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用药和免疫误区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愈率低,防治十分困难,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当前的猪高热病防控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值得注意。误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可以“一针安天下”当前养殖场,无论其规模大小,对“防疫”的认识程度都比较高,过去那种拒绝免疫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很多人对“防疫”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认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以为可以“一针安天下”,什么病都可以不怕了。实际上,“防疫”是针对疫病流行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采取扑杀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进行消毒隔离检疫、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等各种措施的综合,与建立养殖场生物安全的概念内涵是相同的。真正的“防疫”,除了针对相应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注射,保护易感动物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建立检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等项管理制度,能够净化场内的各种疫病,并形成生物安全屏障,阻止外疫的传入。疫病的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由发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侵袭到易感动物的途径,分为直接与发病动物、带毒动物接触的直接接触传染和与发病、带毒动物的分泌物、粪便、饲养管理用具等携带病原接触的间接接触传染。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病猪的分泌物、精液、排泄物等都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后均可感染。但该病毒对于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又不是特别的强,主要靠直接接触感染。确保集中规模饲养成功的关键就是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严格消毒、杀虫、灭鼠,减少病原体的污染,最大限度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小疫病的发生机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全面、定期的消毒制度,消灭因饲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病原体污染,同时也控制各种外来的病原体污染,以及粪污造成的化学污染,建立一个洁净、安全的养猪环境。同时也要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猪场内也不要饲养其它动物。养猪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毒。误区:发热就用安乃近退烧,“抗生素是万能药”目前有十几种猪病都可以导致猪的“高热”和死亡,如猪瘟、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均有高热、厌食、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的症状,常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混淆。但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猪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猪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避免死亡,应当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相区别。在生猪出现类似“高热”的症状时,要注意对症治疗,科学用药,不宜大量连续使用安乃近等退热药物。因为安乃近能破坏免疫白细胞,大量注射后会使病猪雪上加霜。应当结合输液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增加葡萄糖、维生素C等解毒、增强抵抗力的药品,再配合适当的抗生素综合治疗。可以在饲料中选择适当的预防用抗菌药物,预防猪群的细菌性感染,提高健康水平。通常可以考虑以下保健方案:母猪配种前两周药物保健: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支原净、替米考星、强力霉素、林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阿莫西林等连续饲喂10天;妊娠母猪在产仔前后各1周药物保健:饲料中加入利高霉素及阿莫西林,连续饲喂;仔猪出生后3、7、21天注射长效土霉素、支原净等广谱抗菌粉针剂;仔猪断奶前后7天在饲料中添加支原净、阿莫西林,连续饲喂两周,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缓解应激。目前我国大部分猪场都同时存在多种病毒污染的现象。猪圆环病毒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国内种猪场的带毒率都在50%以上,猪瘟的带毒率也在4%~30%左右。这三种病毒除了引起各自的疫病外,还可通过带毒母猪垂直传播给胎儿,造成终身感染和猪场的持续感染。更为重要的是这几种疫病均导致免疫抑制,使其它疫病的免疫注射失效,给各种病原体的侵袭带来可乘之机。
另外,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猪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也很高。一旦有不良因素刺激往往发生混合感染,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困难。最初“高热病”的致病原因很难确定,就是因为在所有发病猪的体内,常会分离到多种病毒和细菌,哪一个是原发病因,哪一个是继发感染,哪一种对猪造成的损害更大都很难确认。同时,在治疗上也没有针对性,很多养殖场主和个体兽医就干脆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导致治疗的费用投入很多,但效果很不明显,甚至有的专家认为有一半猪是疫病害死的,另一半猪是药物中毒害死的。误区:做完蓝耳病疫苗就“万事大吉”了免疫的概念就是通过给动物人工接种疫苗,使其建立特异免疫力,抵抗相应的传染病侵袭,这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功研制出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疫苗,实验室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后28天可产生免疫保护力,免疫期为4个月。现在国家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行免费强制免疫,所有养殖场户都必须按照当地动物防疫机构要求,对饲养的生猪进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免疫。免疫程序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不可照搬照抄别人的程序。一般仔猪断奶后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2毫升肌肉注射一次,在发生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地区,在首免后一个月用同样剂量加强免疫一次;母猪在每次配种前或产仔后加强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种公猪每6个月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免疫一次,剂量为4毫升。新引进猪要隔离观察14天后进行补免,发生疫情时对疫区和受威胁地区所有猪进行一次强化免疫。疫苗只适用于接种健康猪,对于发病猪群不可使用,屠宰前21日不得进行接种。注射方法为经耳后根肌肉注射,疫苗使用前应恢复到室温并充分振摇均匀,接种用器具应清洁无菌,注射部位应严格消毒,具体操作时应以疫苗说明书为准。接种后个别猪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减食等反应,一般在2日内自行恢复,重者可注射肾上腺素,并采取辅助治疗措施。疫苗开封后,应于当日用完,剩余疫苗、疫苗瓶及注射器具等应无害化处理。另外,做好其它疫病的免疫是预防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基础,不能有“做了蓝耳病疫苗就万事大吉”的想法。如果感染猪瘟等免疫抑制性疫病,接种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也不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一般仔猪分别在20日龄和60日龄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50日龄进行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和仔猪副伤寒疫苗的免疫;80日龄用猪口蹄疫疫苗肌肉注射1毫升。初产母猪配种前4周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前2周用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肌肉注射3毫升,前1周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经产母猪配种前2周用猪瘟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所有母猪每隔6个月用口蹄疫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次,产前6周猪伪狂犬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产前4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注射4毫升,产前5周和产前3周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肌肉注射5毫升。种公猪每隔6个月依次进行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口蹄疫、猪伪狂犬病的加强免疫,猪瘟用弱毒脾淋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高致病性用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肌肉注射4毫升,口蹄疫用灭活疫苗肌肉注射2毫升,猪伪狂犬用基因缺失弱毒疫苗肌肉注射1头份,每种免疫间隔7天。

