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来源成谜禁令已颁布十年仍存在

十年难根除“瘦肉精”来源成谜

专家称目前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双汇“瘦肉精”案已控制32名疑犯。

连日来,双汇“瘦肉精”事件的曝光不断牵动着公众神经。早在2002年,我国就明令禁止“瘦肉精”使用于养殖业,然而多年来未被根除。

“瘦肉精”来源难查明

2001年,北京、天津等九省市23家养殖场被发现违规使用盐酸克伦特罗。2002年,广州某饲料生产公司违规添加“瘦肉精”导致480多人中毒。2006年,上海连续发生多起“瘦肉精”中毒事件。

河南一名生猪经纪人透露,“瘦肉精”黑市价为每公斤5000元至万元不等,经纪人掺饲料粉后以每包300元的价格卖给农户。

此次赴河南调查的农业部门专家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瘦肉精”,估计大多来自地下制售黑窝点。然而,自2002年以来,鲜有被查出或捣毁的窝点。

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教授说:“到现在为止,没有案例明确告知瘦肉精源头是哪里。”

交60元可免检“瘦肉精”

在双汇“瘦肉精”案中,河南省已控制涉案疑犯32人,抓捕归案29人,正式立案8起,分布于养殖户、生猪经纪人、采购员等各环节。

最近有媒体记者在深圳某屠宰场采访时发现,屠宰场宰杀被禁生猪牟利,只用交40元的屠宰费和20元的屠宰出厂单,便可让“瘦肉精”污染的猪肉顺利过关。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表示,全国每年出栏生猪6亿头,“只要是抽检自然会有漏洞”。

对中国生猪产业现状而言,目前许多养殖户为中小户散养,这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许多批次的猪肉放在一起,抽检结果可能不具有可参考性。

专家认为,政府需要建立信息档案,如用“公司+农户”的形式将散户组织起来登记,建立信用约束体系,也方便日后追溯。

手段滞后成全“漏网之鱼”

一些小型肉联厂不愿负担或购买不起检验设备,或在检验环节敷衍行事。河南一家肉联厂管理人员就透露,该厂生产线每天要加工2000到6000头生猪,如果按照千分之四点五的检验率,每头猪检验费时30分钟计算,20元一份的尿样检测试纸和几百万元的检测设备,耗时耗财力。

为躲避排查,不法分子从最先使用盐酸克伦特罗到现在使用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已出现多个“变种”。与此相比,检查手段相对滞后,也“成全”了一批漏网之鱼。

应对

农业部

生猪养殖重点地区全面排查

据新华社电农业部有关负责人23日表示,有关“瘦肉精”的案件被媒体报道后,农业部立即全面启动了生猪养殖重点地区排查工作,确保出栏生猪质量安全。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农业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工信部、公安部、商务部、卫生部等部门,从“瘦肉精”源头管理、生猪养殖、生猪贩运、生猪屠宰、肉品加工、肉品流通消费等6方面,全力推进“瘦肉精”整治工作。

工信部

莱克多巴胺或将禁产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要对国内莱克多巴胺(瘦肉精一种)生产经营情况进行调查,以研究国内禁产莱克多巴胺的可行性。

目前莱克多巴胺在工业领域除用作饲料添加剂外,暂未发现其他用途。

此次调查内容包括各地工业主管部门负责调查本地区企业生产莱克多巴胺的主要情况:一是莱克多巴胺生产单位的名称、生产规模、企业从业人数;二是2009年以来的产量、销量及流向。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354

(0)
上一篇 2011年3月24日 上午11:19
下一篇 2011年3月24日 上午11:15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