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满中国对美鸡肉征收惩罚性关税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

人民网华盛顿9月21日报道:(记者马小宁)美国贸易代表科克9月20日宣布,将中国对美国产鸡肉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一事向世贸组织正式提起诉讼。这是美国利用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投诉中国的最新案例。
中国商务部自2009年9月起对美国输华白羽肉鸡产品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这是中国对美发起的首例“双反”调查。调查认定由于美国向中国倾销白羽肉鸡并对其国内鸡肉生产商提供补贴,使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根据这一调查结果,中国分别于2010年8月和9月对其征收为期5年的反补贴关税和反倾销和,税率分别为4%至30.3%和50.3%至105.4%。美国舆论认为,中国此举是针对美国2009年根据特保条款对中国输美轮胎征收惩罚性关税采取的报复行动。
据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供的数据,2008年和2009年上半年,中国从美进口白羽肉鸡数量分别为58.43万吨和30.56万吨,占中国该类产品进口总量的73%和89%;美国是中国第一大鸡肉进口国。《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美国鸡肉加工业面临着供大于求和饲养成本升高的困扰,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己卷入代价高昂的价格战,“甚至每宰杀一只鸡都要赔本”。
美国贸易代表科克称,中方“双反”措施实行后,此举导致美国对华鸡肉出口大幅下降90%,危及到美国农业部门30万个就业机会,到今年年底,美国家禽生产商遭受的损失将近10亿美元。美方表示,由于担心中国政府在征收这些关税时,没有遵守关于透明度和正当程序的要求,也未拿出可信证据证明中国本土产业受到损害,可能不正确地计算了倾销差价及补贴率。根据世贸规定,在60天内,如果争议双方无法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可以要求世贸组织成立一个争端解决小组来进行裁决。
近段时期以来,美国已经中国对待钢铁产品、工业原料、电子支付服务、和风力发电设备提供补贴的行为,向世贸组织起诉中国。在每一次投诉中,美国都指责中国没能遵守加入世贸组织时许下的承诺,包括在没有歧视的基础上开放市场,在透明的情况下遵守贸易程序。美国之所以频繁将中国诉诸世贸,与美国急于通过出口创造就业有很大关系。在美国失业率高达9.1%的今天,失业问题成为困扰美国政府的最头疼问题。在奥巴马开出的解决就业良方中,其中一条就是扩大出口。美中贸易委员会等机构的数据显示,在过去10年里,中国一直是美国增长最大的海外市场,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
这从科克讲话、有关议员和舆论的反应中看得十分明显。科克在2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并不是有意跟中国过不去”。“这些反对中国的行动,只是为了表明美国已经做好准备要采取所有的必要措施来保护美国工人。我们要确保中国,或者其他任何贸易伙伴,不至于滥用法律来妨碍美国的出口。”
在科克宣布就鸡肉争端在世贸起诉中国后,美国众议院一些人士纷纷表示支持。并毫不避讳地将其与美国当前的就业状况联系在一起。众院贸易小组委员会主席凯文?布拉迪称,中国的做法“不公平地把美国农场主拒之中国市场门外。在美国的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时候,中国的做法恰恰使美国人失去了更多的工作。”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主席戴维?坎普认为,美国政府此举“将为美国鸡肉生产商重新打开中国市场,这会为美国人找回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他还表示“准备在今年秋天举行听证会,检查中国针对美国商品和服务所设立的贸易壁垒”。
与此遥相呼应的是,此间媒体将美国就鸡肉问题起诉中国一案与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履新后第一次主要讲演中就呼吁中国取消贸易壁垒、对美国产品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在一起报道,其间联系不言自明。
记者曾就中美之间日益增多的贸易争端及频繁诉诸世贸组织打官司一事采访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以及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专家拉迪。他们均认为,WTO作为负责制定规则的多边贸易组织,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市场开放,而且是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美中两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在双边贸易量巨大的情况下,发生争端和官司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美国在世贸起诉中国,是希望在法律框架内解决争端,而不是打贸易战。巴尔舍夫斯基还认为,中国入世10年的实践表明,中国己成为世贸争端解决机制的最大使用者和受益者之一。美国和欧盟在世贸打官司同样频繁,只要双边贸易量大,争端就不可避免,要用平常心对待。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578

