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肉价“伤不起”各国纷纷出招调控

日本:依法建立肉价稳定机制
日本作为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对于农业却保护备至,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养殖业也受到格外呵护,建立起了成功的猪肉价格稳定机制。
根据“全国农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的统计,2009年5月,东京市场带骨猪肉每公斤490日元(约合人民币41元),2010年5月为487日元,2011年5月为488日元,确实是异乎寻常地稳定。日本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猪肉等肉食供应上却采用了计划经济的手段,称得上是“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的典范。
民以食为天,肉食价格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甚至会关系到社会稳定,在凡事都喜欢立法的日本,稳定猪肉价格自然也少不了法律手段。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收入提高,猪肉的需求开始增加,供求的不平衡导致猪肉价格在1958年出现波动。为此,1961年11月1日,日本制定了《关于畜产品价格稳定的法律》。制定该法的目的是实现主要畜产品价格的稳定,促进畜产以及相关产业健康发展,改善国民的饮食品质。
日本稳定猪肉价格的措施首先是进行价格补贴,带骨猪肉价格如果低于标准,便实施价格补贴,如果养殖户建立的公积金不足,国家将在资金方面提供支援。其次是根据需求适当进口,通过相关团体,收集分析国内和国外的信息,并通过定期刊物及时反馈信息。在猪肉价格超过稳定上位价格的时候,还可以采取减免猪肉进口关税的措施,以降低国内猪肉价格。此外就是进行储备调控,如果批发价格低于稳定标准价格或者有这种危险的时候,就收购猪肉进行储备。如果市场行情好转,或者猪肉价格超过了稳定上位价格而暴涨的时候,就会向市场放出这些猪肉,以降低价格。
根据该法,农林水产大臣在制定政府命令的时候,要在每个会计年度开始前,决定该年度的“指定食用肉”稳定价格,包括“稳定标准价格”、“稳定下位价格”、“稳定上位价格”。
所谓稳定价格,是指政府命令规定的主要消费地区的中央批发市场的买卖价格,“稳定标准价格”和“稳定下位价格”,是为了防止指定食用肉价格暴跌,而“稳定上位价格”则是为了防止指定食用肉价格超过这个数额暴涨。2011年,稳定标准价格是每公斤400日元,稳定上位价格是每公斤545日元。
“农畜产业振兴机构”是农林水产省下属的独立行政法人,负责稳定国内的农产品价格和采取振兴农业的措施,也是稳定猪肉价格的主要执行机构。
该机构在“指定食用肉”价格超过稳定上位价格而出现暴涨或者有暴涨危险的时候,可以通过政府命令,采用一般竞标的方式,在中央批发市场销售储备的“指定食用肉”。如果认为不适宜采用竞标方法,还可以根据政府命令,与适当的对象签署合同,用其他方法出售。
日本各地都存在养猪协会,代表和协调农户的利益,为实现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2009年,由于猪肉价格低迷,在日本养猪协会的推动下,日本政府批准了35亿日元的补贴预算,2010年,又推动日本政府提高了国家的补贴率并获得了99亿日元的补贴预算。
阿根廷:推出“全民廉价猪肉”
阿根廷政府日前推出了“全民廉价猪肉”计划,在首都及附近地区销售平价猪肉,以帮助低收入阶层民众减轻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此前,阿根廷政府还推出了“全民廉价牛肉”计划,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向民众提供平价牛肉。
阿根廷政府推出上述措施的背景是,近年来阿根廷肉价的大幅上涨,已经对居民的肉类产品消费造成严重影响。
阿根廷号称“世界肉库”,畜牧业非常发达,牛存栏数比全国人口还多。阿根廷还是牛肉消费大国,牛肉在阿根廷人膳食结构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每年人均牛肉消费量达70公斤,长期占世界首位。每逢周末或节假日,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享受烤肉是阿根廷人的传统生活习俗。但就是这样一个世界牛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现在却要为牛肉产量的大幅下降和价格的大幅上涨发愁。
