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侣动物福利与狂犬病的控制

参加第一届中国兽医大会的中国兽医发展论坛收益颇多,许多专家、学者的报告都令人印象深刻,近期比较受到国内行业人关注的动物福利问题在次本论坛上也专门展开了讨论。我国对动物福利问题的关注较晚,尤其是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等硬性措施,致使一些人畜共患病的传播成为可能,尤其是伴侣动物,在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同时也可能成为疾病传播者。世界动物保护协会的EllyHiby博士在其报告中重点讲述了伴侣动物福利和疾病控制的关系,尤其是狂犬病的控制。
1伴侣动物福利的认识
倡导动物保护的人们一般不会对家中猫、狗使用“宠物(pet)”这个词,而是使用“伴侣动物(companionanimal)”一词,这强调了人与动物的平等关系,动物不再是人类所属的物品,而是陪伴在人类身边、与人平等的“朋友”。伴侣动物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许多不同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当今的犬猫除了以前的看家护院、守粮捕鼠作用外,更多的是精神的伙伴、家庭的一员、工作的帮手,因此,人类应该尊重他们的权利。
总所周知的“五大自由”原则不再累述,在人们准备接受一条生命时,就应该做好准备,了解自己的责任。尤其要强调的是,人类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可能对人类自身产生威胁。
2同一个健康
人畜共患病是指可以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伴侣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因此控制猫、狗的人畜共患病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已经意识到,新发或复发的疾病中有70%属于媒介生物性或人畜共患病,因此,医学界、兽医界和其它健康科学相关领域的人们联合起来,组织了“同一个健康”活动,核心理念是健康的动物意味着健康的人类,加强兽医群体的重要作用可以确保社会的健康。
3狂犬病
狂犬病是人们最为熟知和恐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据说每年会造成至少55000人死亡,狂犬病潜伏期可达十年,一旦发病几乎不能治愈,虽然其它动物也可感染狂犬病,但超过99%的人类狂犬病案例都是被感染的狗咬伤所致。但Elly博士指出,给狗进行免疫就可以阻断狂犬病在狗间的传播,目前的犬用狂犬疫苗非常有效,它几乎在所有接种的个体身上都能表现出持久性的免疫性能。
控制狂犬病在狗之间的传播,也会降低人感染的几率。在过去几年中,一些国家已经成功的控制了狂犬病。例如,墨西哥每年坚持给狗进行大规模疫苗注射,从而使狗感染狂犬病的案例从1990年的3049例降到2000年后平均每年的几十例,而人的狂犬病感染病例也由60例下降到几例;桑塔尼亚赛仑吉地的当地医院接受病例的数据也表明,在对狗进行大规模免疫注射的地区,被狂犬病狗咬伤的病例数字比其他地区显著下降;印度的捷布从1996年开始对狗进行大规模疫苗注射和消毒,使感染狂犬病的狗数量减少,从2000年开始再没出现人感染狂犬病的病例。
通过捕杀狗来控制狂犬病的方法是错误的,不但不能阻止狂犬病的传播,还有可能破坏社会和谐。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尝试过扑杀狗控制狂犬病,但是都没有成功。例如,印度某小岛4年间(1998-2001)扑杀30万只狗,至2004年5月该岛上48%的狗被消灭,但狂犬病传播和人类死亡病例仍持续发生,狗的数量也开始反弹。我国某些地区也曾采取捕杀狗方法,但也没取得显著效果。早在198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消灭狗的计划不会对狗的总体数量产生任何重大的长期影响,1992年WHO得出结论即使捕杀比例达到狗群数量的15%,也会很快被其繁殖率抵消。此外,扑杀狗还会引发当地居民对狂犬病防控人员的仇恨,从而导致在大规模疫苗接种活动中居民对工作人员的配合度下降。Elly博士指出,扑杀,尤其是使用非人道的方法,会造成不良的动物福利,饲主和扑杀工作人员遭受到的创伤也会破坏社会的和谐。并且,我们已经有了疫苗接种这样有效的代替方法,从效果到人力、财力的消耗都远胜于捕杀,因此,不能再继续使用扑杀这种残酷的方法。
4通过疫苗注射有效控制的狂犬病
Elly博士介绍了疫苗注射的几项原则:保证所有接触动物并进行疫苗注射的工作人员都已提前接种了疫苗;开展相关工作时给动物和其他人留下正面的印象(更换新针头、合理的收费);保证疫苗的质量,确保其有效性;结合当地情况接种。
之所以优先给狗接种疫苗,是因为狂犬病毒会在狗群当中传播和停留,且狗与人类接触紧密,有效控制狂犬病在狗之间的传播,也会减少人的感染机率。每年对70%的狗进行疫苗接种,在下次接种前保持足够强的免疫力,可有效的避免疾病的传播。
5兽医要做的工作
首先,保持自身警惕。作为兽医临床工作者,接触狗的机会很多,这也增加了被咬伤的机会,除工作时注意个人防护外,也应注意伤口的处理和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有位宠物医生说,“每次被咬伤需要打5针,半年内有效,在被咬还要再打5针,一年打10针,太麻烦了!”但是,作为兽医工作者,更要清醒的意识到狂犬病的危险性,不应怕麻烦或存在侥幸心理,要按时、足量接种。
其次,做好饲主思想和知识普及工作。为饲主说明为狗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使饲主愿意配合疫苗接种工作。告知饲主动物绝育的利弊、被咬伤后怎样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接种疫苗等
此外,要确保疫苗的有效性。据疫苗生产业内人士透露,国内某些狂犬疫苗存在效价过低,保护性差的问题,因此要注意选择质量好的疫苗。
6结论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0年12月刊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793

(0)
上一篇 2011年1月13日
下一篇 2011年1月13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