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研制成功17项禽用浓缩灭活联苗

由河南农业大学牵头,联合洛阳普莱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青岛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35家产学研单位、288名科技人员,在国家和河南省重大科技项目资助下,历经多年攻关,研制成功17项禽用浓缩灭活联苗和1项新城疫浓缩抗原,不仅均获国家新兽药证书,取得了大批科研成果,而且转让21家生物制品企业生产,2011年销量占全国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69.1%,近3年创造经济效益789亿元,为我国禽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禽大国,近年家禽年出栏量达100亿只以上。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集约化养禽业兴起和国际贸易增加,禽病流行日趋严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老病频发,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等新病相继传入并蔓延,造成家禽死亡率高达30%~50%,严重危及经济发展、食品安全和社会稳定。针对病种繁多、病原多变、生产上急需免疫监测手段、有效疫苗及联合疫苗缺乏等问题,河南农大教授王泽霖等人联合相关产学研单位攻关,在免疫监测和防控措施、制苗种毒选育、浓缩灭活联苗研制及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他们率先研制出新城疫浓缩抗原,建立β-微量快速血凝抑制(HI)试验,制定了我国免疫鸡群临床保护、抗感染、野毒污染的“4-9-11”判定标准,集成新城疫免疫监测技术,先后被纳入部颁规程和国家标准,实现了免疫监测的标准化。他们最早发现新城疫的非典型流行规律,提出“定期免疫监测”、“弱毒活苗+灭活疫苗双重免疫”的“定监双免”防控措施,有效指导全国新城疫防控工作,推动我国灭活疫苗的应用与研制。
创建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其中H9亚型禽流感病毒S145N变异株子库为国内外独有。从中选育出法氏囊病细胞适应毒HQ和SD株,支气管炎病毒麻省型Jin13株,H9亚型禽流感病毒欧亚系HP、HL和YBF003株,减蛋综合征病毒Z16株等7个针对性强、保护性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制苗用优良种毒,为联合疫苗研制奠定了基础。
发明完全自主创新的在线反向渗透、双向浓缩新型病毒液浓缩装置,性能优于国内外同类产品;建立鸡源DF-1细胞系高效培养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技术,提高毒价10倍,首次用于法氏囊病灭活联苗的制备。创建了以抗原浓缩和病毒高效培养为核心技术的浓缩联合灭活疫苗研发平台,实现由单苗到多联疫苗生产的技术突破,推动我国兽医生物制品产业结构调整,引领行业科技进步。
创立不同抗原分别乳化、然后配比混合的生产工艺,克服联苗中抗原间相互干扰;创新支气管炎等疫苗效力检验方法,突破支气管炎相关灭活联苗研制技术瓶颈;制定相应疫苗制造与检验规程和质量标准,研制出防控5种重要禽病、9种组合的17种浓缩灭活联苗,其中3项填补国际空白、4项填补国内空白。
河南农大等单位研制成功的17种浓缩灭活联苗,近年分别转让瑞普(保定)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和辽宁益康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21家国内知名生物制品企业生产,转让经费达4799万元,近3年累计生产85.18亿羽份。这些产品在全国广泛应用后,有效控制了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H9亚型禽流感、传染性法氏囊病、减蛋综合征等重大禽病的发生与流行,家禽平均死淘率降低7%~20%,产蛋率增加6%~13%,在我国重大禽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刘 少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zgdwbj.com/archives/10190

(0)
上一篇 2012年2月20日 上午12:00
下一篇 2012年2月17日 上午12:00

相关推荐

  • 应用蛋白芯片检测兽药残留

    目前全社会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由于包括抗生素、动物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其种类及形态变化频繁,因此,为了实时或动态跟踪市场兽药种类及国家对兽药监控形势的变化,有必要提高常规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笔者指出,兽药残留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并行化、微型化、集成化、自动化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大量样本多指标污染物的筛查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而且所用提取试剂均为该公司试剂盒…

    科研 2007年12月14日
  • 越南进行自制禽流感疫苗首次人体测试

    据越南媒体25日报道,越南日前首次将自行研制的禽流感疫苗在志愿者身上进行了测试,目前志愿者情况正常。据报道,进行测试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疫苗是由越南中央流行病卫生研究院研制的。首批10名志愿者就是该院的工作人员。这些人于本月初接种疫苗,目前健康状况良好。预计这些疫苗还将于4月在更多人身上进行测试。今年初,越南再次暴发禽流感疫情,迄今已有5人死于禽流感。自2…