近年来,阿根廷的牛肉价格持续上涨。统计显示,今年4月份阿根廷牛肉价格和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68.4%。
造成阿根廷肉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很多,主要还是供求关系失衡造成的。由于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大幅上涨,许多阿根廷畜牧业者将牧场改为农场,转而从事大豆种植,造成畜牧业持续滑坡。其次,去年以来严重的旱灾对阿根廷部分地区的牧畜业造成严重打击,母牛产崽量下降,造成畜牧业短期内难以恢复。据统计,最近4年来,阿根廷牛的存栏数减少了1000万头左右。
除了市场供不应求外,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阿根廷政府近年来采取“高通胀、高增长”的经济政策,持续的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土地、人力和运输成本都大幅上涨,从而提高了牧畜业的成本,也推高了肉价。
餐桌上肉的数量减少了,阿根廷民众当然感到不满。尤其是在今年的阿根廷大选之年,力争实现连任的阿根廷现政府不能让肉价涨得太离谱。
为了应对肉价的大幅上涨,阿根廷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阿政府为了减轻肉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对牛肉出口进行了限制,要求肉类企业首先确保库存的肉制品能够满足国内市场供应,然后才能获得出口许可;政府和超市达成价格协议,对部分牛肉产品实行最高限价措施;政府和肉类企业达成协议,由政府支持的流动冷藏车在阿根廷中低收入阶层居住的地区流动营业,销售低于市场价的“平价肉”。
然而,一些阿根廷媒体批评政府卖“平价肉”是“作秀”,因为平价肉在阿根廷肉类市场总供应中的比重还不到1%,分到老百姓头上也只有那么几公斤,对于真正缓解肉价上涨压力没有多大意义。但是不要小看这几公斤的平价肉,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民怨,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抱怨。
韩国:增加进口保证供应
近来,韩国肉类价格持续上涨,对居民肉类消费产生了直接影响。图为一韩国居民在一家超市的肉类商品柜台前。(资料图片)
在韩国,比起价格高昂的牛肉,猪肉因其物美价廉而更受消费者喜爱。烤上一盘五花肉或腌制猪排,配上几盅烧酒,一饱口腹之欲却又花费不多,这对于韩国民众而言是最惬意的一件事。但最近几个月来消费者突然发现,与往年相比,这香喷喷的烤五花肉似乎也开始让荷包“伤不起”了。
韩国农水产品流通公司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猪五花肉全国平均价格为每500克1.22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3元),比近5年的平均价8897韩元上涨了37.9%。而韩国统计厅发布的《6月物价动向》显示,6月份的猪肉价格,与上个月相比上涨了16.2%,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46.3%。
其实,近来韩国物价上涨潮并不仅限于猪肉。韩国央行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份开始,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幅已连续6个月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其中尤以农产品涨幅最为显著。而在韩国政府为稳定民众生活而重点监控管理的52个主要消费品种中,有41个价格上涨。
如此看来,猪肉涨价只是韩国此轮大规模涨价潮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因此,韩国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整体遏制物价的高速上涨。而具体到猪肉,韩国政府除了加大进口量以保证市场供应外,似乎也别无其他更高明的办法。