(0)
上一篇 2011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11年9月22日

相关推荐

  •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农业部文件 农市发[2007]7号 农业部关于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加强农产品批发市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畜牧、渔业)厅(局、委、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各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的一个重要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批发市场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作出了明确规定,…

    资讯 2007年4月6日
  •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3号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已于2007年2月14日经农业部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附件: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部长 孙政才 二○○七年三月二十九日 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兽用生物制品经营管理,保证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

    资讯 2007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03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已经2007年7月25日国务院第186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总 理  温家宝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  …

    资讯 2007年7月28日
  • 哪些动物个体不宜接种疫苗?

    动物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动物品种、遗传因素、营养状况、年龄、性别、免疫接种、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对于正常健康的动物来说,能够阻止大部分非传染性病原的侵袭,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但在动物的抵抗力低下时,一些条件性病原菌的致病力相对较强,就会引起动物发病,在临床上表现出相应症状和病理变化。总之,动物个体的抵抗力大于病原的致病力,肌体就处于健康状态…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为养殖企业减排增效支招

    要破解养殖场污染环境难题之前还必须解决一个总体性的严峻问题,即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的问题。众所周知,饲料中违禁添加药物、代谢调节剂和超量添加重金属微量元素,其中很多成分、元素在环境中是无法降解的,它会残留在水(地表水甚至危及地下水)、土壤中,再通过植物、动物生产的物品殃及人类生存安全。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切实的解决,那么所有…

    资讯 2007年11月13日
  • 奶牛疾病预防的误区:“本末倒置”

    90%以上的常见病都是由于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造成。其中,由于营养平衡被忽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要达到营养平衡和科学管理,所必需增加的支出并不多,但由此获得的回报却十分巨大。专家指出,在广大农村养殖户和小型奶牛场,对奶牛常见病、多发病的问题却都重治疗而忽视预防,因而造成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经济损失。经常可见推广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而疾病治疗培训…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各级政府负有“统一领导”的责任

    新的《动物防疫法》正是针对新形势、新阶段下,进行动物防疫的法律保障。文件中明确提出:“国家对动物疫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同时明确各级政府要“统一领导”,特别是要“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等。建立健全动物防疫体系既是努力目标,又是具有实实在在内涵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最能体现《动物防疫法》新的内容主要反映在政府的责任方面。《动物防疫法…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潜藏巨大散毒隐患

    由于自家苗在制备过程中不能对病毒进行彻底的灭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病原体的进一步传播,使传染原扩大。自家苗中未灭活的细菌或病毒达到一定数量,就可能造成这些病原体在动物群中的流行,而且这种流行属于人工感染后的流行,病原体的致病力比自然感染时更强,也更难以控制,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自家苗灭活不全的另一个最大害处,就是导致猪群产生免疫耐受。低剂量的病毒感染是…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和谐养殖”新理念

    地球上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单独地生存于非生物环境中,它总是程度不同地受到周围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影响。不同生物既有共同的环境,而又互为环境。对某一特定的生物来说,周围这些对它产生影响的生物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一方面生物在物质上互济互补和共存共荣,既有相依为命的共生关系、互惠互利的种内关系,还有更多的互不伤害的共栖关系。另一方面生态系统中还存在着互相排斥和制约…

    资讯 2007年11月14日
  • 堵住源于动物营养方面安全的隐患

    畜产品质量安全,简单的说就是畜产品的质量有安全保证,食用后不会引起急性、慢性中毒或引发疾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生命构成直接或潜在的损害、危害或威胁。畜产品的安全涉及面很广,包括饲料的原料和加工、畜禽的饲养、屠宰、加工、贮藏等全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引发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笔者就动物营养方面带来的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的问题,从各个危险点如饲料原料…

    资讯 2007年12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