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转基因及克隆技术研究进展(下)

导读:上接09年第1期《新技术产品》美国夏威夷大学Wakayama博士对体细胞克隆方法进行了改进,将供体细胞的核完整地取出,再注射到去核的卵子中,然后用一种化学物质锶来激活重建胚的分裂和生长。他用这种方法获得50多只克隆鼠,并且是继代克隆,克隆效率达到2%,克隆效率提高了许多倍。1998年2月,法国农业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利用胎儿肌肉细胞为核供体,克隆出一头小母牛,取名“玛格丽特”,后由于碰伤感染细菌而死亡。1998年7月5日,在日本石川畜牧研究中心以青年母牛的输卵管细胞为核供体,成功地克隆出2头小牛,分别取名为“都能”和“加贺”。1999年,美国德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大学的乔纳坦-希尔等研究人员用一头老年(21岁)公牛的体细胞克隆出一头小公牛,取名为“第二次机会”。2000年1月,日本科学家利用克隆牛的体细胞克隆的第二代克隆牛通过剖腹而降生,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这头克隆牛所使用的体细胞来自1999年2月初出生的第一代雄性克隆牛的耳细胞。2000年4月26日,日本雪印乳业公司通过从荷斯坦母牛初乳中提取出乳腺细胞加以培养,并把细胞核移植到未受精卵中,而后再把这些卵子移植到数头母牛子宫中发育而成的乳腺细胞克隆牛降生,得到2头克隆牛,都为雌性。2000年11月,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科学家第一次从一头死去的印度野牛身上取下的一个单一皮肤细胞克隆出一头小印度野牛,取名为诺亚(Noah)。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384

(0)
上一篇 2009年2月20日 下午2:51
下一篇 2009年2月20日 下午2:44

相关推荐

  • 镉的污染及对动物的危害与防治

    导读:上世纪50年代日本爆发了由镉引起的“骨痛病”事件后,诸如此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并引起世界各国的共同关注。环境中的镉不能生物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污染的镉含量也逐年上升。镉在体内的生物半衰期长达10年~30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毒物。虽然在特定条件下生理剂量范围内镉对动物有促进生长、提高生长性能和繁殖性能以及促进某些酶活性的作用,但是镉在生物…

    文章节选 2008年5月7日
  • 禽流感病毒仍在传播,应继续给予高度重视

    当前,禽流感病毒仍在继续在传播。由野生鸟类携带和通过家禽贸易传播的禽流感病毒已累及全球至少55个国家。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称,全球已有超过2.2亿只家禽死亡或出于遏制禽流感病毒传播的目的而被扑杀,仅南亚地区家禽业经济损失就达到了100亿美元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称,人类感染禽流感病例国家已从2003年的2个增加到2006年的10个。到2006年底…

    文章节选 2008年1月14日
  • II型猪圆环病毒病研究进展

    导读:研究表明,Ⅱ型猪圆环病毒(PCV2)不仅是断奶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的病原,而且能够引起多种猪病,主要有PMWS、猪皮炎及肾病综合征、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猪呼吸与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细小病毒、传染性先天性震颤等均与PCV2感染有重要关联。随着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由PCV2引起的疫病呈上升趋势,给全世界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文章节选 2009年2月19日
  • 目前农村秸秆养畜的误区分析与对策

    在我国,秸秆养畜已搞了20多年。但据调查,许多地区的秸秆利用目前仍处于粗犷利用的初级阶段,还远远未能达到科学利用的水平;尤其是许多地区秸秆的利用率仅仅达总量的10%~15%,每年约有85%左右的作物秸秆被付之一炬,不仅造成数千万吨秸秆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科普工作“走过场”,许多农民没有亲眼看到秸秆科学利用的好处:大多数农民对秸秆科学利用的经济…

    文章节选 2008年8月13日
  • 避免牛羊养殖陷入疯牛病“深渊”

    近年来,曾被认为是最好畜禽蛋白质的动物源饲料,为什么就被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禁止了。那么在反刍动物饲养中禁用动物源饲料是怎样提出的?答案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面对世界范围内连续发生人畜共患的恶性传染病——疯牛病的抉择。不用动物源饲料能否养好反刍动物?答案是反刍动物的食性为草食,具有采食、消化大量牧草及其它植物性饲料的解剖结构与生理特点。为什么过去在一些…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犬瘟热与常见相似疾病的鉴别诊断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临床上早期表现出的急性鼻卡他、角膜结膜炎及随后的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严重的胃肠炎和神经症状等与某些常见疾病(如感冒、传染性肝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等)的临床症状相似,容易给兽医人员的诊断造成混淆。如何从症状表现上对上述疾病进行鉴别,笔者对犬瘟热及与之相似疾病的临诊特征进行以下比较

    文章节选 2008年10月8日
  • 以砷促长无异于饮鸩止渴

    有机砷制剂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我国已经应用了将近二十年,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我国近年来由于不少饲料厂家片面强调有机砷制剂的促生长作用和防病效果,加上有机砷制剂可使动物产品皮肤红润,易误导购买者认为该动物非常健康而掩盖其病态,同时由于有机砷制剂价格低廉,致使有机砷的应用泛滥成灾,添加剂量越来越大,有的甚至高达300ppm。另外,在有机砷制剂推销者的鼓吹和利…

    文章节选 2008年3月12日
  • 养猪专家(8)——标准化猪场的目标管理

    标准化猪场的目标管理 吕国邦 1,王忠杰2,李吉元1,席怀文1,张建民3,王正新4 ,高其生3 (1.西安国邦兽药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4000;2.富平县南社畜牧兽医站 陕西渭南711700; 3.蒲城县畜牧兽医局 陕西渭南 715500;4.富平县畜牧兽医局 陕西渭南711700; 5.甘肃张掖市世纪宝源9号恒源兽药经营部 甘肃张掖 7340000)…

    文章节选 2015年1月9日
  • 主动理性调整养殖模式

    我国的养猪业正处在从分散养殖向规模化养殖的过渡阶段,每年生产的生猪有67%来自散养户和中、小企业。这种养猪现状决定了猪病防控的难度很大。近两年来,出现了老的传染病没有根除,新的传染病不断传入,并形成大暴发。尤其是2006年夏季以来,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暴发更加大了猪病的损失。形成了多种传染病并发、继发、混发的趋势。导致大量的仔猪、中猪以及部分母猪死亡,生猪的存栏…

    文章节选 2008年4月8日
  •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控制猪场疫病暴发的保健措施

    导读:生物安全性是现代猪场生产中保障猪群健康的管理体系,是预防猪群的临时及到临时疫病的系统工程,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达到控制猪场疫病暴发,提高猪群整体健康水平,进而提高生产水平的目的。

    文章节选 2009年5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