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研讨会

  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研讨会

  由中国兽药协会主办,中国畜牧兽医报、中国动物保健杂志联合协办,浦城绿康生化有限公司承办的“药物饲料添加剂的安全使用研讨会”4月10日在武夷山召开。

  邓子新院士就我国微生物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做了专题报告。我国是抗生素的生产与出口大国,总体规模与出口规模虽然占据世界第一位,但国际市场占有率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前沿创新能力和高端品种不足,整体研发水平低,缺乏高科技手段的强力支撑,基础研究与产业脱节严重。尽管原始资源不少,但因缺乏系统研发能力致使研发链脱节,很少变成有用资源,使得资源浪费甚至流失严重。
  近年在资源收集与系统学研究、生物合成基因簇克隆、生物合成机理研究、组合生物合成与结构改造、功能基因组学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优势增强。但我国抗生素药物创新渴求资源与技术对接,基础与产业互动。我国微生物药物产业丞待集成式研发,渴求链接式攻关和建立生物药物新化合物创制与高效表达和规模制备的技术平台。邓院士认为,药物的安全要从研究的源头做起。

  中国兽药协会赵建红秘书长作题为“兽药行业发展现状”的报告,兽药行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产能不断提高,兽药生产与质量管理的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兽药新产品种类和剂型数量也逐年增多,结构进一步优化,兽药科研体系不断完善,科研能力稳步提高,企业作为兽药研发的主体,正逐步在行业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兽用新产品不断增多。赵秘书长坦言,兽药行业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重复建设多,产能利用率低,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同质化严重。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门槛,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促进行业品牌建设,使行业进一步健康稳定的发展。

  方热军教授从抗生素安全使用,后抗生素时代的主流添加剂产品,添加剂使用规范等方面做了题为“饲料添加剂研究进展与使用规范”,并对饲料新条例做了解读。方教授肯定了抗生素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认为饲用抗生素残留问题的根源在于不遵守休药期规定、不规范使用或者使用未经批准的饲用抗生素等。植物有效成分:提取物、次级代谢产物;微生物:非抗生素途径的菌种;酶制剂:抗营养因子钝化技术和产品;多元复合物: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节剂将成为后抗生素时代的主流。

  毕英佐教授肉鸡消化不良可能由传染性因素,如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吸收不良综合症、球虫病或者是细菌性肠炎(如坏死性肠炎、大肠杆菌感染等)引起,或者是由非传染性因素如饲料碾磨粗糙,肉鸡离地饲养,从未采食过砂粒,机械性磨碎作用减弱;饲料中有抗营养因子存在,如蛋白抑制剂、非淀粉多糖和使用过量的杂粕等;饲料中存在生物胺(来源于受热或细菌性腐败的鱼及动物副产品);毒性脂肪中毒,主要是油脂酸败后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以及一些油脂分解的醛酮酸;饲料添加工业脂肪(牛皮脂)含大量的二恶英;饲料或油脂污染了润滑油或其它矿物油;或者是遗传因素、肠道渗透压高,Cl和Mg离子过量、鸡感染螺旋体、含大麦的日粮、高温季节喝多拉多,酶的活性降低,消化率低等造成的粪湿导致。针对各种成因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

  史蒂文·关博士通过大量一手剖解图片对家禽坏死性肠炎及腹泻做了专题报告,从疾病发生根源到如何从观察鸡粪判断疾病等技巧。建议在所有阶段的日粮中添加杆菌肽添加剂(浦城绿康BMD):10~50ppm(促进生长),50~100ppm(预防肠炎),大于100ppm(控制肠炎)。关博士认为一个恰当的饲料添加剂使用程序,为家禽养殖场打下良好而坚实的盈利基础。而错误的预防措施不只是浪费,甚至是灾难性的。

  动物营养微生物学,以提高动物营养潜能为目的,用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提高动物营养潜能的一门应用学科,从动物营养的角度,研究微生物的种类,生长规律,代谢物质,生态环境,及营养学意义的新兴交叉学科领域。梁超博士在报告展示了微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中的发展前景:实施健康养殖/生态养殖;降低畜禽生产对环境的污染(NH3、H2S和SO2等有害气体);能充分利用各种农工业副产品,提升附加值如各种有机废水、废渣(果渣、甜菜渣和豆渣)等,杂蛋白资源:菜籽粕,棉粕等,以及糖类资源的利用,如甘薯、木薯、马铃薯等淀粉类物质和废糖蜜等

  全国各地饲料企业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距武夷山1个小时车程的浦城绿康生化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杆菌肽锌制造企业,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属于多肽类抗生素,具有吸收差,排泄快,无残留,毒性小。抗药性细菌出现概率低,且抗药性不易通过转移因子传递给人的特点,在国外被广泛应用,近几年,中国的家禽饲养业已经认识到杆菌肽锌的优势并开始在日粮中添加。

