生产领域做了一次大手术,企业由原先两千多家,整合至一千多家。2006年抽检结果显示,兽药生产环节兽药合格率94.9%,经营环节合格率为71.8%,使用环…

    产品 2008年2月2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