原创文章,作者:Editor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453

(0)
上一篇 2011年7月11日 上午1:55
下一篇 2011年7月11日 上午1:03

相关推荐

  • 如何扑灭牛口蹄疫疫情?

    如何扑灭牛口蹄疫疫情?  该病是影响养牛业的最重要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一旦发现疫情,要立即上报。确定诊断后,要划定疫点、疫区,并实行封锁。要严格封死疫点,坚决扑杀病牛和同群牛,并对尸体及其污染物进行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牛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要禁止疫区的牛、羊、猪等易感动物、有关畜产品和饲料外调,非疫区的家畜严禁进入疫区。对出…

    兽医 2011年6月9日
  • 免疫注射这8点必须注意!

    一忌盲目接种 养猪场、专业户在给生猪免疫接种前,首先应对本地猪病流行的规律和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到有的放矢。二忌注射过期疫苗 选购疫苗时,应根据饲养生猪的数量和疫苗的免疫期限制定疫苗用量计划,并到正规的畜牧部门选购疫苗。不购瓶壁破裂、瓶签不清或记载不详的疫苗,不购没有按要求保存和快到失效期的疫苗。三忌过多或过少注射疫苗疫苗注射过多往往引起…

    兽医 2011年11月25日
  • 宠物狗的饲养管理与日常保健

    王淑一 1 为宠物狗精心调制食粮若想宠物狗健康成长,对于其每日的饲养管理与保健工作就要更为重视,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宠物狗的营养需求,因此,在调制食粮时一定要对食谱配方时常进行完善,不同的原料应该经过一定程度的加工才能使用。1.1 幼犬的食粮配方1~3月龄幼犬食粮配方:①米饭200 g、牛奶300 g、蔬菜200 g、鱼肝油适量、鸡蛋1个、碎熟肉200 g,将…

    兽医 2017年2月8日
  • 牛棘球蚴病是如何发生的?

