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估计有超过1万余种的血清型,但全球流行的典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血清型只有40余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常主要引起0~6 日龄新生仔猪和3~6周龄断奶仔猪的腹泻。新生仔猪出生以后,摄入的母源抗体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侵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如果个别仔猪吮吸母乳不足造成特异性抗体水平低下、所处环境条件恶劣、尤其是哺乳母猪的乳头和皮肤、被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污染时,易吞入携带粘附因子且产生一定剂量毒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并引起腹泻。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致病机理包括两部分:粘附素的定植机理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第一步,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依靠粘附素的粘附作用得以在肠内定居和繁殖,并能避免肠蠕动和肠液分泌对其的清除作用。粘附素是细菌致病感染的先决条件。第二步分泌各种毒素,导致腹泻及一系列临床症状。所以从发病学角度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因子中粘附素与肠毒素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粘附素
粘附素也被称为定居因子或菌毛,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成分都属于粘附素,主要为细菌表面的大分子结构成分,包括革兰氏阴性菌的菌毛、即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菌体表面的纤毛样突出物和非菌毛黏附素、如某些外膜蛋白以及革兰氏阳性菌的脂磷壁酸。这种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特有的菌毛与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的I型菌毛不同,粘附因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高效价的抗体。与仔猪腹泻相关的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素类型主要有K88、K99、987P(F8)和FI8等,并且还不断有新的相关粘附素抗原被发现。菌毛粘附素对特定种类的红细胞和相应宿主的肠细胞具有粘附能力。当其粘附于红细胞上时,能使红细胞发生凝集导致。有学者应用分子免疫学理论,将黏附素K88、K99、987P、F41与其特异受体结合,封闭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阻断致病菌粘附素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特异性受体的结合.使致病菌无法定居。结果显示,对仔猪攻毒保护率为100%,预防试验保护率为100%,有效控制了仔猪大肠杆菌病的发生[1]。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8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