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

摘要:正在奶牛生产实践中.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和奶质一直是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并探索 出许多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改善奶质的措施。 在奶业产业链中,所有的食用奶和奶制品的正常加 工,乃至所有以奶作为配料的其它食品工业都离不开优质原料奶的生产。 影响奶牛的产奶性能 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包括品种、个体;生理因 素包括年龄、胎次、泌乳期、干乳期、发情与妊娠等;环境因素包括饲养管理、挤乳与乳房 按摩、产犊季节、外界气温、疾病等。

关键词:奶牛、产奶量、品种、泌乳期、乳脂肪

奶牛业是畜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奶牛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 于起步晚,基础相对薄弱。目前,我国奶牛的饲养主要在农区和农牧结合地区,其饲养数量 超过总头数的一半,牧区饲养数量次之,为保证大中城市鲜奶供应,在城市郊区也有较大数 量的饲养。大中城市郊区牛场均为全舍饲,其成年母牛群生产水平较高,平均年单产 7000 千克左右, 高产牛群年产奶超过 8000 千克。 农区奶牛场中北方地区产奶水平平均 5000~6000 千克,南方地区仅有 4000~5000 千克。而目前美国奶牛全国单产平均 8000 千克左右,在中 型场平均单产 10000 千克以上,最低也有 7000 千克。相比而言,现阶段我国奶牛的产奶性能 较低,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奶牛的产奶性能。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因素较多,但归纳起 来可分为 3 大因素。

1 遗传因素 1.1 品种 品种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只能长肉,不能出高产奶。不同品种牛产奶量和乳 脂率有很大差异,经过高度培育的品种,其产奶量显着高于地方品种,产奶量和 乳脂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产奶量较高的品种,其乳脂率相应较低,但通过有计 划的选育,乳脂率也可提高。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 奶牛不同品种,其产奶量及奶成分均有较大差异(表 1) 。 表 1 主要乳用品种的产奶量和奶成分 品 种 荷斯坦牛 娟姗牛 爱尔夏牛 瑞士褐牛 更赛牛 产奶量(千 克) 乳脂肪(%) 3.7 4.9 3.9 4.0 4.6 非脂固形 物(%) 8.5 9.2 8.5 9.0 9.0 乳蛋白质 (%) 3.1 3.8 3.3 3.5 3.6 乳糖(%) 4.6 4.7 4.6 4.8 4.8 灰分(%) 0.73 0.77 0.72 0.72 0.75 6906 4489 5256 5814 4720 1.2 个体 同一品种内的不同个体,虽然处在相同的生命阶段,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其 产奶量和乳脂率仍有差异。如黑白花牛的产奶量变异范围在 3000~1200 千克之 间,乳脂率从 2.6%~6.0%,一般来说,体重大的个体其绝对产奶量比体重小的 要高。通常情况下,体重在 550~650 千克为宜。此外,个体高矮、体重、采食特 性,性格等对个体的泌乳性都能产生影响。如荷斯坦牛,低产者仅 3000 千克左右,最 高者可达 30833 千克,乳脂率也可为 2.6%至 6%不等。