具体来看,韩国一方面将进口五花肉的零关税配额从之前的1万吨增加至6万吨,另一方面在6月份将下半年进口配额的13万吨猪肉中的近一半约5.7万吨紧急进口通关。此外,为鼓励民间企业从国外进口冷藏五花肉,政府专门出台了奖励收购措施,宣布截至8月20日,政府将在收购进口冷藏五花
肉时支付补贴,并按照到货时间的早晚,追加补贴航空运输费用,最高可达补贴费用的20%。
韩国政府期望通过扩大进口猪肉来稳定国内猪肉价格,但由于韩国人偏爱国产货、讲究“身土不二”,此举是否能最终奏效,还得看韩国民众买不买账。
此外,政府官员还呼吁消费者改变饮食观念。在各部位的猪肉中,最受韩国人青睐的是五花肉,消费量也一直居最高位。对此,韩国农林水产部官员表示,希望消费者能减少食用多脂肪的五花肉,而增加里脊、腿肉等低脂肪部位的消费,“这将有助于健康并减轻家庭负担”,也为稳定暴涨的五花肉价格出一份力。
此外,为抑制物价上涨,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还与餐饮业界代表会面,请他们“克制涨价”。但据韩国媒体报道,此次“约谈”效果并不佳,代表们认为餐饮业界的涨价是“果”而非“因”,他们并不是“替罪羔羊”。舆论认为,流通环节历来是物价上涨的症结所在,韩国流通环节费用占农产品消费物价的45%,政府有必要从流通环节下手,采取措施,缩小利润空间,以稳定物价。
比利时:兼顾利益保障生产
近两年,比利时经济逐渐摆脱200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呈现积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其肉价依然总体保持稳定,普通瘦猪肉的超市价格一直在一公斤5欧元以内,牛肉在一公斤11欧元水平,周末集贸市场的价格更低一些。
瓦隆大区农业部畜牧顾问卡特琳娜·德兰诺娃在向记者分析比利时肉价稳定的原因时强调,比利时的肉价完全由市场决定,之所以比较稳定是因为肉食生产一直稳中有升,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她认为,政府与其控制涨价,不如保障生产,使市场的肉食供应充足,避免价格由于商品紧缺出现波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比利时畜牧业发达,南部瓦隆大区以养牛为主,兼有养猪,北部弗拉芒大区以养猪为主,兼有养牛。两个大区政府都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内对农业投资实行奖励政策。德兰诺娃说,瓦隆大区和弗拉芒大区一样,投资非土地农业项目可以享受15%的政府补贴,加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提供的15%补贴,投资非土地农业项目最多可以享受30%的公共补贴。如此政策支持不仅增强了比利时畜牧业的发展潜力,而且有利于农户投资发展产品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减少他们对市场中间环节的依赖,最终实现控制市场波动的目标。
德兰诺娃说,瓦隆大区政府在必要时还对农户采取保护性措施。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经一度导致比利时的农业极度困难,瓦隆大区政府立即出面以公共财政作担保,请求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大区政府贴息,帮助农户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防止农户破产,以保护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德兰诺娃介绍道,瓦隆大区政府从2009年起还对养牛户提供草场补贴,帮助农户发展畜牧业,对草场面积在20公顷以下的农庄,按一公顷25欧元发放补贴,对草场面积超过20公顷的农庄,按一公顷50欧元发放补贴。草场补贴发挥了促进畜牧业生产、鼓励集约化经营的积极作用。
由于比利时拥有长期稳定的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其生猪出栏屠宰量2010年高达1168万头,超过其人口总数,牛出栏屠宰量是80万头,生肉和各类肉制品不仅在欧洲市场闻名,甚至远销南美以及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比利时出口猪肉占其总产量的50%。充足的生产量和高度的自给率为比利时的肉价稳定奠定了基础。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808

