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养猪业随着养殖模式的不断变化,养与防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由重治疗轻预防,到防重于治,到防养并重,到现在的养重于防、防重于治,这些都是依当时的特定阶段而制定的措施。目前养猪人普遍感到猪越养越难养、越养越不会养,其原因就是由于现在的猪病混合感染十分普遍,繁殖障碍疫病和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愈来愈重,使得猪病越来越多、越来越难诊断、越来越难预防和治疗。
为什么许多大型的规模化猪场生产成绩逐年提高,而管理较差的场疫病不断、生产成绩不断下滑?究其原因,绝大多数不是由于不懂技术,而是在于思想观念。大家也都懂,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执行了,是不是落实了。生产成绩的好坏并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而在于你做了多少。
1养重于防的重要性
1.1免疫抑制。近几年,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危害愈来愈重。造成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如营养不良(如食物中缺乏某些营养元素、最常见的是饮水不足)、应激状态(造成代谢紊乱与营养素缺乏)、霉菌毒素中毒、病原体感染(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抗原刺激过频(造成信息干扰、应答紊乱)、抗生素滥用(尤以某些化学合成药为甚)、寄生虫病(破坏正常组织、细胞、毒素干扰)。以上这些因素能降低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弱,整体健康水平下降。目前,在我国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很高,而且在很多猪场呈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达50%以上。
1.2耐药性。细菌的耐药性一般是指病原体与药物多次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致使药物对该病原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当前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几乎所有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条件)微生物或多或少均有耐药株。以前,临床治疗猪链球菌病常用的抗生素有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青霉素、四环素等。据2005年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今年上半年的临床检测数据,约40%猪链球菌分离株有较强的耐药性,未能筛选出高敏药物;约10%的猪链球菌分离株有很强的耐药性,仅对个别药物,如阿莫西林等有中度敏感性,而对头孢类药物也不敏感。副猪嗜血杆菌在2005年用氟苯尼考效果很好,可到2006年发现有耐药性,改用阿奇霉素有效,到了2007年阿奇霉素又不行了,又换用头孢类。试想,这样的细菌如果感染了人,会是怎样的结果?国外调查表明,每研制出一种新药,平均需要10年时间和10亿美元的投入,而耐药产生的速度非常之快,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无药可用,猪也就无法再养。没有药就无法养猪了吗?其实,欧盟从2006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在所有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到目前为止,欧盟并没有因为禁止使用抗生素而引起养猪生产成绩滑坡和疫情发生。这说明我们养猪的方法还存在很多问题。
1.3操作不到位影响药物疫苗的使用效果。治疗过程中的不到位会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打疫苗时打不到正确部位,比如对100公斤以上猪进行肌肉注射时,一定要采用16号38mm-44mm长的针头,垂直刺入皮肤。针头过短,只能将疫苗注入脂肪,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打疫苗时猪是不是健康?是不是在用发霉饲料?免疫程序是不是合理?注射剂量够不够?现有许多猪场注射疫苗时用的是短针头,打“飞针”,效果能好吗?料中加药时搅拌不均匀,猪因高烧采食减少或不食,药物因异味太大影响采食量和饮水量,治疗时的药不对症或剂量不合适等,都会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1.4.诊断难。2006年的“猪无名高热病”,许多知名的专家、教授,使用先进的仪器设备都不能确诊,更何况是在基层猪场?!再者由于很多是老病新发,已熟知的、典型的疫病,变为非典型性发生;新的传染病的不断出现;混合感染愈来愈普遍,使诊断也愈来愈难。
1.5疫苗与药物的有效性。疫苗对保存有较高的要求,但在流通环节养殖户无法控制,疫苗在运输过程很难按冷链运输的要求执行,甚至有的经销商通过物流发货,更是难以保证。猪瘟苗在我国用了多少年了,可猪瘟还是一直存在,除了与免疫程序和方法有关外,与疫苗的质量也有关系。猪链球菌菌、副猪嗜血杆菌苗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苗等保护率也不令人满意。
2养好猪的措施
无病是养猪的最高境界。只有靠适宜的环境、全价的饲料、精细的管理才能解决猪场目前棘手的问题,因为这些因素可以增强猪的抗病力。任何猪发病都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内因就是猪的抵抗力。严格的消毒可以使病原菌难以生存,干净的卫生环境使病原菌无处藏身,科学的防疫将阻止烈性传染病的危害,全价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会使猪一直处于舒适的环境中,这样的猪是很难发病的。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一定是非常愉快的,才能真正达到快乐养猪的境界。
