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某鸡场发病的肉用仔鸡,经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的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大肠杆菌病。将从病鸡心血、肝中分离的大肠杆菌,进行增菌、灭活,加入氢氧化铝胶制成铝胶灭活疫苗,给雏鸡1日龄进行一免,每只0.3ml,15日龄进行二免,每只0.5ml。结果表明,疫苗是安全的,保护率可达95%。药敏试验表明所分离菌株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高度敏感。
原创文章,作者:qing,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368
相关推荐
-
我国猪病主要流行病因及临床流行特点与防制
摘要:国内养猪者的思想观念和养殖环境决定了我国猪业的生物安全体系还不能适应健康猪的需求,多种疫病的病源污染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猪病的防控形势仍然严峻。面对我国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众多复杂的疫病问题,分析和预测我国猪病的流行态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好疫病、尽可能地降低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养猪生产健康、稳定的发展,为民生大众提供安全食品,就成为兽医、兽药科技人员当前…
-
中兽医系列讲座第四讲:以通为用——六腑
以通为用——六腑 张晓菊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浙江金华321007) 上一讲介绍的“以和为贵(五脏)”的“和”是重点,本讲“以通为用(六腑)”的“通”与“和”一样也是重点。人的进化,社会的发展,都是变通的结果;人体、动物体都是一个有机通体,其生命活动以通的运动变化为基本形式,故曰“以通为用”。不通就会发生疾病,临床所见动物病证也是不…
-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导读:附红细胞体病是一个全球性的新型人畜共患病,近几年,该病正由典型向非典型性转化,并呈范围扩大趋势。由于目前对其生物学特性、流行规律及致病作用尚不十分清楚。笔者认为,要防治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预防是关键。
-
预防免疫的“试金石”:免疫监测
免疫预防是目前动物疫病流行地区控制疫病的主要手段,在免疫的同时选择良好的监测手段,建立和执行可行的免疫监测程序,来优化免疫程序并确保免疫效果,才能最终达到控制疫病的目的。专家指出,目前各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都设有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均可开展免疫监测,可为广大养殖场(户)进行免疫效果评估,以帮助他们及时洞察风险并及时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规避损失。广大养殖场(户)最…
-
从操作者环节消除“诱因
猪蓝耳病的免疫一直是难题,主要是该灭活苗临床应用时应激反应大。为了尽量降低应激反应出现的几率,文章提醒免疫实施者在注射时应注意:一是免疫剂量应根据猪的体重进行合理地调整;二是疫苗注射时应考虑疫苗的温度和天气的温度。注射疫苗温度适宜,是减少应激反应和保证免疫效果的关键;三是注射前,应仔细观察猪群的饮食、精神、粪便和尿液等,保证猪群健康后再进行免疫。四是蓝耳病灭…
-
邻里关系如何和睦相处?
在城乡二元结构日益凸现的今天,农村的邻里关系却印证了“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语,彼此互帮互助,交往频繁,亲如一家。尽管如此,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国广大农村仍然十分常见,相应的纠纷和矛盾也因此产生。《物权法》的出台明确了相邻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和法律责任,细化了相邻关系的诸类型,并以专章对“相邻关系”做了规定,对原本一些相对原则、抽象的内容做了更为具…
-
猪的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发病特点及控制措施研究
导读: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重要的烈性传染病,在没有更好的防控方法之前,全群扑杀就是最稳妥的办法,也是出于全局考虑。作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勇于实践科学发展观,探寻更具成效的疫病防控方法,促进畜牧业发展。本文研究记录了一起发生在某猪场的产仔舍的亚洲Ⅰ型口蹄疫的发病接触性传播不强,很少自然感染2周龄以上仔猪的特点;并提出了用停止哺乳和捕杀发病猪只的办法来控制本…
-
羊败血症与附红细胞体病的鉴别诊治
导读:外地购买的羊群因为经过长途运输和生存环境的变化,羊群免疫力下降,加上购买运输时天气持续高温,造成羊群食欲下降,因生活环境突然改变,羊群处在各种应激当中,羊群到场后,在饲养管理方面没有及时调整到位,所以很容易导致一些本来就处在潜伏期体质差的羊急性发病,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羊附红细胞体病和羊败血症有其共同之处:死亡率高、消瘦、贫血。盲目医治,易导致不必要的惨…
-
夏季普遍高温,如何保证奶牛生产性能?
饲养实践证明,普通奶牛产乳的适宜温度为10℃~15℃,黑白花奶牛产乳的最适温度为0℃~20℃,此时产热和散热维持动态平衡,奶牛产乳量高,饲料利用经济。超过适宜温度范围,奶牛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开始升高,容易引起热应激反应。此时奶牛除了加强呼吸等途径增加散热外,还通过降低采食量以减少体内产热,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于采食量降低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是造成奶牛生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