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防治

 

摘要:猪支原体肺炎是养猪业中常遇到的疾病,该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养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不高,但它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能、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猪爆发其他传染性疾病,并且猪场一旦发生此病常常难以根治,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大病老病,在养猪业中需要引起重视。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发病机理、临床症状及诊断、预防措施等进行讨论,以期为养猪业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健康发展提供参考。[O_U user_role=”Administrator,Author,Contributor,Editor,Subscriber,Customer,Shop Manager” blocked_meassage=”请登录后继续浏览“]

关键词:猪支原体肺炎  诊断     防治

猪衣原体肺炎(mycoplasmal pneumonia of swine,MPS),又称猪地方流行性肺炎(swine enzootic pneumonia),俗称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理变化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成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本病不同年龄、品种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多发。单独地发生本病对猪致死率虽然不高,但它使感染、发病猪的生产性能、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猪爆发其他传染性疾病,是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大病老病,一直以来在养猪业中都极为重视。

1.病原

本病病原为猪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hyopneumonia),又称为霉形体,是一类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缺乏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呈球形、短杆形、分支丝状等多形态性,最常呈分支丝状。其革兰氏染色阴性,但着色不佳,吉姆萨或瑞士染色良好。本菌在无细胞人工培养基上培养条件苛刻。液体培养基由水解乳蛋白的组织缓冲液、酵母浸液和猪血清组成。细胞培养可选用猪肺埋块、猪肾和猪睾丸细胞继代培养。病料接种乳兔,经连续传代600多代,对猪的致病力减弱,并仍保持较好的免疫原性,也可在鸡胚中生长。猪肺炎支原体对自然环境抵抗力不强,圈舍、用具上的支原体,一般在2-3d失活,病料悬液中支原体在15-20℃放置36℃即丧失致病力。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放线菌素D、丝裂菌素C最敏感,对壮观霉素、土霉素、卡那霉素、泰乐菌素、林可霉素、螺旋霉素敏感。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均能达到消毒目的。

2.流行病学

自然条件下,仅感染猪,不同年龄段、品种猪均能感染,但乳猪和断乳仔猪易感性最高,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其次是怀孕后期和哺乳期的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病情也较轻。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多雨、潮湿或气候骤变时较为多见。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是影响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尤其在饲料质量、猪舍潮湿和拥挤、通风不良等影响较大。如继发或并发其他疾病,常引起临诊症状加剧和死亡率升高。本病传染源是病猪和带病猪,主要通过接触或飞沫经呼吸道传染,皮下、静脉、肌注或胃管接种病原体都不致病。

3.发病机理

支原体聚集并粘连在支气管、细致器官及器官上皮细胞上,首先附着在纤毛上皮细胞上,然后逐渐引起感染细胞病理变化与死亡,导致纤毛萎缩脱落及功能受损。肺部感染后,发展为支气管肺炎,严重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同时,肺炎支原体感染导致免疫抑制,也是该病的重要发病机理。

4.临诊症状

本病潜伏期15d左右,以X检查发现肺炎灶为标准,主要临诊症状为气喘和咳嗽。可根据病程经过,分为急性、慢性和隐性3个类型。

4.1  急性型

主要见于新建猪场及新感染的猪群,以仔猪 、妊娠母猪和哺乳仔猪多发。病猪常突然发病,临床表现为精神沉郁,呼吸次数剧增,每分钟60-120次,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咳嗽次数少而低沉,发出喘鸣声(俗称拉风箱)。体温一般正常,如有继发感染则可升高到40℃以 。病程一般为7-14d,病死率较高。

4.2   慢性型

多发于大猪、半大猪,常发于早晨和晚上,活动及吃食后发生咳嗽。随着病程发展,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症状时轻时重,病猪采食量变化不大,但呈现消瘦,生长缓慢,常形成僵猪。病死率与饲养管理关系密切,管理得当,病死率低,死亡病例主要由于并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引起,多见于夏末秋初气温骤变时期。

4.3    隐性型

多见于老疫区。感染猪临床症状不明显,偶见个别猪发生咳嗽,生长发育正常,解剖后见猪肺尖端有病变。

5.剖解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部位在于肺部及胸腔内淋巴结。病变由肺的心叶开始,逐渐扩展到尖叶、中间叶的前下部,病变部位与健康组织界限明显,两侧肺叶病变分布对称,呈灰红色似新鲜的肌肉样,俗称“肉变”,切面流出微浑浊灰白色带泡沫的浆性或粘性液体。病程长或重时,病变部呈淡紫色、深紫色或灰白色 、灰黄色,坚韧度增加,俗称“胰变”或“虾肉样变”。支气管淋巴结及纵膈淋巴结出现具有特征性的水肿性肿大,气管、支气管带有泡沫性渗出物。