2 生理因素 2.1 年龄与胎次 年龄与胎次对产奶量的影响甚大。奶牛产奶量随着年龄和胎次的增加而发生规律性的变 化。青年的母牛,由于自身还在生长发育,尤其乳腺发育还不充分。因此,头胎青年母牛产 奶量较低,仅相当于成年母牛的 70~80%;而老年母牛,7~8 胎以后的母牛,随着机体逐渐 衰老,产奶量也逐渐下降。10 岁以后,由于机体逐渐衰老,产奶量又逐渐下降。但饲养良好, 体质健壮的母牛,年龄到 13-14 岁时,仍然维持较高的泌乳水平,相反,饲养不良,体质衰 弱的母牛, 7-8岁以后, 产奶量就开始逐渐下降。 中国荷斯坦牛 5~6 胎产奶量最高 (表 2) 。 表 2 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年龄)泌乳量变化情况 胎次 1 2 3 4 5 6 7 8 9 产奶量(千克) 3710 4410 4928 5360 5568 5458 5390 5284 5022 最高胎次为 100% 66.6 79.2 88.5 96.3 100 98.0 96.8 94.9 90.2 2.2 初次产犊年龄与产犊间隔 第一次产犊年龄不仅影响当次产奶量,而且影响终生奶量。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早,除影响 乳腺组织发育及产奶量外,也不利于牛体健康;相反,第一次产犊年龄过晚,则缩短了饲养 期间的经济利用期,减少了产犊次数和推 迟了经济回收时间, 并影响终生产奶量。 初次产犊适宜的年龄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饲料 条件而定。一般情况下,育成母牛体重达成年母牛的 70%时,即可配种。中国荷斯坦牛在合 理的饲养条件下,13~16 月龄体重达 360 千克(北方为 380 千克)以上进行配种,第一次产 犊年龄为 22~25 月龄。产犊间隔指连续 2 次产犊之间的间隔天数。最理想的产犊间隔是 365 天,即每年产奶 305 天,干奶 60 天,1 年 1 胎。 2.3 泌乳期 奶牛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多呈规律性变化。一般母牛分娩后产奶量逐渐上升,低产牛在产 后 20~30 天,高产牛在产后 40~50 天产奶量达高峰。高峰期有长有短,一般高峰期约维持 20~60 天后便开始逐渐下降,下降的幅度依母牛的体况、饲养水平、妊娠期、品种及生产性 能而异。高产牛一般每月下降幅度为 4~6%,低产牛达 9~10%。刚开始下降速度比较缓慢, 但到了妊娠 5 个月后,由于胎儿的迅速发育,胎盘激素和黄体激素分泌加强,抑制了脑垂体 分泌催乳激素,因此产奶量迅速下降。在同一牛群中,虽然环境条件相对一致,但因个体的 遗传素质有差异,所以,泌乳曲线也出现三种类型:第一类是高度稳定型,其逐月泌乳量的 下降速率平均维持在6%以内,这类个体具有优异的育种价值;第二类是比较平稳型,其逐 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为6%-7%,这类个体在牛群中较为常见,全泌乳期产乳量高。因此, 可以选入育种核心群。第三类是急剧下降型,其逐月泌乳量的下降速率平均在8%以上,这 类个体产乳量低,泌乳期短不宜留做种用。不同的泌乳时期,乳中含脂率也有变化。初乳期 内的乳脂率很高,几乎超过常乳的一倍。第2-8周,乳脂率最低。第3个泌乳月开始,乳 脂率又逐渐上升。 总之,在泌乳期中产奶量呈现先低、后高、再逐渐下降的曲线变化。同时,奶的质量也呈 现相应的变化。在泌乳的高峰期,奶中的干物质、脂肪、蛋白质含量较低,但随着奶量的下 降,其奶中营养成分又逐渐回升,即奶量与奶质有呈相反的趋势。 2.4 体格 同一品种、年龄的奶牛,一般而言,体格大的牛,消化器官容积相对也较大,采食量多, 因而,产奶量相对比较高,即体格与产奶量有呈正相关的趋势。但过大的体重,并不一定产 奶就多;而且奶牛体重大,维持代谢需要也多,经济不一定合算。根据国内外经验,荷斯坦 牛体重以 650~700 千克较为适宜。 2.5 疾病 奶牛患病后,生理状况异常,首先产奶量下降,奶的成分变化无规律。如:患乳腺炎时, 乳糖、酪蛋白、钾以及非脂固形物含量降低,而钠、氯、乳清蛋白含量增加(表 3) 。乳成分 的变化幅度与患病轻重和患病时间长短以及奶牛的体质、泌乳期的不同阶段有关。 乳脂 -2.1 -2.6 -5.4 -10.8 非脂乳固体 -0.2 -1.3 -3.7 -6.5 乳糖 -1.3 -3.2 -8.44 -16.3 乳蛋白 -0.30 -0.30 1.44 6.19 氯浓度 -4.0 12.0 -32.0 61.5 乳清蛋白 0.84 2.76 5.29 10.83 2.6 干乳期。 乳牛完成一个泌乳期的产乳之后,需予以干乳,使乳腺组织获得一定的休息时间,并使母 牛体内储蓄必要的营养物质,为下一个泌乳期作好准备。母牛干乳期一般为 50-60 天,其长 短,应根据每头母牛的具体情况决定。5岁以上的母牛,干乳期为 40-60 天,其营养条件能 得到保证,对下胎产乳量影响较小。 2.7 发情与妊娠。 母牛发情期间,由于性激素的作用,产乳量会出现暂时性的下降,其下降幅度约为 10% -12%。在此期间,乳脂率略有上升。母牛妊娠对产乳量的影响明显而持续。妊娠初期,影 响极微,从妊娠第5个月开始,由于胎盘分泌动情素和助孕素对泌乳起了抑制作用,泌乳量 显着下降,第8个月则迅速下降,以致干乳