原创文章,作者:laoniu,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2558

(0)
上一篇 2012年4月13日
下一篇 2012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

  •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

    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冻干型)丁敦志1 石仕权2 吴仲明3陈月华4(1.四川省乐至县畜牧食品局,乐至641500; 2.内江市东兴区畜牧中心,内江641003;3.乐至县大佛镇畜牧兽医站,乐至641500;4.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乐至641500)摘要:采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乳猪专用猪白细胞干扰素”预防乳猪57头,无一头发病,而对照组乳…

    兽医 2006年5月10日
  • 犬、猫疾病诊断实验室

    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地方各级兽医部门的工作需要,提高地方犬、猫防疫水平,全面推动新世纪中国兽医行业快速、稳步、可持续发展,解决各级兽医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将6月特举办“全国宠物(犬、猫)疾病防治实用技术研修班”,望有关单位积极参加,本次培训工作由中国动物保健品协会对外联络部协办,北京国邦农学研究院具体承办。一、研修内容:☆ 犬、猫…

    兽医 2007年5月15日
  • 夏季谨防牛边虫病

    边虫病也叫无浆体病,病原体以往被认为是巴贝斯虫发育周期上的一部分,故将其分类于原生动物,称为边虫,但后来发现,它的大小、形态、生物学性状等均与立克次氏体相似,加之它缺乏细胞浆,故现将其列入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无浆体属,所引起的疾病也相应称为无浆体病。  一、流行病学  本病在我国主要见于南方,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西、江苏等省区的黄牛和水…

    兽医 2007年6月19日
  • 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

    以下是本人从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使用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维科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蓝耳灭活疫苗” 与其它厂生产的“蓝耳疫苗”对非疫区健猪场与疫区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 ” 猪场的临床试验结果,与各位专家学者探讨,敬请指教。(本人的综合治疗法可以在国内任何一个疫区的发病猪场试验。存活猪可7至10天康复) 猪蓝耳病临床诊断统计表:01 …

    兽医 2007年6月21日
  • 浅谈生猪蓝耳病与猪瘟等高热病随气温变化发病情况的探讨

    笔者今年6月17日撰文《采用哈兽研蓝耳灭活疫苗对已发热猪蓝耳病临床紧急接种与药物综合治疗法的探讨》,所描述6月份接诊的几十例生猪高热病几乎都是以蓝耳病为主的继发感染。但是随着气温的升高,晴空万里,加之久旱无雨,空气湿度在30一40%以下,太阳的紫外线对蓝耳病毒有独特的杀伤力。(湖南省衡阳市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的平均日气温在35℃一39℃之间)笔者6月初至7月…

    兽医 2007年8月17日
  • 实施“处方化”免疫程序

    降低免疫成本的关键在于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从我国养殖行业整体来讲,饲养是行业链的起始端,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基本特征是利润微薄,并且缺少完整的保护机制,从业人员多数是农民,是需要国家支持的弱势群体。由于政府宏观管理反馈缓慢,国家的惠农政策在基层很难真正或全部落实到位,导致养殖行业价位低迷时无人过问,价格上扬时又通过简单的限价进行调控,风险全部转嫁到饲养企业和农…

    兽医 2007年11月12日
  • 关注猪结核病新动向

    近几年,猪场和屠宰场发生的结核病例有上升的趋势,提醒我们必须注视这种人畜共患病在猪群中传播的情况。笔者指出,目前,全球还没有直接措施能消灭猪的结核病。在美国曾一度认为,1917年开始采取的消灭结核病的措施已使结核病发病率下降,但是有结核病变的猪的百分比多年来一直不断增加,猪结核病胴体的加工处理费用也较高,因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和应用已是迫在眉睫,生物安全体…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实施单元内疫病防治

    笔者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了疫情本身的新特点和积极有效的指导及措施缺位,是目前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提出,本次疫情的暴发,防控工作被动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应急处置方案不科学,未能及时将其纳入重大动物疫情防治范畴。由于专业主管部门未能及时集成流行病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营养学、动物药物学、中兽医学、物…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鸡大肠杆菌病分析与控制

    大肠杆菌广泛地存在自然界中,在人类公共卫生中是重点防御的一类病原,而在畜牧业生产环境中的大肠杆菌却往往被忽视。鸡舍内及其周围环境中的大肠杆菌极易污染饲料、饮水和器具,带菌鸡通过呼吸道和粪便排出病菌形成鸡舍内大肠杆菌强大的污染源。某规模化种鸡场曾进行过实验,在进行严格消毒后在饮水中和地面上没分离到细菌的情况下,在空气中却分离到大量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其中致病…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 健康养殖不可缺失的“支点”

    动物行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行为研究的科学,在国外已经作为动物学和兽医学领域的一门专业学科,在国内这项研究还是很少的。动物行为学以动物行为训练为根基,帮助兽医了解动物的行为语言,指导主人采取相应的方法对之加以有效的引导和训练,让人和动物相处更加自然和谐,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伴侣动物的乐趣。随着动物行为学的发展,与之有关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大部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

    兽医 2007年11月1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