6.诊断

根据猪场发病史、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病死猪剖解特征进行诊断,老疫区以咳嗽为主,妊娠期母猪和仔猪有较高死亡率。临床上常根据以上特征进行诊断。

本病还需与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猪肺疫及蓝耳病等进行鉴别诊断。本病与流感都有精神不振,呼吸困难,咳嗽等临床症状。但猪流感的病原为猪流感病毒。病猪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内有黏稠的黏液 ,肺有下陷的缺氧造成的深紫色区。与猪肺疫的区别在于,后者急性病例呈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炎症状,全身症状较重,症程较短,剖检时见败血症和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变化。慢性病例体温不定,咳嗽重而气喘轻,高度消瘦,剖检时在肝变区可见到大小不一的化脓灶或坏死灶。后者体温和采食变化不明显,无败血和胸膜炎。与蓝耳病的区别在于虽都有呼吸症状,但后者病原为病毒,病猪呈多病灶性至弥漫性肺炎,体温升高明显,甚至后期有缺氧体表发绀表现,而妊娠母猪则可能表现为死胎 、流产和木乃伊胎儿。

实验室确诊须从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性支原体。在成功分离培养病原微生物后,可通过血清学试验、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血清平板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补体、结合反应试验和微量补体结合试验等或通过液氮碾碎组织,提取总DNA进行针对支原体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用PCR方法进行检测。

7. 防治措施

在养殖业中,针对任何传染性疾病都要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观念,本病也不例外。

7.1  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猪场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定期消毒,制定并施行科学合理的免疫预防程序。保证猪饲料中营养的均衡,改善猪群的饲养环境,包括良好的通风、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合理的温度控制;同时防止猪群的密度过大并且定期的进行驱虫等。同时结合本人临床经验,建议猪场饲料投递尽量减少干湿分离投料,以免造成猪发生呼吸道炎症从而继发本病。一定要在饮水或饲料中添加脂溶性维生素A和E,以增强对呼吸道的保护力。同时根据本病发生特点,在季节变化大时,通过人为调控,减小环境应激。

7.2  药物预防

根据本病的流行特点,在常发季节、换季时节和断奶时期,采用策略性阶段性药物预防。如母猪可于产后3d,后备母猪配种前1周,选用 10%支原泰妙混饲1周,剂量为1Kg拌1t料; 公猪每间隔2-周用药一次,每次1周,药物可选用支原泰妙,剂量为1Kg拌料1t; ;仔猪哺乳期至断奶后一周内,连续7天混饲泰舒平或支原泰妙,剂量分别为1-1.5Kg拌料1t。转群变料后可按照上述仔猪用药物和剂量连续给药 1周,也可按每吨饲料添加400~800g霉素碱长时间饲喂,进行预防。

7.3   治疗措施

用抗生素可以减缓该病的临床症状和避免继发感染的发生,也可以配合使用中成药注射液。常用的抗生素有四环素、泰乐菌素、林肯霉素、泰妙菌素、奎诺酮类等。但总的来说,使用抗生素不会恢复组织的损伤,且一旦停止用药容易复发;另外支原体的耐药性强,抗生素在肺部粘膜表面的有效浓度低,因此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效果也很难保证。

猪场发生本病后,单独使用土霉素或卡那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有一定效果。泰乐菌素每千克体重10m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续3-4d为一疗程。或者在饲料中添加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每千克体重各20mg拌料,喂10d为一疗程。

硫酸卡那霉素,每Kg体重2-4万单位,1次/d,肌肉注射,5天为一疗程,也可作气管注射。本药与土霉素盐酸盐,可交替注射,防止产生抗药性。

鱼腥草和土霉素混合注射液、鱼腥草和卡那霉素混合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气喘病效果良好。

7.4   接种疫苗

由于支原体的特殊性,安全可靠的疫苗接种是解决该病的最佳选择。目前无论是在规模化猪场还是中小养猪户,随着养殖观念的更新和进步,开始使用疫苗进行预防。目前常用的疫苗有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的猪喘气病弱毒苗、美国辉瑞的支原体灭活苗,使用方法为:仔猪出生后1周2ml/头份,间隔两周后加强免疫一次;种猪和后备猪每年流行季节8-10月份免疫1次,剂量为5 ml/头份,在右侧胸腔注射。