3 环境因素 3.1 饲养与管理 乳牛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挤乳技术、挤乳次数等,都对产乳量有影响。但营养物质 的供给,对产乳量的影响最为明显。饲养条件好时产乳量也高。日粮中给予多量的青绿多汁 和青贮饲料,并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合理搭配,根据泌乳母牛的营养需要实行全价饲养。适 当的运动,经常刷拭牛体,牛舍内保持通风良好,清洁干燥,合理安排工人日程,定期进行 预防检疫等,对提高产乳量有良好的作用。 根据遗传学家研究, 产奶量的遗传力为 0.25~0.30。 即产奶量仅 25%~30%受遗传影响, 而有 70%~75%是受环境影响,特别是饲料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影响。实践证明,在良好的饲 养管理条件下,奶牛的全年的产奶量可提高 20%~60%,甚至更多。在饲养管理中,影响最 大的是日粮的营养价值、饲料的种类与品质、贮藏加工以及饲喂技术等。营养水平不足,将 严重影响产奶量,并缩短泌乳期。管理条件也十分重要,在炎热、潮湿条件下,会破坏奶牛 机体的代谢过程,产奶量也随之大幅度下降。此外,加强奶牛运动、充足饮水,均能促进新 陈代谢,增强体质,有利于提高产奶量。 同时,牛奶中的成分含量也与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如日粮中精料多,粗料不足,瘤胃 发酵丙酸增加,乙酸减少,导致乳脂率下降;反之,提高粗料比例,降低日粮能量水平,将 影响乳蛋白含量(表 4) 。此外,日粮能量较低时,非脂固形物也下降。 表 4 饲料因素对乳脂和乳蛋白率的影响 因 最大进食量 增加精料饲喂次数 日粮能量不足 非结构性碳 水化合物 含量高 ( > 45%) 素 乳脂率 增加 增加 0.2%~0.3% 很少影响 降低 1%或更多 增加 明显增加 降低 1%或更多 降低 1%或更多 无影响 无影响 无影响 不一定 乳蛋白率 增加 0.2~0.3% 可能会轻微增加 降低 0.1%~0.4% 增加 0.1~0.2% 维持正常水平 降低 0.1%~0.4% 增加 0.2~0.3% 增加 0.2~0.3%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会降低 若原日粮蛋白不足,可增加 降低 0.1%~0.2% 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正 常(25%~45%) 高纤维日粮 低纤维日粮(中性洗涤纤维< 26%) 粗饲料切短 日粮粗蛋白含量高 日粮粗蛋白含量低 过瘤胃蛋白占日粮粗蛋白的 33%~40% 添加脂肪 3.2 挤乳与乳房按摩。 挤奶是饲养奶牛的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工作。正确熟练掌握挤奶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奶牛 的产奶潜力,防止乳腺炎的发生。正确的挤乳和乳房按摩,是提高产乳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挤乳技术熟练,适当增加挤乳次数,能提高产乳量。一般,一昼夜产乳量在 15 千克以下的乳 牛,可采用 2 次挤乳。15 千克以上的乳牛,特别是高产乳牛,则应采用 3 次挤乳。挤乳前用 热水擦洗乳房和按摩乳房,能提高产乳量和乳脂率。 3.3 产犊季节和外界气温 奶牛比较适宜的气温为 10~16℃,当气温达 26.7℃,奶牛呼吸、脉搏次数增加,采食量 减少,进而产奶量下降,特别是高产牛和泌乳盛期牛,尤为敏感。为了保持牛体健康,提高 产奶量,夏季对奶牛必须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并调整产犊季节,尽量使奶牛产犊避开 6~8 月份酷暑季节。黑白花牛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是 0℃~10℃,最适宜的气温是 10℃~16℃,外 界气温升高到 40.5℃时,呼吸频率加快 5 倍,且采食停止,产乳量显着下降。因此,夏季时 乳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十分重要。相对而言,乳牛怕热不怕冷,黑白花牛在外界气温 13℃~ 20℃时,产乳量才开始下降,只要冬季保证供应足够的青贮料和多汁料,多喂些蛋白质饲料, 一般对产乳量不会与很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马洪亮. 提高奶牛产奶量的常用方法[J]. 养殖技术顾问, 2010, (06) . [2] 刘瑞军,雷冬至,金曙光. CNCPS 优化日粮对奶牛泌乳前期生产性能的影响[J]. 中国畜牧 兽医文摘, 2011, (01) . [3] 李胜利,周鑫宇,刘玉满,黄文明,都文,曹志军,杨敦启. 2010 年中国奶业回顾与展望[J]. 中国畜牧杂志, 2011, (02) . [4] 魏秋玉,高献周;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关键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 年 09 期 [5] 尚文博;;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J];畜牧兽医杂志;2007 年 02 期

