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席兽医师称:中国禽流感疫情形势总体平稳秋冬季国内发生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不大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官员表示,今年秋冬季节全球有可能再度出现大规模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称禽流感病毒在中国和越南出现变异。近日,记者就禽流感防控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家首席兽医师于康震。
于康震表示,中国农业部已经注意到最近FAO官员就全球及中国禽流感防控情况发表的看法。中国始终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自2004年以来,农业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应急准备,全面实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切实加大免疫、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管等防控工作力度,扎实推进各项防控工作。通过努力,中国内地家禽禽流感流行强度明显减弱,发病频次大幅降低,发病范围显著缩小,疫情逐年下降。2004年全国发生50起家禽疫情,2005年31起,2006年10起,2007年4起,2008年6起,2009年2起。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自2009年4月以来,中国内地已连续28个月没有发生家禽禽流感疫情。可以说,中国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保障了养禽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维护了公共卫生安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于康震表示,虽然近年来中国内地禽流感疫情一直比较稳定,但是农业部和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对禽流感防控工作一直高度重视,对禽流感防控形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判断和准确的把握。中国采取的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立足于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家禽,适合中国国情和禽流感防控的科学规律。从当前免疫情况看,全国春季防疫工作检查结果表明,家禽总体免疫情况较好,禽流感免疫密度和抗体合格率都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监测情况看,中国严密监视禽流感病毒的分布和变异情况,今年已监测284万份样品,能够及时发现病毒的变异情况。从应急准备看,各地都建立了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疫情发生,能够做到随时启动,果断处置,确保疫情不扩散,不蔓延。从科技支撑能力看,我国的禽流感防控研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年来一直能有效和高效应对病毒变异所带来的挑战。中国有能力及时发现和快速处置疫情,也有能力及时发现和快速应对病毒变异。
于康震指出,根据监测结果分析,国内有野禽带毒的现象,在个别地区家禽中也监测到了病毒,禽流感病毒污染面依然很广,病毒有变异的现象。另外,活禽市场家禽来源复杂,交易量大,存在病毒循环的条件,一旦家禽出现漏免或免疫抗体水平下降,就有可能发生疫情。我们分析,今年秋冬季中国内地大规模暴发禽流感的可能性较小,但疫情在局部地区点状散发、持续多发的风险依然较大,防范区域性流行的任务相当艰巨。
于康震强调,针对当前的禽流感防控形势,农业部已就秋冬季防控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是以秋季集中免疫为抓手切实推进各项防控工作。要求各地切实抓好秋季集中免疫、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继续密切跟踪境内外疫情发展态势,科学研判疫情形势。坚持内防外堵相结合,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防止境外疫情传入。抓好边境地区免疫隔离带建设,构建有效免疫屏障。加强联防联控,与质检、海关、边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健全跨部门协作机制,有效防范境外疫情传入。二是以确保禽肉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切实强化各项监管措施。农业部已要求各地切实加强养禽场综合防疫管理,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进一步强化检疫监管、消毒、无害化处理等措施。对病死禽及产品严格实行“四不准一处理”,防止病害肉流入市场。加强监督执法工作,积极配合商务、工商等部门,加大对肉类市场、冷库、交易市场等有关场所的监管力度,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禽肉产品消费安全。同时积极配合卫生等部门,做好防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相关工作。
于康震最后表示,关于国内监测到禽流感变异毒株问题,农业部已要求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等单位继续密切跟踪,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加强疫情监测,做好防控技术和试剂研究工作。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2306

(0)
上一篇 2011年9月11日 上午6:17
下一篇 2011年9月8日 上午11:07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