8.结语

猪支原体肺炎的控制除了要考虑药物防治和疫苗免疫,还需特别注重加强饲养管理,通过增强猪自身抵抗力,避免或减少本病发生。同时有条件时,可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便于制定更科学的免疫和保健程序,保障猪场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代刚          工作单位:泸县畜牧局奇峰镇畜牧兽医站)[/O_U]

原创文章,作者:杨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327

(0)
上一篇 2013年11月12日 上午10:45
下一篇 2013年11月11日

相关推荐

  • 应用蛋白芯片检测兽药残留

    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包括抗生素、动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种类及形态变化频繁,因此,为了实时或动态跟踪市场兽药种类及国家对兽药监控形势的变化,有必要提高常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笔者指出,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并行化、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量样本多指标污染物的筛查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所用提取试剂均为该公司试剂盒…

    科研 2007年12月14日
  • 越南进行自制禽流感疫苗首次人体测试

    据越南媒体25日报道,越南日前首次将自行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志愿者身上进行了测试,目前志愿者情况正常。据报道,进行测试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是由越南中央流行病卫生研究院研制的。首批10名志愿者就是该院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于本月初接种疫苗,目前健康状况良好。预计这些疫苗还将于4月在更多人身上进行测试。今年初,越南再次暴发禽流感疫情,迄今已有5人死于禽流感。自2…

    科研 2008年3月27日
  •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首个拓展区在荣昌挂牌

    25日,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荣昌拓展区正式挂牌。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我市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根据《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区为涪陵太极工业园、荣昌工业园、万州工业园,25日挂牌的荣昌拓展区为三个拓展区中第一个挂牌的。 荣昌县具有悠久的畜牧养殖 传统,是全国三大、世界八大优良地方种猪———荣昌猪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是我市规划的四川白鹅品…

    科研 2008年4月29日
  • 我校多项科技成果入选农业部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

    农业部今天发布了第三批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以我校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禽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名列其中。至此,已有9项以我校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成果列入农业部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予以推介发布。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引导广大农民选择…

    科研 2008年5月22日
  • 美用老鼠细胞培植出人造肝脏器官移植5年内或实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实验室利用老鼠细胞以人工方式培植出了肝脏,这标志着“订做器官”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该技术进展顺利,未来5年内或将用于人体肝移植。然而也有学者审慎地表示,这项科技仍有不少障碍有待克服。该实验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先去掉老鼠肝脏上的细胞,剩下一个“支架”,然后将2亿个健康的肝细胞…

    科研 2010年6月17日
  • 汕头大学等《Science》文章提醒H1N1变异危险性

    来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加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从2009年开始的大流行性的H1N1流感病毒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在猪的体内进行了基因的重组,这提醒大众要在新病毒产生并感染到人身上前加紧检测猪畜疾病。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以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管轶教授,其在SARS爆发期间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

    科研 2010年6月21日
  • 美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转基因“蜘蛛山羊”

    由美国怀俄明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兰迪·路易斯(RandyLewis)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即将蜘蛛织蜘蛛丝的基因与山羊基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转基因山羊。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中的内容。但它却是真实存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提供给人们很多实际性的用途。众所周知,蜘蛛网有很强的弹性和韧度,而且还可从仿造韧带和肌腱到制作防弹衣…

    科研 2010年7月1日
  • 日称利用万能细胞治愈瘫痪老鼠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冈野荣之、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等研究人员在6日的《美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成功使用「万能细胞」(iPS细胞)帮助脊髓受损的老鼠恢复了行走能力。这些iPS细胞经事先检验,确认安全性较高,不易引发肿瘤。iPS细胞虽然可转化为各种细胞,但此前一直被指存在引发肿瘤的危险。此番通过事先检验区分出了安全的细胞并证实可应用…

    科研 2010年7月13日
  • 克隆动物制药前程远大

    动物克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面对该领域的迅速发展,有科学家表示,人们研制克隆动物(包括对转基因动物的克隆)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农业,但是,用其来研发药物可能才是克隆动物的“远大前程”。比如,从克隆奶牛和奶羊的奶中提取蛋白质可用来制成药品,这种使用克隆动物的制药方式有望大大降低成本。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对此表示质疑,他们害怕逃脱人类掌控的克隆动物会污染物种,呼吁…

    科研 2010年8月30日
  • 来自青蛙的抗生素挑战多种耐药菌

    超级细菌(MRSA)出现了,人们开始怀疑抗生素时代是否即将终结。但来自青蛙的强力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却明确昭示了人类和细菌的缠斗尚远未结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阿联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青蛙皮肤中提取了100种新型抗生素,其中有些抗生素甚至能抵抗臭名昭著的超级细菌和“伊拉克细菌”。 超级细菌是耐甲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能在医院病人中…

    科研 2010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