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气管啰音、肾脏病变,蛋鸡产蛋数量和蛋的品质下降(卡尔尼克等,1997)。IBV的特点是变异频繁,血清型复杂,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该病最早于1930年发生于美国Dakota州,1936年确定其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因毒株不同,又可分为呼吸型、肾型、腺胃型等,但以呼吸性发生的最为普遍。该病在鸡群,甚至免疫鸡群中流行。目前各地主要采用疫苗接种的方法来预防IB,但是由于其变异株出现比较快,各毒株毒力差异大,毒株之间交叉保护力低,即使在免疫良好的情况下,鸡群依然受IBV变异株的威胁,严重危害着养鸡业的健康发展。该病会使鸡的生长速度变慢,饲料报酬低,还是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比如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导致死淘率增加。
1流行病学
本病只发生于鸡,其他家禽均不发生。各种龄期的鸡均易感,但以雏鸡和产蛋鸡发病较多,尤其40日龄以内的雏鸡发病最为严重。有母源抗体的雏鸡有一定的抵抗力。主要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主要通过病鸡咳出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和用具等间接地经消化道传播。鸡群拥挤、鸡舍通风不良和冷应激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不高。潜伏期短,平均3天,但带毒时间长,所以病鸡康复后易复发。四季均可发病,以冬季最为严重。气候突变、寒冷、拥挤、通风不良或应激等可诱发本病。小鸡感染后3周龄以下没有症状,3~6周龄发病率较高,死亡率高达30%,6周龄以上病鸡基本没有死亡。
2病原
本病毒属单股RNA病毒,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颗粒呈螺旋对称,有囊膜,球形。病毒对常用的消毒药抵抗力不强。病毒能在10~11日龄的鸡胚中繁殖,引起鸡胚发育障碍和萎缩。多数病毒在56℃经15min灭活,-20℃能保存7年之久。病毒对一般消毒剂敏感,如0.01%高锰酸钾3min可将其杀灭。病毒在温室在室温中能抵抗1%HC1(pH为2)、1%石碳酸和1%NaOH(pH为12)1h。 病原血清型很多,并且不断产生新的血清型和变异株,所以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原因
3.1环境因素 场舍选址的不合理,比如,建在交通干线附近,离生活区和屠宰场太近,饲舍建设结构不合理,舍与舍之间过于密集。 3.2管理因素 遇到天气突变、气温骤降或者刮大风的天气,特别是晚上,不注意协调好保温和痛风的平衡;饲舍和环境消毒制度不合理,死禽和病禽的处理或消毒不及时、不合理;禽群饲养密度过大,痛风不良,灰尘过多;不及时清理粪便;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温度忽高忽低,湿度忽大忽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缺乏 ,对鸡只上呼吸道系统结构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免疫接种、突然换料、转群等各种应激因素都有可能破坏禽群的正常生活系统,导致禽群的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3.3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响 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白血病、网状内皮系统组织增生症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破坏了鸡只的免疫系统,造成鸡只的免疫抑制,从而使鸡只对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易感性大大增强。
……
……
本文全文刊于本杂志2012年9月刊,可从知网下载或向本刊订阅。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