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餐桌上的猪肉九成以上是洋猪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

我国规模化养殖的猪种90%以上系国外品种,这些猪吃的饲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和麸皮。目前,豆粕基本上依靠进口,一旦玉米失守,中国餐桌将不保。猪种阴谋“国外的猪种研制,是围绕原料展开的。我国规模化养殖的猪种90%以上为洋品种,这些猪吃的饲料原料主要是玉米、豆粕和麸皮。目前,除了豆粕基本上依靠进口外,玉米每年也有数百万吨的进口,且呈逐年上升态势,一旦玉米失守,中国猪价将无法控制。”8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江厦区养猪协会会长、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董事长雷贤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一名自称从17岁就开始养猪的职业养猪人,雷贤忠从帮家里养猪起步,他先后担任过外贸猪场的场长,办过屠宰加工厂,再到率先在同行中成立专业养猪管理公司,20多年来,雷贤忠始终没有离开过生猪行业。也许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雷贤忠考虑问题似乎比别人都看得远些。“国家一定要警惕国外的猪种阴谋,下大气力开发适合中国养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种。否则,我们的餐桌将被发达国家控制。”雷贤忠告诉记者,当前,除了个别猪场出于品种保护目的,还在坚持饲养一些地方优质猪种外,我国猪种市场基本是洋猪种(杜洛克、长白和大约克,简称杜长大)一统天下。据雷贤忠与河南太平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董事长贺保禄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国外对于猪种的出口是有限制的,一般来说,冠亚军品种是不允许出口中国的。“目前,我国进口的洋猪种基本上都是国外的三流猪种。”雷贤忠说,除此之外,由于我国检验目录里以前没有蓝耳、伪狂犬等疫病检验项目,导致这些在国外流行多年、我国原本没有的疫病被大量带入我国,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对此,亚洲猪病学会主席、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院士早在2007年就曾指出,当前国内猪病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在于,从国外引良种、调种频繁。随着国外良种猪的不断引进,猪病也随之传入国内,以至“万国猪病荟萃中国”。饲料危机“猪种的控制还不是最可怕的,国外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饲料原料,从而控制中国餐桌。”雷贤忠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猪。”雷贤忠告诉记者,洋猪种的一大特点是,只吃由玉米、豆粕和麸皮配比的混合饲料。我国每年出栏生猪约6亿头,以每头生猪吃350公斤饲料计算,一年就需要2100亿公斤饲料。目前,饲料的配比大致为玉米65%、豆粕22%、麸皮等其他13%,一旦玉米像豆粕一样被国外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此,广东省农业厅副厅长程萍8月11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上周,我带了一批广东的科学家到土耳其考察,他们的农产品基本上被跨国公司控制。土耳其的科学家对我说,中国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研发体系,千万不要让跨国公司控制了农产品定价权。”程萍说。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505

(1)
上一篇 2011年9月5日 下午2:14
下一篇 2011年9月5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