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农业部发布29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目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29项标准业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定通过。经农业部、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查批准,现发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自2014年1月1日起实施。

《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29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目录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左旋咪唑残留量的测定高效 液相色谱法
GB 29681-2013

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 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82-2013
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对乙酰氨基酚残留量 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83-2013
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红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 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684-2013
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林可霉素、克林霉素 和大观霉素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9685-2013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猪可食性组织中阿维拉霉素残留量 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686-2013
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阿苯达唑及其代谢物多残 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87-2013
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 谱-串联质谱法
GB 29688-2013
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甲砜霉素残留量的测定高效 液相色谱法
GB 29689-2013

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尼卡巴嗪残留标志物 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690-2013
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可食性组织中尼卡巴嗪残留量的 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1-2013
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2-2013
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常山酮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3-2013
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13种磺胺类药物多 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4-2013
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阿维菌素和伊维菌素多残 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5-2013
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阿维菌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 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696-2013
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地西泮和安眠酮多残 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9697-2013

1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奶及奶制品中17β-雌二醇、雌三 醇、炔雌醇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9698-2013
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肌肉组织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 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9699-2013
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氯羟吡啶残留量的测定气相 色谱-质谱法
GB 29700-2013
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鸡可食性组织中地克珠利残留量的 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701-2013
2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甲氧苄啶残留量的测定高 效液相色谱法
GB 29702-2013
2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呋喃苯烯酸钠残留量 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703-2013
2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环丙氨嗪及代谢物三 聚氰胺多残留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704-2013
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 氰菊酯多残留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29705-2013

2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氨苯砜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B 29706-2013
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牛奶中双甲脒残留标志物残留量的 测定气相色谱法
GB 29707-2013
2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五氯酚钠残留量的测 定气相色谱-质谱法
GB 29708-2013
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动物性食品中氮哌酮及其代谢物多 残留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9709-2013

原创文章,作者:王 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31057

(0)
上一篇 2013年10月18日 上午11:10
下一篇 2013年10月17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反受其害的祸根:疏忽“度”的控制

    尽管人们认识到砷对有些动物可能是必需的微量元素,但目前尚未见到在生产中由于缺砷而影响动物生长性能和健康的报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便于饲料生产企业、养殖企业科学把握住有机砷添加剂“度”的分寸,把合理利用有机砷添加剂为畜牧业生产服务,及控制其在畜禽产品中的残留和环境污染有效结合起来,已刻不容缓!专家提出,由于对有机砷的促生长效果和作用机制还缺乏系统的研究,尤其…

    监管 2007年11月13日
  • 绝不容放松警惕的“杀手”

    本病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细菌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据报道,目前临床上常发生的链球菌病大多为 溶血型。病菌可存在于人和猪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上,可引起皮肤、呼吸道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肺炎、菌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泌尿生殖道炎症及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对本病应保持高度警提,且不可麻痹大意。专家指出,各种年龄的猪对本病都有易感性,但败…

    监管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