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H7N9疫情必须每例通报

随着2014年春节前后新一轮H7N9疫情袭来,谈禽色变,你有木有?新发病例每日通报,当你看到被感染者几乎都有“活禽接触史”,你还敢买活鸡吗?还敢吃鸡吗?家禽业生意一落千丈是可想而知的。这不,一些地方甚至全国性的家禽行业协会及企业纷纷向政府请求“停止实行H7N9的每例通报,避免对疫情超密度的报道”。

官方拒绝,许多媒体也嘲笑家禽企业企图将行业利益凌驾于公共卫生之上。道理很简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卫生条例(2005)》,对新亚型病毒(含H7N9)引发的人患流感每例都要通报。中国是WHO成员国,履行国际公约义务是中国的国家责任。要求国际公约为国内的某些利益集团搞“私人定制”太荒唐,乃是视法治为无物。

中国政府这次很明智。2014年1月27日,国家卫计委下发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方案(第三版)》,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每月定期公布全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和死亡数,各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时发布本行政区域的个案信息。”目前,各省份每日公布确诊的H7N9新发病例,全国汇总之后再向WHO通报。相关信息在WHO官网上向全世界公开。

道理到这儿就讲完了。不过家禽企业可能不服啊,还得再掰饬一下道理背后的道理:WHO要H7N9每例通报的理据何在?

家禽行业及一些科普人士主张: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小概率事件,政府每例通报是过度公开,夸大了风险,令公众过度反应,损害家禽行业利益、破坏市场正常运转,不如隔一段时间汇总一次为好。

这听起来挺在理,但错在混淆了概率与风险的概念,误把概率低等同于风险小。小概率事件是统计学概念。统计学家在做假设检验(Hypothesis Test)时有个基本信条:“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如果经计算得出小概率事件居然发生了,那原假设就被推翻;如果没有发生,那原假设成立(Confirmed,即没被推翻)。

真理再往前跨一步就是谬误,如果有人把“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的假设检验信条延伸到风险管理与决策上去,那就犯傻了。盖风险是损失、灾难或不幸事件发生的概率(Probability)乘以严重程度(Magnitude)。个人患某种严重疾病的概率很低,但一旦患上就要倾家荡产才能活命,所以许多人会买重大疾病商业保险。

现在看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风险。根据国家卫计委2014年1月24日下发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该病目前发病概率低,“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高危人群为“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但严重程度高,“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中重症肺炎病例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
根据定义,要降低风险,无非两手,要么降低发生概率,要么降低严重程度。对非专业的民众来说,第一种选择最为现实。有每例通报,个人知晓本地或附近有病例后,做出减少购买禽类的决策以避免自己成为高危人群,就可以降低发生概率进而降低风险,这就是每例通报对个人的意义。

这种微观层面的个人知情决策对宏观层面的公共卫生极其重要。公共卫生的本质无非是社会层级的风险管理,无非也是上述两手。目前,H7N9禽流感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传播途径除“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外,“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

这意味着,一旦H7N9病毒在传播中发生变异而变得更加适应人际传播,成为传染源的节点就会指数级增长,传播概率就会急剧上升,所以H7N9大流行的风险是存在的,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死亡人数达千万级殷鉴不远。个人避免与禽类或活禽市场接触,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播途径,降低病毒对人体适应性变异的概率,进而降低人传人与大流行的风险。

反过来,如果取消每例通报制度,那就会令每个人暴露于更高的风险水平,直接威胁全国与全世界的公共卫生,这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对内对外的正当行为。2003年有关部门前期隐瞒SARS疫情造成严重后果,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十年了,政府对流行病风险管理的理解力与行动力上升了;但某些行业的思维仍停留在十年前,这是颇令人遗憾的。

对于家禽行业来说,其面临的风险为包括H7N9在内的禽流感爆发(概率),令养殖的禽类大面积死亡或消费者一段时间内避食禽类,由此导致的经济损失(严重程度)。解决之道绝非游说政府帮助隐瞒疫情,而是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免疫、疫情的早期发现与购买商业保险等,降低与分散风险。H7N9疫情是危机,也是产业变革的契机。

原创文章,作者:何 芳,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2107

(0)
上一篇 2014年2月17日
下一篇 2014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兽药企业面临品牌时代

      2006年11月11日,北京凤山温泉度假村宴宾楼三层会议厅内人声鼎沸,由国内畜牧两大主流媒体《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动物保健》杂志共同发起,中动保品牌影响力年会暨中国动物保健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颁奖仪式隆重召开。  此次活动历时近一个月,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选票近6万张。本次评奖的原则是以得票数为主要指标,综合考虑其他因素。最终,在候选的120家行业国内…

    市场 2007年2月22日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