    牛棘球蚴病是如何发生的?   该病又称包虫病,是由多种棘球绦虫的幼虫,即牛棘球蚴寄生在牛的肺、肝、肠系膜等处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在我国,该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引起。细粒棘球绦虫成虫仅2 -8毫米 长,寄生于犬、狼等动物的小肠内。虫卵随犬、狼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草、饲料、饮水和环境,牛经口感染,虫卵在牛的肠内释放出“六钩蚴”,钻进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肺…

    兽医 2011年6月10日
  • 醉马草中毒

    醉马草是禾本科友发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俗称醉马芨发、药老、药草等,马属动物采食 多量后,可引起心率加快、步态蹒跚如酒醉状的中毒症,故叫醉马草中毒。本病主要发生于 马属动物,羊只亦可出现中毒。 通过调查病史,掌握到患病马属动物有接触醉马草的依据,就可做出怀疑诊断;根据口 吐白沫、肌肉震颤和行如酒醉的特征症状,则可做出诊断。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疗法。应尽早采取酸类…

    兽医 2011年4月6日
  • 国内首家畜牧行业会所正式揭牌

    2015年3月18日兽药研发联盟石家庄会所开业挂牌仪式,在来自全国近百家企业代表的祝贺中举行,这也标志着兽药研发联盟即国内首家业内会所正式启动。 挂牌仪式由天津科杰制剂技术创新研究中心臧杰总工程师主持,兽药研发联盟理事长付海涛先生介绍了联盟创办的初忠是以非营利性交流平台为宗旨,并向天津站、济南站、郑州站的负责人授牌,各分站将于近日正式启动。 兽药联盟还专门为…

    2015年3月19日 会讯
  • 尼加拉瓜暴发新城疫

    2012年12月,尼加拉瓜当局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报告了一起新城疫疫情。据报道,该疫情发生于LosJirones社区,当地共有899只家禽,在疫情被报告的6天前,养殖者发现了一些征兆。据这些家禽的所有者称,这些家禽表现出一些神经方面的症状,包括斜颈、运动失调,消化道症状则包括腹泻(粪便呈绿色)、食欲减退以及流涕,随后死亡。该养殖户使用了抗生素进行治疗…

    兽医 2013年1月9日
  • 农业部兽医局李长友副局长视察吉林市灾后动物防疫工作

    8月3日,农业部兽医局李长友副局长一行三人在省牧业局孙景发副局长的陪同下,来吉林市视察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市畜牧业管理局副局长林伟代表吉林市向李长友汇报了我市灾后的动物防疫工作。永吉县也做了相关汇报。林伟说,虽然吉林市因为这次洪涝灾害畜牧业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但是在灾后动物防疫工作上,我们加强组织领导,牧业系统协调运作,从加大媒体宣传;突出因灾死亡动物的无害化处…

    兽医 2010年8月5日
  • 美国鸡肉引发的沙门氏菌疫情已致128人感染

    据美国食品安全新闻网消息,美国疾控中心日前表示,自去年6月4日以来的海德堡沙门氏菌疫情,已导致13个州的128人感染。在受感染者当中,有31%的病人已住院就医,尚未出现死亡病例。大部分患者来自俄勒冈州与华盛顿州。美国地方州官员已对疫情展开了调查,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食用鸡肉极有可能是疫情暴发的原因,而“福斯特农场”牌鸡肉极有可能为疫情的元凶。

    兽医 2013年3月18日
  • 中科院和哈兽研成功研制禽免疫抑制病试剂盒

    11月23日讯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哈尔滨动物用生物制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经过几年的不断研究改进和严格实验复核,近日联合研制成功系列禽免疫抑制病诊断试剂盒。此试剂盒的应用将为我国禽免疫抑制病的诊断、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禽免疫抑制病是一类危害养禽业健康发展的重大疾病 包括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禽白血病、马立克氏病、网状内皮增生症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可…

    兽医 2014年11月2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