作者:伊曼古丽.乃吉乌拉

原创文章,作者:郭 遠,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2070

(0)
上一篇 2014年2月14日
下一篇 2014年2月14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加强畜禽养殖管理的通知

    农牧发[2007]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以下简称《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下简称《动物防疫法》)和我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关规定,为规范畜禽养殖行为,把好养殖产品质量安全关,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现…

    畜牧 2007年4月5日
  • 变废为宝美国农民禽粪发电

    不起眼的家禽粪便通过科学利用,竟然摇身一变,成为重要能源。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利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变废为宝,为广大住户提供了新能源。 “粪电站” 据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明尼苏达州农场近日采用家禽粪便和农场垃圾发电,获得成功。 一座造价2亿美元的发电站将在下个月全负荷运转。该发电站装机容量55兆瓦,是美国第一座通过燃烧家禽粪便…

    畜牧 2007年5月25日
  • 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农业部6月1日发出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采取有力措施,促进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  通知指出,各级畜牧部门要深刻认识发展生猪生产对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和确保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意义,要充分估计到猪肉涨价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正确把握形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要坚定不移地把发展生猪生产作为畜牧业工作和保持市场稳定的重…

    畜牧 2007年6月4日
  • 夏季养鸡用药要科学

    夏季养殖肉鸡,受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的影响,常见的球虫病最易发生,经常用药会给动物食品卫生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在选药上要讲科学。 要有绿色理念 生产绿色动物食品是现代时尚的卫生消费观念,从发展经济效益的角度看,选择标准合格的兽药,是提高养殖生产效益的保障,如何选择兽药就成为发展养殖,提高效益的关键。盲目用药会给食品动物带来药物残留,要掌握药物进入体内的生化排泄…

    畜牧 2007年7月19日
  • 饲料中用高铜真能带来财源吗?

    高铜等重金属使用造成的污染属于有害成分污染。作为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高铜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必然会对环境、生态产生影响。微量元素铜在消化道的吸收率低。断奶仔猪消化率为5%~10%,成年动物一般不高于5%~10%。因此,高铜大部分通过粪便白白排出体外,造成资源的浪费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长期使用高铜粪便施肥,将导致土壤中铜蓄积,从而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等产生毒害作用…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养殖要重视环境保护

    改善和治理养殖环境是为了保护人和动物的健康,只有健康的奶牛才能生产出安全优质的牛奶。环境治理虽然不像扫地那样简单,但是确实要有“地是要天天扫的”这种精神长期坚持下去。养奶牛企业(户)要确立的理念应是,改善和保护环境,养健康奶牛,增产牛奶,农民增收。专家指出,养牛农户绝不能只想多产奶,多挣钱,与此同时要重视养殖环境的治理,把牛场看成是牛的居住环境,就象人的居住…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有毒有害残留来自何方?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户)在使用含药物添加剂的饲料时,很少按规定落实停药期,使通常规定的7天停药期形同虚设。而且,大多数饲料厂不生产可供屠宰前用的不含药物添加剂的产品,屠宰场也没有养几天再宰杀的习惯。更有甚者,在饲料添加剂或饲料中超剂量或滥加兽药,甚至不在标签上标示所含药品名称和休药期;有的养猪企业或养猪户缺乏合理使用兽药和饲料的知识,盲目用药,不按停药期的要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提高肉质,收获高利的“路标”

    研制无公害猪用饲料添加剂是生产无公害猪肉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安全、高效和优质绿色养猪业及全面提高我国猪肉产品的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促进养猪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草药添加剂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无毒副作用和无抗药性的特点兼优点, 是替代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的理想饲料添加剂,不仅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且能显著改善其产品的品质。中草药添加剂…

    畜牧 2007年11月13日
  • 扼守动物源饲料安全,责任大于“天”

    尽管自英国发现第一例疯牛病后,欧洲各国纷纷采取了预防措施。但是1989年它还是攻破了英国近邻爱尔兰的大门。瑞士和葡萄牙1990年也相继发现了第一例疯牛病。此后,疯牛病席卷整个欧洲,法国、丹麦、德国、加拿大、意大利、卢森堡、荷兰、比利时、列支敦士登相继发现疯牛病。2000年10月,新一轮疯牛病再次暴发,西班牙、奥地利、芬兰、希腊、斯洛文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以…

    畜牧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