2.1提供适宜的环境2.1.1选址。场址选择很重要,选错场址年年糟。场址选择的不好,不仅传染病不易防制、环境不易控制,还影响建场的合理规划,也会给猪场各类建筑的合理安排造成困难,或采光透气受到影响。故选择建猪场地址时,要全面考虑。场址的水也要考虑,水其实比饲料还要重要。看水质是否合格、水量是否充足。2.1.2猪舍的设计与布局。猪舍朝向宜为座北朝南,猪舍布局宜采用从上风口依次为保育舍-产仔舍-种猪舍-育肥舍,猪舍跨度不宜过宽,猪舍墙壁和屋顶应采用适宜的隔热保温材料,产仔舍和保育舍要选择适宜的采暖方式(地坪水暖或电热板保温效果较好),猪舍间距为猪舍高度的3~5倍,饮水器的高度以高于猪背5~10厘米左右,水的压力要充足,饮水器水的流速为每分钟1.5-2.0升。产仔舍和保育舍宜采用多个小单元实行全进全出制。
2.1.3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不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可使猪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易患各种疾病,生产性能降低,对种猪的繁殖力也有较大影响。各类猪群适宜的环境温度为:公猪13℃—19℃,后备公猪及母猪14℃—20℃,妊娠前期母猪13℃—19℃,妊娠后期母猪16℃—20℃,分娩及哺乳母猪16℃—20℃,哺乳仔猪26℃—35℃,保育猪18℃—25℃,生长猪18℃—20℃,育肥猪16℃—18℃。要特别注意种猪和小猪的温度,小猪怕冷,大猪怕热。外界温度低时要在产仔舍和保育舍增加增温措施,产仔舍以地坪水暖或电热板配合红外线灯泡效果好。炎热季节要注意种猪舍的降温,特别是种公猪的降温。当气温超过30℃-35℃时,公猪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活力下降,畸形精子比例增加,性欲降低,而且一旦受损,需要50多天才能恢复。猪舍内相对湿度为50%—70%为宜。猪舍内的粪便、饲料、垫料等要及时清理,不然会影响通风换气,容易形成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升高,导致猪患眼病、呼吸道和消化道等疾病,甚至诱发传染性胸膜肺炎,引起猪死亡。猪舍内各种有害气体的最高浓度为:氨气,分娩舍≤15mg/m3,其它猪舍≤26mg/m3;硫化氢,所有猪舍≤10mg/m3;一氧化碳,妊娠后期母猪舍、产仔舍、保育舍≤5mg/m3,公猪及妊娠前期舍、生长舍≤15mg/m3,育肥舍≤20mg/m3;二氧化碳,所有猪舍≤0.2mg/m3。通风是最好的消毒,要充分认识到通风的重要性,改变部分猪场只注意温度、不注意通风的错误做法。
2.2营养全价的饲料
现代养猪必须把营养提高到一个高度来认识,充分认识到营养是疾病最大的克星,认识到饲料营养的重要性,高效的饲料营养就是最全面的广谱药物。营养缺乏能导致免疫抑制,而全价的营养能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在猪病愈来愈多、愈来愈复杂的情况下,应重视维生素的作用、增加饲料中维生素的用量。
要特别重视种猪和乳猪的营养。种猪营养的高低决定所产仔猪的体重大小与体质强弱及仔猪断奶仔猪的大小与强弱,乳猪料的好坏不但决定了乳猪的生长速度,而且可提高对疫病的抵抗力。
在关注饲料的同时也要关注水的营养,水对猪来说比饲料还要重要。许多猪场对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猪饮水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哺乳母猪饮水严重不足,导致母猪泌乳力下降,更严重的是影响到母猪以后的繁殖性能。
2.3精细的管理
现代养猪要求实行精细化管理,树立“补洞论”和“养猪无小事论”等“三十个论”。在疫病的防制上,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2.3.1全出全出。特别强调对分娩舍和保育舍要实行全进全出,全进全出生产方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这样可以提高猪群健康水平,从而使猪只生长速度加快,饲料转化效率提高,死亡率降低,并且减少用药方面的成本。因此从健康的角度考虑,全出全出意义重大。在这种生产方式下,可以把那些循环传播的疾病以及其它特定的健康问题有效地限制在同一批次的组群当中。这样不仅对疾病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且在发病的时候也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对策,仅对发病的特定组群进行治疗。经过治疗的猪只可以和未经治疗的猪只分开,在食品安全方面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且还降低了治疗成本。
2.3.2严格消毒。消毒胜过治疗、消毒可以减少投药、但投药不能代替消毒。尽管大家都在讲疾病预防很重要,但预防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消毒却思考最少、做得最差。很多猪场不注意日常消毒,只是在猪群中发现了疫病才想到消毒。其实在养猪生产中,有时没有疫病发生,但外界环境存在传染源,传染源会释放病原体,病原体就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和其它生物等途径,入侵易感猪,引起疫病发生。如果没有及时消毒、净化环境,环境中的病原体就会越积越多,超出猪体承受浓度时,就会引起疫病大发生。不但猪舍出空时要消毒,平时也必须注意消毒。特别是全进全出对空舍消毒时,一定要对猪舍墙壁、地面、污水沟、栏舍及舍内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冲洗、消毒,做到舍内不留任何粪便、灰尘等污染物。
2.3.3减少饲养密度。减少饲养密度能改善饲养环境,对于减少猪群应激、减少疾病有重要作用。猪群各个阶段的适宜密度为:
猪别
断奶仔猪
保育猪
育肥猪
后备母猪
成年母猪
体重(Kg)
4-11
11-18
18-25
25-55
56-105
113-136
136-227
每猪所占面积(m2)
非漏缝地板
0.37
0.56
0.74
0.90
1.20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