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蓝耳病发病现状及对策

当前猪病越来越复杂,呈现一场多病、一舍多病、一群多病、一猪多病的状况。蓝耳病是高热病频频发生的罪魁祸首,导致母猪流产、死胎、不孕,小猪呼吸道症状。此外还造成免疫抑制,导致疫苗免疫接种效果差,猪体抵抗力下降,出现猪瘟、伪狂犬、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喘气病、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流感和弓形体等的混合感染,造成大批死亡,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经典蓝耳和高致病性蓝耳
经典蓝耳一般由SDSU73、VR2385、VR2332等弱毒力和中毒力PRRSV毒株引起。表现症状为:母猪流产、弱仔、死胎和木乃伊胎等;仔猪、生长育肥猪发热、呼吸困难等肺炎症状。
高致病性蓝耳一般由MN184、NVDC-JXA1等高致病性PRRSV引起。主要特征为:猪只发生高热达41℃以上、厌食或不食、眼结膜炎,较严重的繁殖障碍流产率高达50%、产死胎等,严重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喘等,神经症状如后躯无力、不能站立、左右摇摆、抽搐等,死亡率高,仔猪高达50%以上,母猪达3%—15%等。
二、防控蓝耳病对策
1、加强饲养管理:
蓝耳病毒在环境中不稳定,对热、酸、碱敏感,对干燥尤其敏感。普通消毒剂、洗涤剂易将PRRSV灭活。在室温条件下,0.03%的氯仿可在10分钟内完全灭活PRRSV,0.0075%的碘或0.0063%的季铵化合物只需1分钟。圈舍和交通工具的清洁、清洗、消毒和干燥有助于灭活蓝耳病毒。在猪场的日常管理中务必要着重加强消毒、干燥措施。
2、合理有效的免疫程序:
有研究表明:经典蓝耳病毒和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同时进入同一猪体后,其中一个将逐渐占据优势地位,成为唯一能够繁殖的毒株,而另外的毒株则最终消失,并且两个毒株的差异越大,两者之间不相容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蓝耳病疫苗选择上要根据本场及周围场的发病情况而定。
3、定期抗体监控:
对于生产稳定、蓝耳抗体阴性场,可以不做蓝耳疫苗免疫。但是在当前猪群频发蓝耳病的大环境下,这样做非常危险。如果是原种猪场在做足生物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可以不免,需要定期监控,随时关注猪群可能感染的情况。如果猪场生物安全措施不能有效保障,我们建议免疫蓝耳灭活疫苗。
对于生产稳定、蓝耳病阳性场,需要对种猪群进行抗体检测。检测结果蓝耳抗体水平较高且一致时,可以不做免疫,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监控猪群健康状况;检测结果蓝耳抗体水平较低且一致时,是免疫疫苗的最佳时机,需要立即全群免疫蓝耳弱毒苗;检测结果蓝耳抗体水平高低不一致时,此时是极易感染的危险期,部分猪正面临感染的危险,要立即全群补免蓝耳弱毒苗,并且在15天后加强免疫一次。
3、针对性用药:蓝耳病用药要考虑两个方面:抗病毒和防止继发感染。九鼎清瘟败毒散,泻火解毒,凉血。对抗蓝耳病毒血症、体温升高、咳喘、喘气等疗效显著。用时取本品1000g加适量温开水浸泡30分钟,取上清液兑水250kg集中一次饮用,药渣拌料,连续使用3天,效果显著。九鼎鼎诸康对抗蓝耳、圆环等病毒引起的继发感染与并发症有较好的疗效,用时每吨饮水中添加本品0.25-0.5公斤,连续使用5天。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622

(0)
上一篇 2010年12月21日 上午7:05
下一篇 2010年12月21日 上午12:16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