    科研 2008年3月27日
  •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首个拓展区在荣昌挂牌

    25日,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荣昌拓展区正式挂牌。 去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在我市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根据《重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总体发展规划》,扩展区为涪陵太极工业园、荣昌工业园、万州工业园,25日挂牌的荣昌拓展区为三个拓展区中第一个挂牌的。 荣昌县具有悠久的畜牧养殖 传统,是全国三大、世界八大优良地方种猪———荣昌猪的发源地和主产区,是我市规划的四川白鹅品…

    科研 2008年4月29日
  • 我校多项科技成果入选农业部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

    农业部今天发布了第三批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以我校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中小规模养猪场传染病控制技术、青贮饲料生产技术、禽病综合防治技术等名列其中。至此,已有9项以我校为主要技术依托单位的成果列入农业部2008年“农业主推技术”予以推介发布。 为贯彻落实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作,引导广大农民选择…

    科研 2008年5月22日
  • 美用老鼠细胞培植出人造肝脏器官移植5年内或实现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日报道,美国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已经在实验室利用老鼠细胞以人工方式培植出了肝脏,这标志着“订做器官”技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如该技术进展顺利,未来5年内或将用于人体肝移植。然而也有学者审慎地表示,这项科技仍有不少障碍有待克服。该实验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先去掉老鼠肝脏上的细胞,剩下一个“支架”,然后将2亿个健康的肝细胞…

    科研 2010年6月17日
  • 汕头大学等《Science》文章提醒H1N1变异危险性

    来自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汕头大学医学院,新加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从2009年开始的大流行性的H1N1流感病毒在过去的一年半中在猪的体内进行了基因的重组,这提醒大众要在新病毒产生并感染到人身上前加紧检测猪畜疾病。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香港大学,以及汕头大学医学院的管轶教授,其在SARS爆发期间是最先提出果子狸是传播SARS冠状…

    科研 2010年6月21日
  • 美科学家成功培育出转基因“蜘蛛山羊”

    由美国怀俄明大学分子生物学教授兰迪·路易斯(RandyLewis)带领的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的结合方式——即将蜘蛛织蜘蛛丝的基因与山羊基因相结合,从而产生出转基因山羊。也许,这听起来有点像科幻电影中的内容。但它却是真实存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并且在现实生活中能提供给人们很多实际性的用途。众所周知,蜘蛛网有很强的弹性和韧度,而且还可从仿造韧带和肌腱到制作防弹衣…

    科研 2010年7月1日
  • 日称利用万能细胞治愈瘫痪老鼠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庆应大学教授冈野荣之、京都大学教授山中伸弥等研究人员在6日的《美国科学院学报》网络版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成功使用「万能细胞」(iPS细胞)帮助脊髓受损的老鼠恢复了行走能力。这些iPS细胞经事先检验,确认安全性较高,不易引发肿瘤。iPS细胞虽然可转化为各种细胞,但此前一直被指存在引发肿瘤的危险。此番通过事先检验区分出了安全的细胞并证实可应用…

    科研 2010年7月13日
  • 克隆动物制药前程远大

    动物克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面对该领域的迅速发展,有科学家表示,人们研制克隆动物(包括对转基因动物的克隆)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农业,但是,用其来研发药物可能才是克隆动物的“远大前程”。比如,从克隆奶牛和奶羊的奶中提取蛋白质可用来制成药品,这种使用克隆动物的制药方式有望大大降低成本。 不过,也有很多专家对此表示质疑,他们害怕逃脱人类掌控的克隆动物会污染物种,呼吁…

    科研 2010年8月30日
  • 来自青蛙的抗生素挑战多种耐药菌

    超级细菌(MRSA)出现了,人们开始怀疑抗生素时代是否即将终结。但来自青蛙的强力新型抗生素的发现却明确昭示了人类和细菌的缠斗尚远未结束。据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27日(北京时间)报道,阿联酋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已经在青蛙皮肤中提取了100种新型抗生素,其中有些抗生素甚至能抵抗臭名昭著的超级细菌和“伊拉克细菌”。 超级细菌是耐甲基西林金黄色葡萄糖球菌,能在医院病人中…

    科研 2010年8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中国动物保健》杂志投稿邮箱:zgdwbj@163.com。如果您浏览到页面信息存在问题,请将该页的链接发送至publisher@zgdwbj.com。谢谢!