(0)
EditorDEditorD订阅者
上一篇 2011年8月22日
下一篇 2011年8月22日

相关推荐

  • 疫苗生产企业亟待“添加”管控“功能”

    鉴于目前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方面,国家尚缺乏具体针对疫苗规模生产环境下的管理规定,企业多是参照对相应实验室的相关规定进行管理。为此,专家指出,事实上,在动物疫苗生产过程中的生物安全控制要比实验室环境的生物安全控制重要的多,控制难度也大得多,这主要是由于在生产大环境下控制的环节很多,在人、物、设备等方面的控制远比实验室要求复杂。因此,对动物疫苗生…

    产品 2007年11月14日
  • 将动物安全推入“深渊”

    农业部、卫生部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早就联合公布了《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3),规定了五大类40种药物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除上述药物外,国家质检总局和外经贸部规定出口肉禽禁止使用的药物33种,其中抗菌素类包括:二甲硝咪唑、痢特灵(呋喃唑酮)、甲硝唑、洛硝达唑、氯霉素、泰乐菌素、杆菌肽、氯羟吡啶、磺胺喹恶啉,都…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掌握规律与差异性,辨清“蓝耳病”

    防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现在全国统一用NVDC-JXA1株,对变异毒株有较高保护力(该疫苗对强毒攻击的保护率超过80%,据农业部对疫苗使用情况的跟踪调查,健康猪场经合格疫苗免疫注射后,均未新发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但其对经典毒株有无交叉保护力,目前有关疫苗研制单位正进行后续试验。笔者指出,现在许多养猪场(户)在听说有国家调拨苗后,就放松了对经典毒株的免疫,…

    产品 2007年12月14日
  •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农医发〔2007〕22号 农业部关于发布2007年第四期兽药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畜牧兽医(农牧、农业)厅(局、办):按照我部统一部署,各地组织完成了2007年第三季度兽药(兽用生物制品除外,下同)质量监督抽检计划,现将抽检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本次抽检兽药产品4169批,合格3244批,合格率77.8%,比2007年二季度…

    产品 2007年12月17日
  • 奶牛效益要算安全大账

    未来我国的奶牛养殖规模和水平都将大幅度发展和提高,奶牛饲料资源及其安全性问题将是首先面对的关键性问题。农业部于1992年发文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或使用动物源性饲料。2001年再次专门发文重申这一规定。2004年10月1日又施行了《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除乳及乳制品外,禁止在反刍动物饲料中使用血粉等动物源性饲料产品。但随着近期饲料原…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动物细菌病也“疯狂”——洞察探索诱发耐药菌的人为成因

    随着饲料业、养殖业抗生素的不断应用,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兽医治疗细菌性疾病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穿梭或交叉用药,而使耐药菌株不断出现,此外,饲料中尤其是高档饲料中,添加大量高档抗生素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导致动物长期低剂量采食抗生素,使体内大量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不断向环境中排放,造成环境中耐药菌数量大幅度上升,由耐药菌引发的疾病也显著增加。有的甚至…

    产品 2008年1月14日
  • 农业部捐赠兽药运抵广西助恢复畜牧业生产

    记者今天从农业部获悉:为帮助灾区恢复畜牧业生产和动物疫病防控,“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首批捐赠的2020多万头(羽)份动物疫苗和20多吨消毒药品已陆续运抵广西,其余疫苗和药品将于近日运往湖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西等地。2月3日,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发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捐赠行动”,倡议大型兽药企业为灾区捐赠疫苗和消毒药品。有关兽药生产企业迅速响应,积…

    产品 2008年2月15日
  • 选择使用兽药确保动物食品安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食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食品安全倍受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普遍关注,人类已进入“食品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食品安全,健康第一”已成为当今饮食文化的最高准则和至上追求。动物源性食品安全性问题是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系统工程,影响动物源食品的因素很多,农药、工业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病源微生物、寄…

    产品 2008年2月18日
  • 兽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一、目前兽药行业的特点:1、 药GMP认证生产企业大量减少。根据农业部相关规定,2005年12月31日为兽药GMP报名的最后截止日期,2006年6月30日为验收通过的最后日期。2006年4月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通过兽药GMP的企业共有1232家(另有200多家正准备通过验收)。这样通过兽药GMP验收的厂家约为原来2600家生产企业的53%左右,生产企业…

    产品 2008年2月20日
  • 兽药GSP将引发经营领域新变革

    近来农业部兽药监控企业屡屡上榜曝光,屡屡弹奏出诸多不和谐音符,但应清醒的看到,随着GMP在生产领域的实施,生产领域兽药生产得到了进一步规范,生产组织及质量控制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也有目共睹,GMP相当于在生产领域做了一次大手术,企业由原先两千多家,整合至一千多家。2006年抽检结果显示,兽药生产环节兽药合格率94.9%,经营环节合格率为71.8%,使用环…

    产品 2008年2月28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