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兽医常见用药误区

药物是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如果对药物知识知之甚少或无知,错误用药、滥用药物,就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基层兽医临床中,在使用药物上存在着种种误区,轻则影响家禽健康,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用药多、疗效差等不良后果,重则引起药物中毒,造成损失。
现将基层兽医常见用药误区分述如下:
1、使用单一固定药方。
一些兽医常用老眼光看问题,遇到病畜只知道使用青霉素、链霉素、地塞米松。在使用这个方剂效果不明显时,往往又不去分析原因,不改变思路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剂,而是盲目地任意加大青霉素、链霉素的剂量,有时甚至超出常规用药剂量的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对于不太敏感的微生物,过量使用抗生素,不但不能杀死或抑制,相反会使微生物增加对药物的耐受性和适应性,结果只能使动物感染性疾病更加难治。地塞米松是激素类药物,适量应用有抗炎、抗过敏、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但长期过量应用,能扰乱体内激素分泌,降低机体免疫力,造成直接危害(如肌肉萎缩无力、骨质疏松、生长迟缓),突然停药后会产生停药综合征(如发热、软弱无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血糖和血压下降等),导致动物机体产生药物依赖而不利于后期的防治。
2、疫苗使用不合理。
疫苗保存不当(特别是在没有冰箱的条件下,更是时有发生);使用生水稀释疫苗;注射疫苗时一个针头用到底,既不更换针头,也不严格消毒;使用过期的疫苗;将疫苗故意低浓度稀释;疫苗注射剂量不足(如皮下注射时穿透皮肤,注射时太匆忙,释放动物太急等);不根据畜禽的发病特点和规律以及母源抗体情况、环境卫生条件灵活变通,照搬书本上的免疫程序;使用活菌制剂时,配合使用抗生素或含有抗生素的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所有这些,都会导致免疫失败,给养殖户造成严重损失。
3、不能与时俱进地合理使用抗生素。
一些过去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因其微生物产生了耐药性,已经变成了无效药。2001年6月修订、第13次印刷的《新编兽医手册》介绍,链球菌对链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呋喃西林等药物敏感。但《畜牧兽医》杂志仅在2002年就报道了两次药敏试验的不同结果:沈阳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学院对检测出的仔猪C群链球菌的试验结果证明,该型细菌对庆大霉素、头孢霉素、氨苄青霉素、氧氟沙星、恩诺沙星高度敏感,对新霉素、卡那霉素、螺旋霉素、环丙沙星中等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磺胺嘧啶、强力霉素、诺氟沙星等具有抗药性。内蒙古通辽市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药敏试验结果则证明,硫酸阿米卡星对链球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其它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均对链球菌无抑制作用。临床上若使用这些不敏感的药物治疗链球菌感染,当然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在推荐使用抗生素添加剂时也是这样。长期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抗菌药物添加剂,特别是使用土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不但容易造成产品污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还会使胃肠道内正常菌群受到抑制,导致消化功能紊乱,B族维生素缺乏,更为严重的是可能会使一些细菌发生变异,如分泌某些酶类使抗生素失活,并可以将耐药性由非病原菌传给病原菌,使抗药性菌群进一步扩大。
4、磺胺药使用不合理。
磺胺类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如磺胺嘧啶(SD)、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磺胺二甲氧嘧啶(SDM)、复方新诺明(SMZ)等。许多兽医并不清楚磺胺药的作用机理,不知道磺胺类药物只能抑制细菌生长繁殖、不能彻底杀死细菌,临床用药很不规范,不懂得遵守“首次突击量,以后用维持量,症状消失后使用最小量”的用药规律,不清除脓汁和坏死组织,用药间隔太长或太短等;在发现治疗效果不好后,不是检查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及时改换其他有效抗微生物制剂,而是继续毫无标准地加大剂量使用磺胺药。这样做,都会使那些原本对磺胺药比较敏感的微生物也开始呈现耐药性,一些原本使用磺胺药能治好的传染性疾病变得难以治疗。
5、用药配伍不合理。.
许多基层兽医在配伍用药时,不知道药物的理化特性和配伍禁忌,只是凭感觉配伍应用。临床常见的不合理配伍用药很多,如:庆大霉素与青霉素、5%的NaHCO3;链霉素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乳酶生与复方新诺明、磺胺脒;20%磺胺嘧啶钠与青霉素G钾、Vc注射液……这些不合理的配伍,既导致配伍药物失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又无故增加了畜主的经济负担,尤其是治疗混合感染性疾病时,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6、随意听信媒介宣传。
我国现有兽药厂2600多家,生产的兽药品种达3000多种。新药往往都有一个好名字,标签上介绍的应用范围特别大、效果特别好,但又不标明有效成分,而推销商的游说更是让人真伪难辩。
现在病毒病特别多,一些兽医很容易听信媒介不切实际的广告宣传,随意接受、使用一些新药治疗病毒病。其实,抗病毒药物都仅对某些病毒的某些生长阶段有抑制作用,如:阿糖腺苷防治仔猪伪狂犬病,磷甲酸钠防治鸡马立克氏病、猪伪狂犬病、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靛红—β—缩氨硫脲防治鸡痘、猪痘、鸡包涵体肝炎、火鸡出血性肠炎,阿昔洛韦防治禽的疱疹病毒感染,都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来发挥作用的。况且,许多抑制病毒的药物具有明显的副作用,如:金刚胺可用于治疗猪鸡流感,但易引起鸡产蛋率下降;病毒唑可用于治疗流感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但长期使用,会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利巴韦林在组织培养中,对鸡新城疫、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但长期服用,容易产生免疫抑制。同时,病毒对现有抗病毒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变异株,甚至还会出现依赖药物的变异,使抗病毒药物效果不佳或根本无效。不合理选用抗病毒药物,后果不堪设想。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466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0年12月7日
下一篇 2010年12月7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